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影评】唐人街探案:优点,缺点和恶心的槽点并存。
长话短说,这部电影看后可谓是五味杂陈。毕竟两个小时的内容真是优点,缺点和槽点并存。而且彼此之间很割裂。接下来咱一个个聊。
先来聊优点。优点就是这部电影在案件这一部分比第二部强好几个档次。第二部一个五行杀人到后面的致敬双瞳再到肖央身份的反转真是一拉再拉。好多重要的情节点处理的极为平淡,跟流水账一样。好在第三部兜住了。全片看下来,案件在设计上采用了多重叠加法,分别是帮派斗争,女儿弑父和Q的谜题。这让本身就很简单的案子但是讲下来就充满变数。毕竟设计出这么一个简单的密室杀人案件是完全撑不起整部电影的。所以就得不断的加料。好在这三个案子在创作上不保证设计的很高明,但是也没有像第二部那样拉。比如谜题竞赛,杀人救人的道德困境。设计感十足,就是对于悬疑小说爱好者来说的确很没有挑战力,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还是很有趣的。说白了就是没达到上限但是也比下限高那么一点点。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优点了。而且这个唯一的优点也是第二部强行衬托出来的。
再来说缺点。第一个本格推理。这部电影在案件设计和侦破上压根跟本格推理毫无关系。因为本格推理有很多教条。比如说读者跟侦探必须掌握相同多的线索,比如参与破案的人必定不能是罪犯。再比如杀人诡计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复制出来。而破案的推理必须遵循理性和现实逻辑。从这里可以看出本片是个悬疑推理片,但绝不是本格推理。因为他里面有很多都不符合本格推理的教条。比如那个警察是Q就违反了破案者绝不能成为犯罪者这一条。再比如好多线索都是到法庭上才拿出来忽悠观众。当然如果你只是图一乐,前面说的这些可以自行忽略。因为你得允许个别观众对电影有所追求,对吧?说回电影本身,不拿本格推理来看待案件,其实也是漏洞百出的。首先密室是密室,但是你一会儿泡茶师上吊被自杀,一会儿茶杯里的确有迷药,再一会儿主角竟然能在打扫好的案发现场找到一个主角使用过的花瓶。最重要的是死者在离开密室时是活着的,死掉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前几个我尚且认为你是在降低日本警察的办案智商,后面这个就直接打破密室这一条了。因为严谨的推理告诉我们任何可能性都不要放过。人是死在路上的,这难道就不用排除嫌疑吗?我不是看完后才来说的,我是看到这里就想到的。因为破案要严谨。所以但凡有点儿悬疑推理的爱好基本上这案子没有任何秘密。一个一个调查就完事了。那这不正是说明日本警察的智商被人为降低了吗?当然如果只是图一乐,那权当上面说的不存在。毕竟第一部才是真正的破案片。第二,此片犯了第二部同样的错误。就是重要情节点在编排上很拉。一般重要情节点是来推动故事的,电影肯定要有仪式的做编排,否则观众会感到情绪顶不上去,片子就拉了。参看我之前写的《神奇女侠84》。第三部有几个情节点做的还是很好的。比如秦风推下奸杀犯就处理的很好,一个是慢镜头,一个是抒情的音乐,还有个仰拍的充满仪式感的孤独的镜头。这里拍的还是很有feel的。但是其他情节点就拍的很随意了。比如开场对于密室的交代就很应付,观众根本就没有掌握密室的全部信息。比如门锁地板天花板四周情况等都没有强烈的给予交代。地形杀人在悬疑片里很常见,但是你必须详细的描述地形的全部信息。这样观众才能知道哪些杀人法做不到。不然你不给我交代清楚,那我可以有无数种杀人的想法。此片虽然在后面通过秦风思维风暴描述了地板门锁等情况,但是这不应该一开始就告知观众的吗?再比如秘书因为主创强行忽视死者死在路上这一必须严谨的考虑的点而并没有被怀疑,然后秦风一行人通过调查尸体需要从秘书那得到信息,然后秘书就被抓了。被抓这一重要情节点处理的过于流水。一个摄像头就一笔带过了。再比如警察Q现身,堪称本片最跨一段。所有关于Q的秘密就是通过这个警察平淡的对话全部交代出来了。这样的编排让片子瞬间拉胯。过于流水,过于平淡。本来那种谜底揭开的情绪没顶上去,泄气。这样也能叫好电影吗?再者,警察Q就这么把Q的信息当面说出来,你配是Q吗?Q就这智商?本来Q营造出来怎么也得是佩恩那种级别的。当年佩恩和自来也打架,那可是荡气回肠。这才是热血番的正确演绎方式。然而此片在Q这一问题上简直是小儿科。Q作为高智商组织,你的严谨呢?你的掌控世界的霸气呢?一个警察Q就全都泄气了。这里如果重新编排一下,就是秦风遇到的所有牛逼的人都自称Q,对于观众来说这就很有神秘感。谁是真Q,谁是假Q。然后警察出现,说他也是Q。秦风不解,为什么你们都自称Q?警察说,想知道Q的所有秘密只有一个办法,加入Q。这里没有直接告诉观众Q是个组织,但是通过台词编排就把观众的思维引导到Q可能是个组织这上面了。还给了秦风一个选择,想知道秘密,加入Q。这样编排是不是就比现在这个强多了?再来说说结局法庭,本身就是个娱乐片,大闹法庭是遵循它的世界观的。没有问题。但是同样在编排上出现问题。这里把泰国神探调查出女儿这一条提到前面,泰国神探可以拿着这个秘密去向秦风炫耀,反被秦风得知。此时三浦突然公开认罪,因为他要保护女儿,他不想秦风在继续调查。然后在法庭上宣判时秦风在杀出逆转,这里就通顺了。不像现在这个三浦到底是想认罪呢还是不想认罪呢?因为三浦案发前就知道女儿的身份了,一开始不认罪是因为他不知道女儿会杀人,所以他以为是其他人陷害他。后来在秦风调查过程中他最先得知女儿杀了人,然后突然认罪。这个就很流畅。现在是三浦上法庭还不认罪,突然就又认罪。在编排上太过随意。还有杀人工具。这是另一个槽点。基本上弱智般的体现。很多人都吐槽过了,我也就不说了。这个可以有很多种处理方法,怎么处理都比这个藏在车里强吧?因为前面说了,主创人为的让日本警察忽略掉死者死在路上这一段非常重要的情节点,也就接连的让警察忽略掉那台车。然后剧情就理所应当的成为这个低智商的版本了。这个都不是缺点了,而是槽点了。如果把这个杀人工具加到剧情里,其实就通顺了。女儿杀了人,第一时间去找藏起来的或者丢掉的杀人工具,但是不见了。然后阴差阳错这个杀人工具让三浦拿到了。他这才明白是女儿杀了人。这时他把工具藏起来然后认罪。但是Q暗示了秦风杀人工具的线索,秦风调查后便让宝强去黑社会基地去找藏起来的杀人工具。看看,所有情节都串联起来了。这个杀人工具就叫做“卖高分”。希区柯克的理论。第三,谜底的揭晓过于喧宾夺主。前面说了,谜题设计的不算高明,女儿报复父亲这种戏码不算是多么好的伦理戏,其实点到为止就行了。但是片子还是大笔墨渲染这段戏,有点儿喧宾夺主,矫揉造作。片子有时候火候不能太过,观众看了容易腻。因为你谜底揭晓是为案件服务的,你的女儿弑父伦理戏设计的很简单,根本撑不起这种高情绪的气氛烘托,你不像嫌疑犯X的现身那种对于隐忍在内心的陌生成年人之间的的感情描写的那么细腻,那就让观众觉的不觉得有多感人。最后,联盟。不管是Q组织还是神探组织,我觉得这种中二的设计挺酷炫的。二次元里这种组织对抗联盟看的的确是很带劲。比如海贼王,火影,漫威等。结局最后点名这个主题我觉得很酷炫,它让这个Ip的上限产生了很大的幻想空间。值得期待。唯一不够档次的是里面出现的肖央和kiko等人物真的不配出现在这些联盟里。真的不够档次。不管是晓组织还是圣殿骑士,你会发现这些人都是要有逼格的,精英毕竟是精英。范儿不能太拉。奸杀犯染谷将太那段戏的范儿都比肖央和kiko高。还有刘德华,对刘sir没有任何偏见。只是那段戏真的不好看,刘德华这几年的片子为什么卖不出大价钱其实就是因为刘德华在这类电影里演的都是刘德华而不是角色。所以片子难有爆的。这里刘德华客串演一个Q,在我看来刘德华演的还是刘德华,出戏。这里有导演和刘德华的问题。因为他们初始想法就是让刘德华撑场面而不是预告刘德华是下一部boss。如果改一改,Q组织开会,商讨秦风诏安未遂的下一安排,最后抽签决定。此时刘德华抽中。其他Q随即说出一些牛逼的话,比如“看来你的完美犯罪的记录要到95了”刘德华说:“99,因为就在昨天,我又从那个master APP里打败了四个侦探”。Q又说“好可惜,差一个就百了”。刘德华“不急,这个百留给秦风。”此时刘德华露脸,品酒。再说出一些中二的话。这样效果就有了。既通过对话把刘德华描述的很屌,又让观众觉得刘德华不好对付。这比现在做个吉祥物好多了。
再来说槽点,和平精英。真的陈思诚为了赚钱,给电影里加了这些恶心的,low的广告。真的恶心。电影虽然不是什么高级的东西,但是这也不是你拍这些low的东西的理由。你把钱的赚了,恶心的是观众。
整体看下来,这电影还就真只是图一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值得推敲的了。
所以现在这个电影豆瓣不到6分是正常的。
弗洛伊德拉片室楼主
· 北京再补充一下,kiko在第二部还是很顶的,但不知道为何第三部没得发挥。一个是戏份少,二一个是仅有的戏但是糟糕的电视剧台词腔调害了她。还有妻夫木聪坐飞机时被通知作弊,这个我也笑了。侦探世界还有作弊这一说法?小孩子玩不起吗?这也是本片缺点。毕竟谁不喜欢双马尾呢?
弗洛伊德拉片室楼主
· 北京再补充一下,我说了此片比第二部好。然而现在豆瓣评分竟然比第二部低。其实这俩的评分换一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