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乔还是皮耶罗,这是一个问题
接力!意大利的足球历史上出现如此纠结的接力那还是在遥远的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AC米兰的里维拉和国际米兰的马佐拉,两名在那个年代意大利最好的中场选手因为各种因素挤压和影响被迫在那届世界杯上演了只能各踢半场的好戏。毫无疑问这种看似公平的妥协,其实是对两名天才球员最大的伤害和讽刺。
最终意大利也尝到了苦果,决赛负于巴西,痛失金杯。不然第一个蝉联欧洲杯和世界杯的故事不一定轮到西班牙。
1998年的老马尔蒂尼和1970的瓦尔卡雷吉一样遇到了同样艰难的选择,思考人生中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巴乔还是皮耶罗,这就像莎士比亚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一样,非常难!
首场比赛,因为在热身赛中受伤导致皮耶罗状态不佳,巴乔幸运的成为主力披挂上阵迎战智利,靠他的一粒狡猾的点球避免了意大利首轮的失利。四年之后,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愈发老辣的巴乔。如此状态,不可谓不好。
但来着都灵城和媒体以及赞助商的压力,让他仍然不能下定决心使用巴乔首发。阿迪达斯当时是皮耶罗的个人赞助商,他们为了施压,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大幅海报,下面写着:只有一个人能阻止皮耶罗进球,他就是切萨雷·马尔蒂尼。球员在这种大赛里代表的当然并不只是球员单纯的自己,他的背后是无数利益的综合体:赞助商,俱乐部,足协。很显然当时无数资源和利益都押在了意大利的未来之星皮耶罗身上,他如果不能登上世界杯这个大的舞台尽情释放,所有的投入都可能打水漂一般颗粒无收,这种背后的压力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进入老马的心里,让他虽然清楚巴乔的状态仍然不敢放手一搏。
在第二场对喀麦隆前的热身训练中,老马尔蒂尼曾经尝试演练了三前锋的阵型维埃里+皮耶罗+巴乔,但老马自己在第二天又郑重的否定了三前锋的打法,这让所有期待巴乔和皮耶罗同时上场的人大跌眼镜。
这种选择是一种风格上的妥协,是一种长期思维习惯的惯性,也是压力下的使然。重视防守的老马尔蒂尼在最后的选择上做出了自己纠结的判断。在意大利迎战喀麦隆的头天晚上,老马尔蒂尼和皮耶罗单独谈了几分钟,现在看来应该是让皮耶罗再恢复等待,下场比赛他会继续巴乔首发,但我相信这个谈话中应该也包含了给皮耶罗的承诺。
果然在6.18号的比赛,巴乔首发登场,干净利落的3:0将非洲雄狮斩落马下。锁定胜局之后,老马将皮耶罗换下巴乔让他进行了首次亮相,但这种弥补其实可能对这两个人来说都没有太多意义,更多的可能只是缓解来之皮耶罗背后带来的压力。第三场比赛对阵奥地利,这本是一场并不太关键的比赛,老马尔蒂尼完全可以尝试巴乔和皮耶罗共同上场的可能性。但老马尔蒂尼的管理逻辑却把这场比赛的首发机会单独给了皮耶罗,我觉得他是想弥补皮耶罗的情绪,但老天弄人,皮耶罗在这场比赛并没有进入状态,表现令人大失所望。但最失败的是,他真的没必要在这场比赛让巴乔再度上场换下皮耶罗,哪怕让因扎吉或者基耶萨换皮耶罗都会更合适。但最后老马的惯性让他竟然用巴乔替下了皮耶罗,而且巴乔还在最后时刻打进一粒奠定胜利的进球让意大利最终2:1战胜奥地利昂首挺进16强。这一下,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老马尔蒂尼,没有人会再喜欢这个老头了!
皮耶罗不喜欢,无数次委以重任的话术都让他觉得老马对他是画饼充饥巴乔不喜欢,为什么我状态如此神勇,你就不能尝试三前锋或者让我首发,难道迪诺和阿尔贝蒂尼这些人的防守能力不行?
都灵城的老大们不喜欢,我们的皮耶罗为什么没有首发,他是我们的王子,未来的希望。
赞助商不喜欢,我们押宝皮耶罗不是让他来做替补的,他要曝光他要上场,不然谁买我们的商品。
意大利足协不喜欢,皮耶罗是希望,巴乔是落日,怎么选择,你还不明白吗?
老马尔蒂尼就这样在各种压力下纠结而又无力的结束了1998年的世界杯之旅。
巴乔还是皮耶罗,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但就在他决定把佐拉拿下带巴乔去法国那一刻就早已经注定会是今天这个结果,这个老头其实很喜欢佐拉,但他迫于压力没有给佐拉这张船票。纠结犹豫成为了老马尔蒂尼挥之不去致命的心结。说实话如果是我是老马尔蒂尼,我肯定不会带上巴乔,带上巴乔,成功是巴乔的,失败是自己的。带上佐拉,力捧皮耶罗,会比当时更好吗?其实很难说。但至少,这些球员会感恩他的坚持,不会沦为一个各方都不喜欢的下场。
老马尔蒂尼在回国之后就提交了辞呈,主要内容是:他觉得足协没有足够的保护他。足以说明当时老马尔蒂尼各方压力之大。但作为一个主教练他没有做出选择就是他的问题,他肯定没读过中国的《孙子兵法》,如果他读过,那他应该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果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干脆就不要让这个问题出现。这一点,德尚就很聪明。
刘为水
· 山东巴乔是落日?他为了进这届世界杯,转会博洛尼亚,单赛季22球成为本土最佳射手,这叫落日?
阿萌皮皮
· 山东维埃里表示,98年意大利最靓的仔怎么成这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