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张钰琪胡彦斌的《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发觉真的好久没看到这小姑娘上节目了

avatar
关注

之前看明日之子的时候就挺喜欢这姑娘,唱歌好听,作品也写得好。之后就好长一段时间没啥消息,听说是去伯克利读书了。

后来听到《ZHANG》这张专辑,两首是改了编曲,在明日表演过的《Baby Don’t Cry》和《Outside》;还有一首新歌《16-45》,纯钢琴伴奏,旋律和歌词就表达了一个场景:想象当自己45岁时的样子,回望过去的生活。当时一下子打到我,循环了好久。

今天看完之后上QQ音乐和网易云,发现有两首翻唱的新歌,唱的还不错,但不是我想听的。于是又往前翻,发现还有一首16年的原创作品《没关系》。进去一听,1分钟19秒,完全的自弹自唱,没有修音,就像随手用手机录的,但听着还挺有趣。

一方面赞叹这姑娘写歌真好听,一方面又觉得作品数量真的有些少,听不太够。

还记得学生时期听周杰伦时,基本的期望都是一年一专,10~12首高质量的歌。但是到了后期杰伦的产量也下来了,几年一专。而查看同样早期优秀而高产的歌手,林俊杰五月天苏打绿,都很难做到一年一专了,近期的发行也是以单曲居多。

所以就有些疑惑,按理来说音乐工业应该是变得更发达了,制作一首作品的时间应该是缩短,为何专辑产量却反而变低了呢?

发布于上海阅读 359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豌豆主公

· 广西

小时候看中国新声代就被她吸引了,老哥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时候的声音清澈明亮

亮了(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慕春者楼主

· 上海
豌豆主公小时候看中国新声代就被她吸引了,老哥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时候的声音清澈明亮收起

好的老哥,周末去看看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