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编辑 近期广播访谈 zt
本次的嘉宾是《进击的巨人》的编辑川窪慎太郎(巴库桑)。热门漫画《进击的巨人》即将落下帷幕,请他来谈一谈创作背后的故事。
川漥慎太郎(以下简称巴库桑)的入职经历:巴库桑于2006年进入讲谈社,成为周刊少年杂志编辑部部的一员。入职后一个月,就与前来投稿的谏山创先生相遇,在谏山创先生出道以后一直担任《进击的巨人》编辑。
小塚:今天穿的绿衣服很鲜艳啊。
巴库桑:并不是有意为之,这是我平时上班会穿的衣服。因为打算在一家公司干好几十年,所以就职活动时就挑了能穿私服的公司,夏天还要穿西装的话可太热了。
小塚:请问第一次见到谏山先生时是什么印象?
巴库桑:要说对他本人的印象有些模糊,倒是听谏山先生说起过对我的印象。谏山先生来讲坛社那天,碰巧我和他同一部电梯。当时两人还不知道对方是谁。谏山先生回忆说当时电梯里有个满脸倦容的人,直到后来抵达楼层交稿时,那个满脸倦容的男人又再次出现,原来这人就是川漥啊(笑)。我当时觉得谏山先生是个很文静老实的人。
小塚:川漥先生担任巨人编辑是上面决定的吗,还是巧合?
巴库桑:我们公司有规定。如果漫画家想投稿周刊少年杂志,首先需打电话联系我们,然后带着作品前来,谁接的电话谁负责接待,碰巧是我接到了谏山先生打来的电话。
小塚:所以能在电梯上相遇的缘分从接电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啊。
小塚:请问当初谏山先生来投稿的漫画是进击的巨人吗,还是别的作品
巴库桑:虽然标题也叫《进击的巨人》,但故事设定里并不是城墙而是被参天大树所包围。树林里住着人类,外面则是巨人的世界,这和现在的设定还是一样,角色则完全不同。
小塚:川漥先生当初对这部作品是什么看法?
巴库桑:我直到三月份大学毕业还只是个大学生漫画迷,刚刚踏上社会,从事漫画编辑的工作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只能说自己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阅读,觉得非常有意思。如此充满力量的作品竟出自这位外表文静的人之手,令我印象深刻。
小塚:当时作品被发表了吗?
巴库桑:并没有,但在少年周刊杂志举办的MGP中荣获“佳作奖”注释①,相当于二等奖。虽然之后作为动画的特典公开(进击的巨人第0卷)。但当时并没有公布于世。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谏山先生一直致力于画工的练习和故事框架的搭建。
小塚:也就是说这两年间,川漥先生和谏山先生已经在齐心协力着手画工练习和故事结构搭建了吗?
巴库桑:没错。当时谏山先生还住在福冈,会把画好的作品寄给我,然后我们电话联系,我会给予他意见,包括布置一些需要天天练习的课题之类。……我们两人都是初出茅庐,一直在摸索着前进。
小塚:经过两年时间,《进击的巨人》终于开始连载,请问当初想过画多少完结吗?
巴库桑:谏山先生时常提到,当时他是抱着要一直画下去的信念在拼搏着的,他赌上自己的前途从福冈来到东京,为了雇佣助手,还租了个大点的公寓,费用也不便宜,如果失败就只能回老家。因此十分努力,希望能出版两卷至三卷,如果顺利,那就展开世界观描述更新到10卷~15卷。当时已经做好了背景设定。虽然越是有能力的作家想画的内容越多,但我总是会反反复复问谏山先生各种问题。……比如“为何要画这部漫画”、 “希望向读者传达什么”这样的大问题, 对于单独的一话往往先问“觉得读者读完这一话会是怎样的感受?”、“这就是你的目的么”。再详细去问“这个角色在想什么”,如果回答“ta在想……”的话,那就接着问“为什么ta在想…..”“那为什么ta不那样想?”。根据设定,这个世界里的人们会想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而开心,又为什么而痛苦,漫画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以及不会发生的事我都会绞尽脑汁一一追问一遍。和直接说“我觉得这样设定更有意思”相比,更希望能通过问题加深作者的思考,最大发掘他思想中的潜能。
小塚:其他编辑也会这么做吗?还是这是川漥桑独特的方式?
巴库桑:千差万别吧。有的编辑会思考设定,乃至细节处的台词,询问作家的看法,和作者探讨。也有一起工作的前辈会辛苦地等上几小时,直到作家想出点子。不过我讨厌沉默的时间,干等着不知道做什么,还是比较喜欢对谈。谏山先生真的是很有东西的人,只要稍微刺激一下就会文思泉涌。
小塚:最近也会有在杂志上无法连载,转而在网上刊载的漫画,这样的案例川漥桑从编辑的角度有什么看法吗?
巴库桑:有人会觉得不妙,甚至认为我们编辑存在的意义不就没有了么。不过我还是觉得漫画家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在推特上把自己昨天吃了啥,上周去哪里玩了,画成四格漫画,就能获得五千赞,一万转发之类的也很正常。这样不也算是漫画家吗,只要每天获得点赞就是目标的话也是可以的,为了赚很多的钱而把当漫画家作为目标也是可以的。我自己觉得编辑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漫画家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是让不完全清楚自己想画什么的漫画家意识到自己想画的到底是什么。和漫画家一起挖掘自身,是我理想的编辑形态。要想追求这样的目标的话,还是有编辑的存在会比较好。
小塚:下面的问题有点难问出口不过还是想听一听您的看法,去年大火的鬼灭之刃,你是怎么看的呢?
巴库桑:虽然可能会被吐槽不够专业,不过鬼灭的漫画和动画我都还没有看过,所以真的没法评价作品本身(笑)。如果说作品引起的火热现象的话,有点难呢,要说场面话还是真心话(笑)
当然有一半的心情是很羡慕,假设是讲谈社上连载的话会很开心吧,如果诞生于讲谈社的话当然很开心,如果还刊登在别册少年的话就更开心了,还是我担当的话就更好了(笑)。另外一半的心情是觉得对业界来说是好事,平时不怎么看漫画的人也会想看看鬼灭觉得漫画真不错,很久不看漫画的人也会久违地觉得漫画挺好看的也找找其他作品看吧。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挺感谢这部作品的。
小塚:贵司内部是怎么看的呢?也有传言说谏山先生以前把《进击的巨人》投稿集英社但没能连载,怎么说呢?
巴库桑:首先得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传言是说《进巨》投稿少年Jump,被认为风格不合拒绝了,但谏山先生拿去Jump的其实是其他的作品。所以《进击的巨人》其实并没有投稿过集英社。
小塚:如今漫画通过不同的多媒体形式传播,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媒体传播的呢?
巴库桑:很感谢这些多媒体吧,刚入行的时候只是想做漫画来着,现在工作的涉猎范围远超当时所想。用谏山先生的话来说,《进击的巨人》就像一个玩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玩耍。可以随意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抑或是突发奇想相结合。漫画现在不仅是一件单纯的读物,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媒介。就像在交易中,能够让买方,卖方,中间商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皆大欢喜。
小塚:那现如今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是否会根据时代而改变呢?
巴库桑:我是个比较保守的人,认为不必太过在意潮流走向。漫画创作是件个人向的工作,不像电视剧和动漫之类,必须借以多人的力量才能完成,当然漫画也需要助手的帮忙绘制,但故事的走向,角色和台词的设定的工作均是作者和自己的较量。所以无论是时代如何变化,其实没必要去随波逐流,因为在有生之年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喜与恶只有自己清楚。所以我觉得漫画家是直视自己的一个职业,无论是成为漫画家之前还是之后均是如此。需要反复琢磨自己现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这样去想的话也许自然而然成为了潮流中的一员。若是迎合时代的风潮创作的话,可能会红极一时,但长远来看没多大意义。换句话说,当你迎合潮流开始创作漫画的那一刻其实已经落后了。不仅仅是漫画家和编辑,普通人也是,面对每天要做的工作,只要认真投入,终归会有所回报。
小塚:川漥先生觉得作为一个编辑需要具备那些要素?
巴库桑:我觉得当今,漫画的地位真的已经很高了。以前要是说自己看动画,就总有种阿宅的感觉。看深夜动画的人,在班级里总会显得不合群。不过2010年以来,深夜动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15到25岁的年轻人看动画,读漫画已经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不会像我们那个时代一样感到羞耻,怕被视作阿宅。从业十五年的我对此感受颇深,现在打开电视,会发现琳琅满目的漫画,动画脱口秀,这些让我感到难能可贵。似乎现在的风气变成了鼓励大家看漫画,动画。为了回应这时代的召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漫画更加有趣,更加充实。大家可能没太意识到,但我个人觉得漫画逐渐成为权威,还是有点可怕的,这不是我想要的。回到正题,作为一个编辑需要具备什么呢,我觉得在这个漫画大爆发的时代中,还是需要保持本心,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原作者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自己高高在上地对别人发号施令。
小塚:《进击的巨人》临近完结,川漥先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展望吗?
巴库桑:只要还有人想要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向周刊少年magazine或是讲谈社投稿,想要在我们这连载漫画,我就愿意继续和他们一起创作出更好的漫画,通过更加完善的漫画刊载流程,尽可能地让漫画家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我觉得漫画的谈论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和某人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棒的体验。平时和人交谈,所说的话题可能就仅限于分享今天吃的咖喱的口味,八卦最近的娱乐圈这样的内容。不会没事突然就生存这一话题思考,耗费一两个小时讨论自己所思。而对于漫画的讨论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聊一聊最近观看的电影,近期困扰自己的难题,成长生活经历等等,抛去画漫画这一工作,这些交流本身也令人受益匪浅。而只有漫画家和编辑在这么干的话,觉得稍微有点可惜。因为对于平时不进行创作活动的人们,这种活动可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也因此,我相信有“占卜”这种东西,占卜的时候也会谈论平时不怎么聊的话题,有时候,占卜的结果已经无所谓了,攀谈的过程对自己的影响更深。啥时候有闲暇了,我也想试着以我在与漫画家商谈中积累的经验,和素不相识的人也聊一聊。要是也能让他们内心中的某个地方受到触动,就太好了。只是现在忙着本职工作没有时间。
小塚:《进击的巨人》将要完结,非常期待。
巴库桑:谢谢,不过能够回应这份期待的不是我,而是谏山创先生。我比任何人都更加信赖谏山创,我也相信他一定能够众望所归地交出满意的答卷。
ZT自微博:@莴苣SNK翻译组
天谷千寻
感觉是一位认真严谨的理想主义型编辑
日天为昊
· 河南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我好像看过他说的那个前·《进击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