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厨子刺杀的权臣-高澄

avatar
关注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澄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招降高敖曹(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元象元年(538年),轻敌大意,为西魏丞相宇文泰所败,全军覆没,遇害于河阳,时年三十七岁,追赠侍中、太师、大司马,谥号忠武)。
十一岁时,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修(北魏末代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十二岁时,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元仲华(北魏时期公主,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女,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女。容德兼美,曲尽和敬,初封冯翊公主,嫁给大将军高澄,生下河间王高孝琬。天保元年(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后,尊为文襄皇后,居于靖德宫,封号靖德皇后。天保六年(555年),惨遭文宣帝高洋侮辱)为妻。当时高澄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
天平元年(534年),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天平三年(536年),入辅朝政,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朝臣们虽听说高澄年轻老成,有风度、有见识,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当看到他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元象元年(538年),高澄兼任吏部尚书。
兴和二年(540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北魏从崔亮开始挑选官员就论资排辈,不按才能选取。高澄废除了这一个制度,开始根据才能名望挑选官员,亲自写书征召各地有才学有名望的士子为朝廷效力。当时品德好、有本事的人,都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一时安排不了相应的位置,高澄就将他们召为宾客,在自己府中供养起来,有时间便与他们一起游园娱乐赋诗,使这些人各得其所,各尽所长。
自从河阴之变(北魏武泰元年二月,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并诈称孝明皇帝当月所诞的元姑娘为皇子,欲拥立为帝,然事泄不行。改立元钊为帝。同月,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以“匡扶帝室”为名进兵洛阳。尔朱荣同时与已故宗室元老彭城王元勰三子元子攸联络,于河阳立元子攸为帝,即敬宗孝庄皇帝。同年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邵、元子正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了安定朝中人心,上奏滥封官爵。赠荫一事,渐渐变得杂滥无章,平庸无能的官员动辄高官厚禄,被有识之士所非议。武定年间,高澄开始纠正其过失,使得追赠褒扬渐有章法。高澄推荐铁面无私的崔暹为御史中尉,严厉打击那些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兴和三年(541年),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麟趾格》是《北齐律》的蓝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渊源,影响一直波及后世。
在高澄的主持下,朝廷将治国的政策书于榜上,公开张贴在街头,供天下百姓自由评论,发表意见。对那些提出建议或批评时事的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即使言过其实或言辞激烈,也予以宽容,不加罪责。由于百姓的称赞,高澄的威望更加上升。在这段时期内,东魏与南方的梁朝关系比较和睦,双方的使节往来频繁。然而,为了显示各自的“国威”,东魏与南朝梁的使节都竭力在言辞、才学方面争锋,常常出现热烈辩论的场面。无论是梁使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还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成为惯例。高澄则乐于此道,每当设宴招待梁使,高澄或者亲自到场,或者派遣属下与会。凡是东魏方面有所妙论、他都兴奋异常,为之鼓掌助威。他也因此召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罗致门下,以为宾客;或推荐给朝廷,出任各级官吏。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有雀衔永安五铢置于高欢座前,高澄令百炉别铸此钱,又称“令公百炉”钱。北魏末年战乱,导致经济紊乱、货币贬值,民间私铸大量假钱。高澄在武定初年开始改革这项弊政,令人前往全国各地,将铸钱用的铜和原有的钱币收集起来,重新铸造。然而民间偷铸假钱的情况仍然屡禁不绝。因此高澄在武定六年(548年)进行新的货币改革,改用悬秤五铢。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所铸永安五铢,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它的铸造是魏晋南北朝货币史上由乱到治的转折点,是后世足重货币“开皇五铢”的先驱。为促进足重货币的流通,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魏书·食货志》:“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
 由于武定六年永安五铢,曾被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因此在钱币学上,一般也将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铢称之为“悬称五铢”。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当时身为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的侯景,早有异志,只是碍于高欢的威信与实力,才不敢肆意妄为。当他听到高欢患病的消息后,就立即在荆州等河南之地拥兵自固,谋生异图。高澄深知形势险恶,故在父亲高欢于武定五年(547年)正月丙午日去世之后,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高欢在547年死后,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美姿容,善言笑,气度高华,聪明过人,爱士好贤,爽直义气。但又傲慢气盛,性格暴烈,情欲豪侈,任性恣睢。与高欢之妾原魏广平王妃郑大车通奸,高欢死后,其次妻柔然(蠕蠕)的公主,高澄按照柔然习俗,接收了继母蠕蠕公主,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亲信崔季舒指称薛置书的夫人元氏甚美,高澄把元氏骗到府中予以奸淫,元氏痛斥高澄是人面兽心。崔季舒将她移送廷尉府治罪,廷尉陆操以无罪释之。
孝静帝曾在打猎时骑马疾驰,就被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劝止,理由是高澄会不悦;孝静帝不满高澄掌权,在被高澄举大酒杯敬酒时说“自古无不亡之国,朕活着有什么意思”,高澄就怒骂道:“朕,朕,狗脚朕!”并令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打了他三拳。孝静帝不堪忧辱,咏谢灵运之诗:“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侍讲大臣荀济和尚书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及济北王元徽等商量,要想办法除掉高澄,即在皇宫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事机不密,被高澄得知,高澄马上带兵直闯进宫,直斥孝静帝图谋造反,虽然当时被孝静帝驳斥得痛哭谢罪并一起痛饮到深夜,但仅三天后,高澄就把孝静帝幽禁在含章堂,将荀济等人在市场上烹杀。549年,高澄计划夺取东魏政权,却在邺城(今河北临漳邺镇一带)被家中厨子兰京暗杀刺死,享年仅29岁。

发布于江苏阅读 9787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怯薛定谔的猫爱半白

· 陕西

高澄如果不死,脑子清楚的活到六十岁,北周北齐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亮了(139)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Mazarin

· 黑龙江
乔氏打铁主要是高洋性格和能力确实是做的出来的啊 他确实是最大嫌疑人 跟赵光义没啥不同收起

高澄生前给予高洋极高的地位,高洋尊高澄为帝,给予其六子极高的待遇。 高演、高湛兄弟,篡了高洋儿子的皇位,杀了高澄的嫡长子、庶长子,和高洋的全部嫡子。 结果竟然有人认为是高洋杀了高澄,却对高洋 “暴崩于晋阳宫德阳堂,时年三十一(三十四)” 之事毫无怀疑,岂不可笑。

亮了(83)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