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poster

再谈三国演义里刘备角色的塑造之难

avatar
关注

jrs好,这篇文章稍微有点长,可能也略有一点难读,欢迎大家耐心阅读并提意见与建议。我知道这样的文章读者不会多,可能也不会有太多回应,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写给有共同语言的知音们看的。

-----------------------

我一直认为,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难演好的角色之一。

同时也是对演员禁锢最多的角色,此论点有孙老师本人的话予以明证:“如果说到表演,我只能说刘备这个角色压抑我整整三年,我个人的天性被这个人物锁得死死的,我很累、很累”(摘自孙彦军老师自述文章:《没想当演员,也没想演刘备》)。

难在何处?

难在没办法放开演却依然要见层次;难在这是一个不见光彩、戏份零散、性格不具戏剧性却又无处不在的“串场”角色;难在怎样演出低姿态里的腾龙气概,隐忍中的坚毅不拔;难在如何表现那一腔仁慈赤诚而又难以具象的信念感和理想主义;难在这永远是一个英雄凛然几无缺陷,却又必须摆脱符号化高大全的形象;难在除了一个空洞的人设,没有恰当的故事铺叙能够直接展现他的仁义(而“三绝”们相应的故事则应有尽有);难在相比曹操诸葛关张的六边形三角形及其他形状的多边形性格,他是一个性格没有亮点且近乎毫无棱角的“圆形”;难在如何平衡“真与伪”之间的临界与极值;难在需要抗衡演义扭曲笔力的人设脆弱违和,以及得到孔明后的前后形象断裂及不连贯;难在如何在演义本身的叙事悖谬中妥帖地强化道义优胜;难在如何把握一个度来重新塑造一个在观众脑海中立得住且逻辑能够自洽的人物(在看到鲍版曹操和唐版孔明之前,只读原著时我的头脑里便已经具有了两个角色的大致形象轮廓,而未见孙版刘备时总觉得原著的刘备形象不成立,无法想象出来);难在要与已被颠覆的民间形象与违背传统历史观的混乱价值体系和解读多元化作斗争。这种多元甚至最终可以分裂而无限趋近一种二元极值状态的两端——完全地“真”、完全地“伪”,以此二种理解塑造出的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互不兼容,这也是为何刘备一角总是没有令人完全满意的演绎,如何兼容正史形象逻辑又不脱离演义范畴几乎是塑造中的一个关键性难题(这不光是编剧和导演的任务,演员本人的理解和诠释方式更重要),也即如何平衡刘备正史形象与演义误读导致的面目矛盾面目模糊的问题,他的复杂度不完全体现在角色的性格上,而是其背后创作与解读逻辑链条的复杂,体现在诠释模式。(本文的最后一段也简单讨论了三国演义本身的叙事矛盾,以及对于刘备这个在本质是教化性质的小说中依附“道德”进行建构的人物,其诠释的多义歧义性必然要大于曹操);

除此之外刘备的难点可能还在于:符合刘备角色气质的演员很不好挑。曹操的外形没有太多限制,可以说,英俊的粗莽的豪气的丑陋的相貌都能演,难点不在外形塑造而在“戏”上,能不能“演”出“奸气”“雄气”,戏好戏绝加上形象出色如鲍曹操,才自然会成为影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刘备则需要以演员的长相气质来诠释“仁”,用“视觉合理化”的方法首先以演员自身的形象来弥补剧本的细节不足:线条柔和而方正宽阔的面庞(“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善意聪慧永远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双眼、行动举止谦恭有礼、亲和力极强、又隐匿深邃帝王之气与坚韧不拔的英雄气质(同时对于演员身高乃至声线也有一定要求)。这一分析我倒是突然顿悟了为何选角眼光精准毒辣的王扶林导演会在只看过试镜录像之后就快速拍板了孙老师,这个角色需要有人格魅力的天赋性选手,但注意,非指“本色出演”,更多指的是形象气质的“贴脸”和“可塑”。

高级的表演理论常讲:“情绪是不能表演的”,鲍老师在曹操的创作手记里也有这么一句:“一定要避免丢掉动作的情绪化表演”。何冰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在生活中即便是激动了,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控制情绪而不是释放情绪”。表演是不能演“理解”本身的,应去演“动作”,演“潜台词”,背后是一系列刺激和精确的逻辑线条、连贯的细节设计、“有机的反应”。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已经陷入表演程式化的怪圈:受过训练的演员明知不能演情绪却依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大哭大叫大嚷大闹,在表演情绪和洒狗血的路上一去不返——“男的嚷,女的哭”成为常态。而刘备这种无法大开大合的角色从人物塑造逻辑上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情绪与行为全部是“收”的(却极富亲和力和感染力),他“喜怒不形于色”,但眼神一定极为有戏(否则如何体现那一腔赤诚的仁善和理想主义,令人心生亲近且忠心追随?),除了偶尔的崩溃,所有细腻的情绪变化均需逻辑极强的行为链支持,有时这些精细的微表情和动作细节居然是反复看过数遍之后我才看出来的(可见演员费尽心思下了苦功夫琢磨一举一动)。刘备没有大吼大叫,也少有大笑大哭,这类大开大合的行为举止演起来相对简单,而无数次的微笑和小泣则很难避免雷同——这是对于“收”中的“放”的程度拿捏。

刘备的难,还在于演义形象性格的过度弱化而带来的一份(不合时宜的)“脆弱感”,很多观众都说看完只记得“哭”,这种几乎人物专属的“脆弱”“符号”也注定了其表演的难度,以及同类“符号行为”之间难以把控的层次复杂度。表演层面上,哭戏也不那么好演。(孙老师自己说过,刘备可以掰着手指数出的各类哭戏就至少有几十多场。原剧本里的其实更多。他在和导演商议之后减了好多哭戏,有些可哭可不哭的地方他会选择尽量不哭,主要是怕当代的观众们不能接受,却又特意增了一处哭戏:董承招集刘备让他观看衣带诏时给刘备加了场观血书的哭戏,这是孙老师和沈好放导演商量之后添加的,剧本里只有刘备犹疑的桥段,加的这场哭戏起到了拔高刘备形象的作用,更能体现刘备的悲愤交加和家国忠义)。

哭戏排起来很难,而且有些人在一堆摄像头和工作人员面前哭不出来,比如张艺谋就承认自己在《秦俑》里的哭戏死活哭不出最后只得涂了风油精,当然有些技巧派可以催动某些面部和身体器官而快速下泪,不过从孙老师的访谈来看,他似乎更偏向于体验派,每次动情都基于真情实感。他在一篇采访中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极深:“为了演这个角色,我把自己的心扒开了”,这番话深深触动我,不禁让我想起之前一位网友对于“学习表演”本质的深刻思考:对于表演的学习实质就是学习如何将脆弱暴露在人前,作为一个成年人在他人面前解剖自我,抛弃杂念,在他人的眼光凝视中,戳动自己的肺腑,撕裂胸膛,搅动灵魂,真诚地爆发极尽的言笑歌哭,让自己鲜血淋漓,赤赤条条。(写至此,我似乎又顿悟了另一点,孙老师为何过早地退出影视圈,拍摄完三国后遭遇的各类变故是其一,或许也是因为三年近四年饰演这位和本身性格差异过大的角色已经有些伤及了自身,无数次触及到了心底那些记忆的伤痛,演伤了,不愿面对摄影机镜头了。)

刘备的难演,归根结底或许更在于,这是一个本质上无法讨好和取悦观众的角色。他的性格中也缺乏亮眼的戏剧性(因而编剧也不会格外偏重塑造他)。在结合了现实主义精神、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中,刘备实终显得那么普通甚至平庸,他出身低微,四处碰壁,他不那么聪明睿智,也不那么坏得可爱,军阀混战的年代中始终恪守做人底线。仁义,真诚,忠厚,善意,坚毅,隐忍,静水深流,心怀理想,百折不挠,正是人类最美好高尚而又平凡质朴的情愫塑造了这样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

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并非完美,但其中很多表演理解层面的别扭之处,最后或许应当归结于演义小说本身的问题,即存在一种历史原型和文学叙事的矛盾,神乎其神的军事谋略和势在必得的政治擘划在蜀汉合法优越、道义优越、完美君臣伦理关系的叙事逻辑下却无法扭转和摆脱史实的“必然结果”,而作者最终只能用悲剧美学和错位的情感代偿掩盖其叙事中的大小悖谬,此书的教化作用远大于对故事逻辑的完满和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的追求。另外,我觉得说到底对演义的理念解读,从根本上在于对曹刘二位相反的政治与道德理念的认同,老三国曹刘的演绎证实了这两种塑造模式各自的困难程度。有种说法是曹操是政治化的道德,刘备是道德化的政治(这种分类应该源自康德),前者,道德丧失则其自身法则完全服从于政治权利,后者则是让政治道德化以道德引领政治。道德所诉诸的其实是一种“义务”概念,而权利更常被理解为一种不受干涉的“资格”。相比于对政治“权利”之中“动机纯粹”的塑造更易于明确直截,对道德“义务”的塑形则更容易被模糊和曲解为一种“乡愿”,后者的多义歧义和塑造难度无论如何是大于前者的。

随着年岁增长,每每回顾老三国时,曹操似乎还是那个曹操,孔明似乎还是那个孔明,但是刘备却不是那个刘备了。孙老师对于刘备的塑造有着超越时代的魅力,不同年纪回看这部电视剧,对刘备的感悟永远不同。老三国的刘备是一个值得反复观摩仔细品味的角色,反复的次数愈多,愈会喜爱这一角色并对演员自然真挚的细腻表演和静水深流的强大魅力啧啧称奇。之前看到一位网友的发言,实在觉得太有共鸣,用他这段话来做文章结尾吧:

“老三国比较完整地看了三遍,第一遍是首映的时候,第二遍是十年前、大学里,第三遍是近两年。小时候看,也不觉得刘备有魅力,但三十岁后看,却深深被这个角色吸引了。皇叔行事周全、人格魅力超群,有计谋、有决断、有法度、有韧性,而且气质外柔内刚,非常有亲和力,简直是天生的领导者。我感觉年轻时候对于领导者是否厉害,评判标准会偏向于‘智’,也就是智谋那一路,所以会感觉只有孔明才是人中龙凤,其他不过尔尔;但年龄渐长之后,知道领导真正的魅力和能力并不侧重于此,而在于坚韧不拔的信念、战略谋划和大事决断、知人善任并将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亲和力和用人能力等等。现在想来,如果皇叔真的是孙老师所演的这样,若我是关张,也会心悦诚服地辅佐于他。我估计四十、五十岁看,又会有不同的感受。一部电视剧能做到这种程度,在我心中,已臻化境。而孙老师的刘备,亦如陈年老酒,值得慢慢品味。”

顺便贴几张比较少见又高清无水印的图片:(手机上挨个点开图片,可以保存原图)

比起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可能有点抽象,另一篇讨论老版刘备塑造的文章更白话好懂一些,举例也比较多:

看懂老版三国刘备演技的人不多,我来简单聊聊

影视区三国
阅读 22255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九天雷帝

· 福建
秋水长天壹色于和伟的刘备感觉更好,老版刘备我实在想不到一干人等对他死心塌地的原因收起

这大概只能说明你没认真看老版三国。老版三国里面的刘备,有很多有英雄气的地方。于和伟的刘备我才想不到对他死心塌地的理由,那是一种面无表情的城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的领导我是不敢跟的。而老三国里的刘备,既有英雄气,又有一种真诚与宽厚,是那种可以放心赤诚地跟随他去实现豪情壮志的人物。整个蜀汉都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英雄群体,是真诚,更是英雄。——很多人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地去抹杀老三国里刘备的英雄一面。如果有人说“老三国的刘备只会哭”,那我觉得他要么是故意抹黑,要么是没认真看过老三国。

亮了(622)
查看回复(1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简单且无趣

· 湖北
九天雷帝这大概只能说明你没认真看老版三国。老版三国里面的刘备,有很多有英雄气的地方。于和伟的刘备我才想不到对他死心塌地的理由,那是一种面无表情的城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的领导我是不敢跟的。而老三国里的刘备,既有英雄气,又有一种真诚与宽厚,是那种可以放心赤诚地跟随他去实现豪情壮志的人物。整个蜀汉都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英雄群体,是真诚,更是英雄。——很多人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地去抹杀老三国里刘备的英雄一面。如果有人说“老三国的刘备只会哭”,那我觉得他要么是故意抹黑,要么是没认真看过老三国。收起

他这鉴赏水平你和他打这么多字真是浪费你的时间

亮了(288)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