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用较长期的视角来看公募基金:
2月23日在微博上发了个短文叫:用较长期的视角来看公募基金,内容如下:
1、如果按年化收益率与最大回撤为两个维度,将2010年以前成立的公募基金画在一张图上,可以明显地发现一定的“收敛效应”,80%以上的公募基金都被密集地定位在图中的某个区域。明显的outlier有四个:华夏大盘精选、易方达中小盘、泰达宏利风险预算(162205.OF)、银河收益(151002.OF)
2、同样地方式,如果将2019年以后成立的公募基金画在一张图上则会表现出明显的发散性:基金的表现差距相对较大。
3、公募基金作为一类资产,长期来看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3%左右。在充斥着各种A股投资“大神“的环境下,基金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一份冷静。
随后一周的表现,也基本印证了观点: 公募基金19年以来的卓越变现,大概率很快会去均值回复。国内的基金经理并没有多少人有长期战胜市场的能力,JRS们其实不如相信自己.....

虎扑JR1382068811
· 广东你是对的,七输两平一赢。韭菜在觉得自己比基金经理懂的那一刻,就注定要被割了。我见过的炒股个体挣钱的,会定期去听讲座,分享会。会专门去请教大佬。亏欠的大部分觉得自己是天骄

OscarWilde
· 湖北楼主总结的前半段没有问题,基金经理没有韭菜想象中的那么强。但后半句绝对有问题。如果你把韭菜的成绩填入表内,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韭菜的收益都是负值,而不可能如基金经理般绝大多数起码是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