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第一贴,战国后期七国政治生态: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
字太多不看版:你跟我说什么,你说的都对。🐶
在通史或者普及类史书中,似乎魏国自伊阙之战、楚国自鄢郢之战、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就不足为敌了,但这解释不了为什么长平之战后几十年后,秦才有足够能力统一。我个人的意见是至魏安僖王与信陵君同一年去世后,第二年,秦军打穿魏国领土,置东郡,完成魏冉的“绝纵亲之腰”战略,一口气接壤齐国,横方(秦)才对纵方(楚)才有绝对优势。个人意见:鄢郢之战之后进入战国后期。但是最重要的是!!!战国后期的秦、楚、赵、魏的强大都有一种“打鸡血”、“最后梭哈一把”的情况,他们的国内矛盾都快要导致本国崩溃了(如秦始皇死后、赵悼襄王死后、楚考烈王死后、魏安僖王死后)。
先说楚国,这是两方的另一方,甚至后来陈胜、熊心、项羽都要借此来成为反秦的主力(纵长)。鄢郢之战后,楚国收淮泗之兵,得十余万。向西反击,得江南十五邑(大约巴东地区)。这直接导致秦国最后灭楚无法从长江出兵(资源不到湖北湖南),而楚国丢掉郢后再也没有机会威胁秦的武关(刘邦灭秦由此入)。向东灭鲁。此时楚国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湖北湖南一带,而是主要转到江淮甚至更往北的地区,也就大约形成项羽分封时西楚霸王加九江王合起来的地盘,即秦占西北、楚占东南。双方都把更多资源投向中原,放弃边角的对抗,进行更激烈纵横博弈。后面所说赵魏“镜花水月”的复强某种程度是由于楚的支持。楚考烈王绝对是战国关东六国最后一个雄主。他死前,即使“绝纵亲之腰”后,楚国主持合纵都打到了“蕞”(今陕西临潼东北)。楚考烈王死后,楚国内政混乱,灭亡已经很快了。但是战国后期纵横的政治生态一直延续到楚汉战争时期。(灭秦前楚怀王熊心是纵主、分封时项羽是纵主、灭项时刘邦是横主)所说君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
赵国:赵国有两个强打时期,一个是赵惠文王时期,这个大家都清楚,君明臣贤,是武灵王的延续;另一个是赵孝成王后期至赵悼襄王。长平之战时,孝成王太过年轻,导致还没等摸明白纵横游戏的规则,就被老狐狸韩桓惠王,老缺德鬼魏安釐王,不按套路出牌的秦昭襄王,不讲武德的楚考烈王给玩儿了。“魏齐奔赵”和“韩国让上党”两件事表现很明显。长平之战之后,魏无忌滞留赵国,平原君门下有大量门客转投信陵君。阴谋论一下,一国重臣,自己带门客们留在被打的只剩半条命的他国,你说他想干什么?后来信陵君归国,孝成王应该是对朝堂上亲魏势力进行了拉拢和清理,并且攻魏拜托魏国的控制。(廉颇可能是这个势力代表。例:廉颇攻魏,孝成王死,悼襄王立,命乐乘替廉颇兵权,廉颇竟带兵反攻乐乘,后毫无顾忌投魏)孝成王对于秦国是一种防范态度,攻齐攻燕攻魏都有一定节制;后来继位的赵悼襄王没轻没重,一头掉进了横方(秦国)的陷阱,联秦攻燕,猛烈攻魏,导致了秦国背刺时赵国情况非常被动。对这一时期赵国的评价:“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史记》
魏国:魏国在魏惠王死后,后来的几代国君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扮猪吃老虎,非常能够忍耐。到魏安僖王时期,魏国接收宋国等国的土地,居天下之中,是最富庶的土地。伊阙之战对魏国的长期损害没有韩国那么大,魏国兵力收损严重,但韩国的问题是失去最后一点战略纵深,之后只能挨打。个人阴暗的思路:窃符救赵个人认为是魏安僖王和公子无忌演的双簧,强行赖住赵国。长平之战后,魏国的机会到来:韩国本身就受损严重,国力不足;魏国公子无忌滞留赵国,影响赵国军政;秦国自守疗伤。在我看来,长平之战的短期收益者是魏国。后来秦国攻魏,信陵君归国反击秦国,竟然反击到韩国,攻下管城,我很难说这次魏国的目标到底是秦军还是韩国。但是因此迅速与楚国交恶,双方大打出手,魏国击败楚国。魏安僖王死前数年,魏国仍能承受秦赵两国的同时攻击,但这种强大是一种“打鸡血”,魏安僖王死了,魏国衰落迅速。当时的魏国有一定的变法,主要是制裁商贾和赘婿,里面有“勿予田宇”。这个应该是没收田宅这种政令,像一种“竭泽而渔”。可能这么说,还没有对当时魏国什么样的感觉,说一下史实吧!秦国反攻河东的时候,把攻齐时秦国设的钉子陶邑和卫国给拔了;秦昭襄王逝世期间,把齐国的平陆攻下了(齐五都之一);汲之战以后,直接把韩国给废了;连续击败楚国;卷之战,顶着秦赵到第二年。四五年内战国七雄除了燕国够不到,全打一遍。魏安僖王中后期年魏国的扩张极其疯狂,这人狡猾、阴狠且权力欲旺盛。“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韩非子》
秦国,稍微说一说,并不是卫鞅变法后,秦国就没有分封了。商鞅、魏冉、吕不韦、嫪毐都在秦国是封君,结果尾大不掉,好几人闹出造反。秦始皇后来不封子孙于关东六国也应该有这个原因。
战国后期并不是所谓一家独大,仍是一个大争之世。秦孝文王(昭襄王儿子)时函谷关晚开早关,防备很重。秦始皇敏锐把握机会,统一六国,战争战略嗅觉非常敏锐。
上述有很多内容来自知乎战汉史大佬王靖海(战汉:即战国后期到汉朝初期,这一段历史中,当时的人许多思考逻辑是相似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玉壁不是垓下
· 黑龙江这个人不通先秦诸子这块,认为学派可以随便跨,人人都是纵横家,搞技术不如搞关系。其他的基本没大毛病。属于难得的能读进去前其前沿学术成果的科普文写手。
虎扑JR0100820556楼主
· 山东嗯,现在有能让人读进去的科普文就很不错了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