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塑料手环这么贵?关于Bottega Veneta“电话线”手镯的一些探讨

avatar
关注

一个塑料手环这么贵?关于Bottega Veneta“电话线”手镯的一些探讨    ​​

    今天早些时候看到关于Bottega Veneta“电话线”手镯(图1、2)的讨论,作为一名当代首饰行业工作者,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稍稍做了一番调查,花点时间写一些个人见解。此文主要目的并非鼓吹消费主义狂热,而是为大家在审视类似事物或现象时提供多一种角度,避免盲目重拳出击。

文章正文部分约1600字,阅读约需4-5分钟。码字不易,望轻喷,如若能耐心看完,作者先在此谢过;欢迎转载,还请注明出处。


图 1

图 2

    关于这件手镯,街上主要的争议点在“一个塑料手环该不该卖这么贵”。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指出一个认知上的误区:此手环材质并非普通塑料,而是enamelled sterling silver,即银胎珐琅(图3),常应用于各种中高端首饰。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不妨先从材质与工艺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图 3

    有珐琅工艺经验的人应该知道,银胎珐琅工艺对条件要求相对苛刻,颜色上要比铜胎珐琅 (比如我国举世闻名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更难保证精准。即使经过大量实验,只要在烧制过程中某个变量稍有波动,成品就很有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甚至直接报废。其次,银材质偏软易变形(莫氏硬度2.5,并不比指甲硬多少),而珐琅虽硬度高但脆性大(莫氏硬度5-6,类似钢铁,但韧性远不及)。这件手镯属于盘绕丝状物件,结构强度不高。如何保证产品烧制上色均匀,同时避免产品在反复烧制、着用时开片碎裂,都是技术难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体量、珐琅厚度、烧制次数,工艺工序优化。再加上必要的成本控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免不了要进行大量的反复试验。综上可知,开发一件这样的产品绝非易事。诚然,BV这样的奢侈品牌有足够的财力推动这样的开发工作,这是大品牌的优势,是我等独立创作人们往往负担不起的,但其的思路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图4

图5    

    创意上,我觉得这样的尝试越多越好。用传统概念的高价值材质去实现固有印象中低价值的形象,虽略显老套,但这本身是值得玩味的一件事。可能你会觉得,用贵重材料呈现廉价效果,这种行为“多少沾点”。不过,当我们跳出传统观念对贵金属首饰的价值取向,就会发现这除了脑瘫之外还有其他解释。着眼当代首饰(区别于“商业首饰”的文化概念,你可以暂且把它理解为“艺术首饰”)与当代金工艺术范畴,Kim Buck(丹麦著名当代首饰艺术家)在“Gold Bracelet”(图4)与“Puffed Up”(图5、6)系列作品中以金

图 6

图 7

银这样的贵金属材料再现气球产品,既戏谑了“轻重”之概念,也引起对“贵贱”判断的思考,堪称杰作。在他早一些的“Pumpous”(图7)系列戒指中,更是在纯银材质上以色彩缤纷的烤漆完全掩盖了其“昂贵气息”。Otto Künzli(瑞士著名当代首饰艺术家,堪称各艺术院校珠宝设计类学生理论研究的资料宝库)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的标志性作品“Gold Makes You Blind”手镯(图8),采用极简造型,以廉价的黑色橡胶材质完全包裹18k黄金,迫使观众“无视”黄金在此作品中的存在,同时以该造型暗示“蛇吞象”的典故4,直接挑战了贵金属首饰与生俱来的炫耀价值。这种以材质和形式的结合传递作品核心内涵的创作理念,恐怕是不可以粗暴地解释为“多少沾点”的。当然,以上讨论也只是在艺术品市场范畴内进行,并不能强行套用以解释奢侈品消费市场现象(虽然这些作品也贼贵),但至少能为我们在解读BV这件“洗浴中心手环”手镯的过程中指明方向。

图 8

    带着上述理解再去审视BV的这款产品,不难看出,BV沿袭部分当代首饰的创作思路,经过一番操作,将目标概念以量产首饰的形式推出,引起争议的同时甚至让相当一部分人对该产品的价值判定与其奢侈品属性背道而驰:“这不就是我家楼下洗浴城的手环?卖八千多?”无论是旧式座机电话线,洗浴中心吊牌手环,还是洗浴中心服务员的发带,这样的印象都显示了目标概念的有效传达,这种依托商品内涵而非重复商业口号传达理念的做法我认为是有益的。换句话说,这样的“奢侈品”比起满眼logo或如叠杀人书般堆砌品牌元素的所谓“必入款”、“联名款”,优劣比较先放一边,哪个更走心,一目了然。

    消费行为本身或其动机本来就不必迎合所有人的眼光,毕竟花了钱的腰杆子硬,喜欢就好。但是对一些看似不理解的的现象或产品,就算不买单,也大可不必一概喷之。直接无视或者尝试深入了解,总好过大家排队往同一个地方吐口水,过程中不小心互相溅到唾沫,既伤和气,也有害健康。

    以上是我关于对BV这款“电话线”手镯售价影响颇大的几个因素之阐释,至于诸如品牌价值、叠加成本、营销策略等等间接或直接影响这件手镯最终零售价的因素及其价格/价值的辨析,受限于篇幅和学识,不在此加以妄论,以免贻笑大方,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加以补充。

 

图片列表:

1-3:Bottega Veneta官网

https://www.bottegaveneta.com/gb/bracelet_cod50249662ux.html

4-7:Kim Buck个人网站

https://www.kimbuck.dk/jewelry/2015-2017.html

8: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网站藏品页面

https://collections.dma.org/artwork/5338716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sterling silver(925银)词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rling_silver

2.维基百科vitreous enamel(玻璃珐琅)词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treous_enamel#Properties

3.Hrabovská, K., Podjuklová, J., Barčová, K., Dobrovodská, L., Pelikánová, K., 2009. Vitreous Enamel Coating on Steel Substrates. SSP 147–149, 856–860. https://doi.org/10.4028/www.scientific.net/ssp.147-149.856

4.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网站藏品页面

https://collections.dma.org/artwork/5334533

阅读 7226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詹姆斯小绵羊

· 浙江

其实很不理解bv这些品牌,喜欢尝试传统玉石材料但又不用最顶级的原材料,一条青金石间金古巴链卖六七万用的却是最次的青金石4a都不用,明明多不了多少成本却要这么恶心一下人

亮了(147)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bird0215

· 广东
詹姆斯小绵羊其实很不理解bv这些品牌,喜欢尝试传统玉石材料但又不用最顶级的原材料,一条青金石间金古巴链卖六七万用的却是最次的青金石4a都不用,明明多不了多少成本却要这么恶心一下人收起

要说用料还是卡地亚讲究,常年收一些量很小、很稀有的宝石来制作珍藏款,比如火焰珠

亮了(4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