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团]意大利篮球的哥伦布之航:走近意大利引入NBA比赛的历史故事
注:本文全文3963词,大概需花费10分钟阅读。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也请点击一下右下角推荐,给同为JR的译者一些鼓励。
老NBA球迷对于当年那些看“延迟录播”的日子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为了将比赛安排得适合紧凑的电视播放安排,还是为了在收视的黄金时段播放比赛,赛完后再播放比赛录像在那个年代是篮球比赛的常态。
但40年前,在意大利的米兰,“延迟录播”却完全是字面的含义。
1981年1月18日,凯尔特人和湖人在波士顿花园(Boston Garden, 1946-1995年的凯尔特人主场馆)对战。湖人的迈克尔-库珀贡献了7次抢断,创下了这对体育史上最激烈宿敌大战中的一个历史纪录;新秀凯文-麦克海尔那时还只是绿军的第六人,这也是日后的凯尔特人三巨头与“SHOWTIME”湖人的首次对决。最终凯尔特人以98-96取胜。
然而,这场比赛却也因为另一个原因而被载入了史册。这一次之所以要延迟录播,是因为NBA需要花时间把这场比赛的VHS录像带送到米兰。这场比赛的录像于当地时间1月31日得到播放, 从而成为了NBA的首场国际级放送。录像带离开NBA曼哈顿总部的时候,美国总统还是吉米-卡特;而当录像带抵达意大利后,罗纳德-里根已经入主白宫。
为纪念这场改变未来NBA走向的比赛成功放送40周年,今年凯尔特人和湖人的首场比赛被安排在了1月30日。NBA的比赛现在已经在215个国家放送,而且联盟现在已经有约25%的球员出身海外。
“这第一场比赛的好就好在,找不出比它更有代表性的对决了,”NBA欧洲总经理拉尔夫-里维拉说,“在欧洲,尽管看NBA更多的是为了看球员,但湖凯大战这样的比赛依然会因其标志性而产生共鸣,”
这段旅程始于乔治-甘多尔菲(Giorgio Gandolfi),他是一位长期报道NBA的记者,在意大利的篮球界几乎担任过所有的职务。他曾为意大利的NBA杂志《篮球巨人》写稿,去过美国各州旅行,而且与朱利叶斯-欧文、查克-戴利和大卫-斯特恩等人关系很好。甘多尔菲成为将NBA引入意大利的重要人物,也引领了意大利NBA球迷群体的从无到有。
当时,意大利堪称欧洲的篮球首都,国内的意甲篮球联赛办得很好,各队在欧洲联赛里的成绩也很成功,但是NBA比赛很少见。甘多尔菲与NBA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都私交甚好,比如斯特恩——他1984年就将成为联盟的总裁——以及球员工会的时任执行董事拉里-弗莱舍,还有联盟转播权的CBS广播公司的高管等。开始,甘多尔菲负责签订各种协议,一次次带回比赛录像,并在意大利国内各大影院的银幕上进行一次性放映。
“真就太疯狂了,因为这是人们第一次在银幕上观看NBA的篮球比赛,”曾记录了NBA在欧洲崛起历程的意大利记者毛罗-贝瓦夸(Mauro Bevacqua)表示,“有一次在亚得里亚海的小镇佩萨罗的放送活动上——那里大概有700到800人吧,他们砸碎了影院所有的窗户,因为那么多的人都想进去看球。他们会在舞台上做实况解说,就跟看《洛基恐怖秀》一样。当J博士完成暴扣的时候,大家都冲向银幕尖叫了。这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情景一样。”
甘多尔菲与电视企业家布鲁诺-博加雷利(Bruno Bogarelli)商谈在银幕上放映比赛的事,还通过弗莱舍的协调请NBA球星赴意进行表演赛。在看到当时取得的成功后,在全国同步放映NBA已经是符合逻辑的下一步举措了。
“我和布鲁诺-博加雷利说我想去找CBS公司,看看他们想不想卖版权,结果他对我说‘你一定是疯了。’”甘多尔菲回忆道,“所以我就像意大利篮球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一样只身去了美国。他们喜欢我的想法,因此我们又和博加雷利一同回到美国,购买了比赛录像,这就是一切的开始。”
之后,他们和正处于困境的里佐利出版社(Rizzoli )达成协议,通过其PIN电视网络播放NBA比赛。但是之后他们就接到了臭名昭著的媒体巨头、未来的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电话。当时贝卢斯科尼刚建立了意大利首个全国电视网Canale 5,他也想要拿到播放权。最后贝卢斯科尼获得了后一个赛季的播放权,而首场比赛将由里佐利集团播放。年轻球迷有福了,因为他们第一次体验到原汁原味的NBA比赛。
“我记得,一开始我是通过无线电广播接触到这个神奇的世界的。当时我是通过美军驻意大利基地的军用广播收听的比赛,”贝瓦夸说,“他们晚上会有无线电广播,我则会努力找频率来收听这些比赛,即便我没办法亲眼观看。”
现在时代变了,NBA比赛会定期播放,而且增长势头越来越足,联盟于1984年专门举办了意大利公开赛,又让篮网和太阳在意大利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季前表演赛。
甘多尔菲还参与组织了NBA和意甲俱乐部间的友谊赛,比赛地点既有阿玛尔菲海岸边的那不勒斯,也有阿尔卑斯下的米兰,而且请来了当时的联盟巨星朱利叶斯-欧文和摩西-马龙。而由于转播的第一场比赛是凯尔特人大战湖人,而这两队的较量又延续了近十年,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的篮球大讨论中,意大利人的球迷甚至比美国人更为两极化。
“一个人要么是魔术师约翰逊的球迷,要么是拉里-伯德的球迷,”贝瓦夸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这两种人完全没有协调的方法。”
为这些场合播报的人是丹-彼得森(Dan Peterson),他是在意大利篮球界享有盛名的超级名帅。这位来自伊利诺伊爱文斯顿的教头在60年代曾执教NCAA球队,之后在70年代率领意大利俱乐部博洛尼亚勇士夺得了许多个冠军。1981年他开始率领豪门米兰奥林匹亚进行重建,之后十年之内就带队赢得了一次国内冠军(队史共四次)和一次欧冠冠军。彼得森早就曾为博加雷利和甘多尔菲组织的表演赛和放映活动担任解说,因此他是向广大意大利观众介绍美国比赛的最佳人选。
“当时意大利真没什么看NBA的渠道,大家顶多通过一些杂志、一些照片,也许还有一些录像片段接触NBA,”彼得森说,“能看到NBA的全场比赛,就像在意大利篮球界扔了个炸弹一样轰动。”
彼得森捕捉到了意大利观众想要与美国相联系的的想法,于是他发挥起了自己于西北大学攻读历史学位时的积累,在广播的休息时间讲给大家一些美国的历史故事。比如他会在凯尔特人的比赛中给大家讲述波士顿倾茶事件, 或者在乔治-格文带领的马刺队的比赛中讲述阿拉莫战役。
“你就像一个大使,不只是代表NBA,也代表了美国,”彼得森说,“但是别误会了,其实NBA是自己推销了自己。当观众们看到打球的人。他们就看到了体育精神,他们看到了精准的投篮。首场比赛播出前,当你在讨论卡里姆-阿卜杜-贾巴尔和拉里-伯德时,他们只看到过这些人的比赛集锦。因此球迷看到的第一场比赛就像看到拳击比赛中的KO一样。形容其影响的唯一词汇就是‘势不可挡’。”
贝瓦夸则说:“这是通向一个国家的窗口。事关想象一个不同国家的方法。球员的绰号真的、真的很重要。意大利球迷的确很关心伯德(the Hick from French Lick,直译大意为“弗伦奇利克的乡巴佬”)和魔术师绰号的来历, 因为它能让观众在看到真人之前产生想象空间。”
彼得森将那一刻的感觉形容为“就像首次看到太平洋”。对于篮球在欧洲的发展而言,这也是一件卓越的功劳。因为在突然之间,像彼得森这样的教练也开始有了建队的新灵感,他们提高了意大利联赛的竞争性,并最终培养出更多的NBA人才。
“我们周四或者周五在电视转播(NBA)比赛,之后我们米兰队在周日比赛,而对手球队居然当场就会使出我周四在电视里提到的战术!”彼得森说,“这就像是对我和其他教练开放的免费课堂。”
彼得森早年曾担任特拉华大学的教练,之后执掌过智利国家队和两支意大利豪门的教鞭。他很乐意参与“复刻顶级赛事战术”的优秀教练传统。
“我用的是一套双后卫体系,打的是2-3站位进攻,因为费城76人在比利-坎宁安担任主帅、查克-戴利担任助教的时期运用这种战术,”彼得森说,“戴利称之为‘五号战术’,所以我在复刻这个套路之后,就管我们的版本叫‘费城五号战术’。”
1986年,曾经效力于凯尔特人、湖人和76人的前NBA球员、日后的篮球名人堂成员鲍勃-麦卡杜签约米兰,彼得森也得以回到了原点。麦卡杜和迈克-德安东尼驱动着彼得森衍生出的新战术,一路带领球队夺得欧洲联赛冠军,这堪称NBA冠军以外的俱乐部最高荣誉。德安东尼于1990年结束球员生涯后接掌了彼得森在米兰的帅位,很久以后又在NBA执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随着时间推移,NBA也变得更为精明了,他们发现欧洲球员也有出色的案例,”彼得森说,“比如德克-诺维茨基、托尼-帕克等等。格雷格-波波维奇赢得了5个NBA冠军,而他队内的大多数人不是美国人。其他教练也发现了这一点。NBA也开始睁眼看世界,并说:‘哇,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人才库啊。’”
到了21世纪,当年NBA给欧洲外线球员贴上的“太瘦+太软”的标签都已经从他们的缺点变为了优势,因为当代比赛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和手感,现在场上最高的球员通常都喜欢在三分线外秀操作了。
“从欧洲步的推广到大个子柔顺的三分手感,都足以说明欧洲球员并不只是来到NBA并适应那里的篮球体系,他们同时也影响并改变那里的比赛风格,”里维拉说,“甚至还有教练从欧洲联赛过来。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原先我们只是搞出口,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已经开始融入他们的比赛中了。”
这些都能上溯到第一场湖凯大战,也就是由那两位以各自方式革新今日比赛的NBA先驱领衔主演的那场比赛。
“我知道在比赛中的我们正书写着历史。我们正在打破牢固的壁垒。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彼得森说,“我记得我很感谢能有这么出色的球队和球员,虽然魔术师受伤了。但是我们看到了贾巴尔的天勾,看到了伯德做出各种教科书级别的动作。我们为意大利电视观众献上了多么好的礼物。比赛也许是1月31号放的,但是相信我,那天就像是一个迟到的圣诞节。”
NBA在意大利的长期转播伙伴Sky Italia将直播周六的比赛,并重播1981年的那场黄绿大战,作为40周年的纪念。
24年前,当NBA举行50周年庆典时,国际球员刚开始成为联盟常客;明年NBA联盟就将迎来75周岁的生日,而如今的它已经和它的球迷群一样全球化了。
“要我说50周年和75周年间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就是全球化,”里维拉说,“在欧洲,就对这项赛事的热爱和激情在全球增长这方面而言,我们的球迷、球员、转播伙伴都是一流的。它的背后是球迷们的激情。就是这样的激情。”
萨克雷加本帝楼主
翻译作品链接: https://bbs.hupu.com/40915441.html
招工链接: https://bbs.hupu.com/40796198.html
原文标题: How ‘the Christopher Columbus of Italian basketball’ brought NBA to Italy on TV
原文作者: Jared Weiss
发表时间: 01.29
原文链接: https://theathletic.com/2353621/2021/01/29/celtics-lakers-nba-italy-tv/
分级:1级
招工:JabariIverson
审核:asjkfj
翻译: 萨克雷加本帝
备注:
詹黑克星詹姆斯
· 河北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