【大猫食堂8】丛林之王——老虎(上)

avatar
关注

老虎作为最敏感的明星物种,在整理这贴时,每一句话都要小心翼翼,既要纠正网络上关于老虎的各种夸大言论,又不能让粉丝觉得我在贬低老虎,思来想去,生怕一句话说的不委婉便被围攻,最终还是决定,严谨的按照动物学家的原话意思转述,希望大家理智阅读,不要把百度百科的内容拿出来抬杠。

在历史上通常将老虎分为8个亚种,包括4个现存的野外亚种(或者是5个),东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和存有争议的马来虎,3个已灭绝亚种,爪哇虎、巴里虎和里海虎,和一个野外灭绝亚种华南虎。老虎亚种间的遗传因子相差很小,分化时间可能不足10万年,特别是马来虎,它与印支虎的遗传差异微乎其微,在形态学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已灭绝的里海虎和东北虎的基因也没有太多区别。也正是因为老虎的分化时间很短,加上遗传上的微弱区别,有学者提出应该将老虎整体分为大陆虎和岛屿虎两个亚种,但由于这种分类对老虎的保护十分不利,最终没有采用(感谢我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美女学者罗述金老师的一锤定音)。

老虎以微弱的优势占据世界最大猫科动物的宝座(老虎在最大亚种上占优,但在平均所有亚种后小于狮子)。在所有测量数据上,狮与虎的数值都很接近,狮子的平均头骨长度更长,虎的体长和体重略高。老虎是一种强壮的大猫,其中生活在远东地区和印度次大陆的老虎体型最大,苏门答腊虎和已灭绝的爪哇岛和巴厘岛种群最小,世界最大的野生雄虎记录来自尼泊尔的一只孟加拉虎(T105),重达261kg(圈养虎最大体重记录为325kg)。ps:T105虽然是科考记录中最大的老虎,但对其的称重还存在争议,由于是食物诱捕,其真实体重可能需要扣除胃容物,实际上T105可能只有227kg+,另外贝科夫在1911年射杀过一只雄性东北虎编号M10,全重估测为270kg,由于称重方式有问题所以被斯莱特先生归类为不可靠个体,但如果将标准放宽,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作为可靠的最大雄虎数据问题不大。

老虎是唯一一种有条纹的大猫,毛发底色从淡黄色到深红色各不相同,腹部则是白色或者奶油色,通常分布在东南亚的个体毛色更深条纹更多,而温带个体则相反,白虎并不是白化病个体,而是隐形基因突变产生的,唯一一只野生白虎记录来自1951年印度中央邦,现今所有的白虎均是由这只白虎近亲繁殖来的。与大部分猫科动物不同,老虎非常喜欢水,在天气炎热的季节,老虎会身体浸在池塘里躲避酷暑。它们也很擅长游泳,有一天游29千米的记录,在海里的最远游泳距离则是12千米(老虎的亲水性和游泳技术在猫科动物可能仅排在渔猫之后)。

老虎生活在各种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森林草原以及相连的的植被茂密地带,如高草沼泽、灌木丛、矮树丛和湿地。其中印度次大陆的季风型森林与高草沼泽中的种群密度最高,孟加拉国孙德尔本斯地区的孟加拉虎能够适应低洼淡水沼泽森林和会被潮水淹没的耐盐红树林。东北虎生存在长有红松、桦木、冷杉、橡树和云杉的温带山地森林中,有时它们也会栖息在农业用地、棕榈种植园和人工纯林等人类改造过的地区,但几乎不会长期占据。

老虎会用尿液来标记领地,其尿液中含有一种能形成强烈气味场的标识素(幼虎没有),老虎的肛腺也能合成一种和标识素相似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粪便中,它们会用头部和胸部在它们曾标记过的物体上摩擦,来加强自身的气味场。标识素不仅可以宣誓领地的主权,还可以展示很多东西,比如此地主人的性别、年龄甚至身体状况。除了气味标记外,它们也会在树木上留下抓痕,并在显眼的地方留下粪便来加强视觉标识。这些气味标记仅能维持23天,所以它们至少每三周便要更新一下标识记号(通常每1-2周便会将领地内的标识更新一遍),但在俄罗斯远东,这却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通常来说老虎的领地具有排他性(同性之间),但雄性东北虎的领地实在太过广阔(雌虎的领地也同样广阔),以至于它们没有精力完全支配自己的领地,这导致雄性东北虎的领地存在广泛的重叠,一只定居雄虎90%的家域都会被其他雄虎使用,雄虎不得不与其他雄虎共享领地内雌虎的交配权(在这种过于广阔的家域中排除竞争对手实在过于困难)。

老虎的领地面积从10平方千米(尼泊尔奇旺公园的一只母虎)到超过1000平方千米(远东地区的一只雄虎)不等。在印度和尼泊尔这样猎物密集度高的地区,雌虎的领地在10-51平方千米,雄虎则是24-243平方千米,而生活在俄罗斯远东的老虎,雌性领地面积在224-414平方千米,雄性则在800-1000平方千米。老虎是独居动物,成年虎的社交主要为了繁殖,但在种群密度高的地方,雄虎会经常与熟识的雌虎及幼崽待在一起,也会与他们分享猎物,一只雄虎的领地通常与2-7只雌虎交叠。而在猎物较为分散,领地面积大的地方如俄罗斯则相反(锡霍特-阿林的猎物丰度不足尼泊尔奇旺的十分之一)。领地之争极少出现,但一旦发生,便可能有性命之虞,打斗通常出现于雄性之间,特别是在地主虎死亡或外来虎入侵时。

有趣的是,作为独居大猫,老虎的社群模式其实和群居的狮子没有本质区别。狮子和老虎的社会状态都分为流浪和定居两种,定居雄虎会尽量多的覆盖领地内母虎的家域并霸占交配权,而母虎则一生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幼崽长到可以独立的年纪时便会离开,儿子会被驱离出去流浪,而女儿则会在母亲的领地旁边建立自己的家域。母女、姐妹都是邻居,平时也存在低频度互动,有时母虎甚至会分出一部分领土给女儿居住,死后领地也会被女儿们继承。用虎类学家宋奎斯特先生的话说,老虎其实是分散开的狮群。

一般来说老虎的繁殖不受季节影响,但东北虎是个例外,有着季节性繁殖的特征,半数以上的幼崽出生在8-10月(夏末初秋),在冬季出生的极少,母虎通常会产下2-5只幼崽(平均2.5只左右),幼虎通常在17-24月龄时独立,在3岁左右性成熟,但要到3.4岁时才会开始繁殖。在出生的头一年,幼崽死亡率在34%(奇旺公园)到41%-47%(俄罗斯远东),通常与人为干扰和杀幼行为有关,雌虎有时会保护幼崽而向雄虎发起攻击,在两起可靠记录中,雌虎为保护幼崽杀死了想要伤害它们的雄虎(概率极低)。成年虎的死亡率约为23%(纳加尔霍雷),雌性为19%(俄罗斯),雄性为37%(俄罗斯)不等。其主要死因为人类的干扰、种内斗争、疾病和少部分猎物反击造成的,意外死亡案例极为罕见(1985年在俄罗斯有一起雄虎掉进冰冻河流中淹死的案例)。

老虎是最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在整个20世纪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它们曾在亚洲广泛分布,如今它们的确切存在的区域只占历史栖息地的4.2%,如果加上部分状况尚好但近些年未有发现虎踪迹的栖息地也许能达到5.9%。如今主要的种群分布在印度(18个种群)、苏门答腊岛(8个种群)和远东(6个种群)。而在中国,除了中俄边境的少量野外个体外,老虎已经全军覆没(华南虎野外灭绝)。

步行街主干道大猫食堂理性讨论
发布于辽宁阅读 6412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Shyouloll

· 重庆

可以,科普一下还是不错的,那些动不动开口350kg东北虎秒天秒地吹得我这个老虎爱好者都很无语

亮了(3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溺死ing楼主

· 辽宁

关于老虎的体型,之前发过的在这复制一遍。Тигры Сихотэ-Алинского заповедника: Экология и сохранение (Владивосток, 2005 г.) 《锡霍特——阿林保护区西伯利亚虎的生态和保护》,(Vladivostok, 2005)  西虎历史体型:雄性215.3kg,雌性137.5kg  西虎当代体型:雄性176.4kg,雌性117.5kg  当代野生孟虎(尼泊尔奇旺地区):雄性221.2kg ,雌性139.7kg  ps:这是老数据,近十年西虎保护的不错,种群已经慢慢恢复到接近191kg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孟虎取的是尼泊尔奇旺地区的大种群地主雄虎数据,所以会显得很大,如果平均所有地区的雄虎差不多接近200kg(不算孙德尔本斯的那些沼泽虎)。 西虎1970年之前历史记录是215kg,1970之后,由于环境恶化和人为捕杀导致种群退化,西虎状态和数量都陷入历史最低谷,2005年wcs在俄罗斯锡霍特阿林实测的科考数据,11只西虎,9只健康个体平均体重176kg。2005年至今西虎体型有所回升,平均达到191kg,2012年12月实测的卢克212kg,是当代最重的野生西虎。 孟虎如今以微弱的优势超过西虎成为当代最大的猫科动物,库奇比哈尔大君在北印度猎杀的52只雄孟虎平均重量208kg(还有个数据是90只205kg),他是明显有大个体倾向的。布兰德尔是很严谨的猎人没有大个体倾向,他在坎哈测的42只雄虎平均190kg,很能说明问题。赫维特的19只孟虎平均202kg,而且这些孟虎都是有胃容物的,真实体重还要减5-10kg。总的来说北印度和尼泊尔的种群平均体重200出头没问题,至于卡齐兰加这种怪物聚集地平均可能达到惊人的215kg,全部种群195-200kg左右,比当代西虎略大,如果算上孙德尔本斯那几百只沼泽虎差不多194kg。 如果都按严格的科考记录算空腹体重,最重的西虎是贝科夫的249.5kg,孟虎t105是227kg+,当代实测最重的西虎卢克212kg,孟虎不好说,塔多巴的胖爷估计250kg+,杰伦饱腹238kg空腹215-220kg,卡齐兰加的巨虎kazi 53(kzt085)倒是很有可能超过260kg甚至达到270kg但没有实据,纳加尔霍雷和卡齐兰加的很多大虎都没有具体数据。 顺便打下吉尼斯世界纪录384kg巨虎的假。这个数据来自西索夫报道的M22,号称重384kg。事实上,有关这只大雄虎的信息极为模糊,斯莱特先生在考证之后,认为这个数据属于故意编造出来误导大众的。在1960年的报道中,西索夫只是说“捕到了一只雄虎重384kg”。斯莱特在与普林的交流中了解到,前苏联著名虎类专家布罗姆利在临终前告诉普林,20世纪50年代在锡霍特阿林曾捕到过一只大雄虎,别无任何细节信息。普林又把这个谈话内容告诉了西索夫。西索夫,一名科普书作者,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没有任何生物学素养,给这只虎添加上了384千克的体重信息,布罗姆利是前苏联著名老虎专家,这只虎也由于贴上了他的标签而流传甚广,甚至被编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网络上,这只虎的信息又被进一步讹传为“前苏联科学院著名的虎类学家亚历克斯亲手测量”,但事实上苏联科学院并没有这个人。 还有所谓的松花江巨虎,数据来自与杨夫斯基私人交流的“有可信测量的最大东北虎于1943年被射杀于满洲,顺弯全长3507毫米……体重不少于300千克”,很明显是估重的。杨夫斯基报道的原始资料,显示3507毫米是皮长,这只虎显然不比贝科夫长357厘米、重254千克的M04大,本身就不算可信资料,之后又被以讹传讹,将西索夫那只384kg巨虎按到它头上。人工饲养下的东北虎也没有传说中动辄300kg那么巨大,横道河子雄虎体重平均为172kg,哈尔滨雄虎体重平均为192kg,大个体更多是一些肥胖症患者,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些超大个体出现,不输那些历史巨虎。 《散养东北虎生长发育的研究》

亮了(33)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