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足球培训就真和玩FM一样么?
作为足球爱好者最爱的三款游戏(FIFA,PES,FM)之一,FM作为球队经营策略向游戏的典范,游戏内的“小妖”(高潜力年轻球员)的表现也经常会被拿来与现实世界中进行比较。而在一些足球论坛中,对于真实球员的评价,很多人也愿意使用FM中的CA(current ability)以及PA(potential ability)数值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XX将来如果发展得当,一定能够接班梅罗”或者是“XX未来可期,上限模板是XX”的结论。
(从数值化球员角度,FM是市存足球游戏中最好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可是在大家隔着大洋,透过电脑,挥舞双手在键盘上指点江山的同时,是否有人关注过,这些“小妖”,究竟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海外的小球员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成长历程,以及我们中国足球的青训现状,又和足球发达国家有着怎样的差距,今天我们就浅尝即止的来试着梳理一下
(开档买妖人,已经成为了FM玩家的一大”传统艺能“)
在说青训之前,我们首先先对青少年足球的年龄段进行一下基础的拆分,因为在各个年龄段之内,其针对球员的训练方针以及主要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对于年龄段都没搞明白,就高谈阔论技战术养成和战术纪律的培养,或者基本功的提高,基本都是键盘流。
我们根据中国足协对于青少年球员年龄段的划分来看,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
U-5 启蒙阶段
U-6~U-8 基础阶段(一)
U-9-~U-12 基础阶段(二)
U-13~U-16 发展阶段
U-17~U-21 提高过渡阶段
(摘自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大纲)
各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中的年龄段及阶段划分,略微有些不同,但是大体与中国足协的所提出的这一划分一致。这一划分主要参考青少年球员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机能与心智成长的不同阶段,用以准确的因材施教。现在各类足球论坛或者球迷的讨论中的“青训球员”或者“青训体系”更多的关注在提高过渡阶段的球员,这一阶段中的优秀球员,往往已经兑现了自己的天赋,在顶级联赛的U19,U21,U23梯队赛中崭露头角,并已经被各路球探及经纪人的雷达所捕获。
比起这类即将收获美好职业未来的球员,我们更应该将视野放在更早阶段的足球青训(在国内更多的是培训)。因为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上限,不在于金字塔的塔尖有多高,而是如何提高和扩大其基座,允许其有上升的空间。而我们后面的内容,将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展开:
相比远在拥有近百年足球历史以及世界最高商业化程度联赛的欧洲列国,一海之隔的领邦日本,在足球发展上走过的道路,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训练上作出的努力以及其与我们更加相似的文化传承,其经验更值得我们进行借鉴。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两名日本职业球员的发展历程,一窥日本足球青少年体系。
(日本足球青训体系也在积极的向外输出,图为柬埔寨U-15国家队的日本教练井上和德)
(作为日本足球教练界的代表,冈田武史在中国的历程,过程是美好的,但结局是惨淡的)
第一位是现效力于英超南安普顿队的攻击手南野拓实,725万英镑从萨尔茨堡红牛转会至利物浦的他,曾经一直是中国足球媒体口中的“酸葡萄”。生于1995年1月16日的他,从幼稚园时代开始接触足球。因为喜欢足球,他进入了足球环境更加好的泉佐野市长坂小学学习,每周接受三次足球训练,并在周末进行一些市内或者大阪府内的交流/教学比赛。12岁的他,正式加入大阪樱花的U15梯队,并在2年之后跟随球队闯进日本U15俱乐部锦标赛的8强。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南野拓实始终是大阪樱花青训营中的翘楚,参加了很多青年级别的赛事,最终他也在15岁时实现跳级,进入大阪樱花U18梯队,在大阪地区U18青年联赛中首轮登场就取得了帽子戏法,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最后他也不负众望的代表大阪樱花在J联赛青年锦标赛中接连取得进球,最终进入大阪樱花一队,转会萨尔茨堡红牛和现在的利物浦,成为日本男足锋线的一把利刃。纵观他在青少年时代的历程,与许多国内年轻球员一样,校园启蒙→职业俱乐部梯队→青年队表现突出→一线队征召,他的成功,除了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外,和日本在各个年龄段丰富的高水平赛事是必不可分的。
日本以(东京)都,(北海)道,(大阪/京都)府,县为单位的各级青少年赛事数不胜数,同时针对俱乐部青训队伍(JUNIOR)之间的梯队联赛,也是异常丰富,小球员可以在比赛中获得日常训练之中体验不到的对抗强度,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其在竞赛中的心理状态水平以及针对场上态势变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而完整的,没有断层的赛事输送体系,也给了小球员刚开始足球训练的时候,就能看到一条完整的后续发展道路,不论是球员个人,还是其父母,都能够安心让孩子释放自己的足球天赋。
(涵盖小学生(U-12)到中老年(O-70)的全国级别赛事体系,以及详尽的分级以及各个级别之间的妥善衔接,这是现在中国望尘莫及的)
说完第一个例子,就需要来说一下另外一个名字——大迫勇也,被称为”天皇杯天赋之子”的他,出生在日本的偏远地区鹿儿岛,生于1990年的他,在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足球团的足球生涯后,进入了鹿儿岛城西高校拥有连携关系的初中就读并继续足球训练,随后进入了鹿儿岛城西高中。2008年,来到高中三年级的大迫勇也,在经历了日本U17代表队落选等失意之后,开启了制霸全日本高中联赛的”天才”的年头。他不但在夏天的高校总体县大会决赛中打入鹿儿岛实业(远藤保仁等球星的母校,3年前,83届全国选手权的冠军)5个进球,更在随后的王子联赛九州赛区8场打入10球。最后迎来最关键考验的大迫勇也在冬天的全国高校选手权县大会预选中不但创下5场狂进11球的纪录,更是用自己的一粒粒进球帮助球队破天荒首次完成一年县内三冠(新人战、高校总体、高校选手权)。这样出色的表现被善于挖掘出色高中球员的鹿岛鹿角看在眼里。
(被称为天皇杯之星的大迫勇也,绝对是鹿儿岛这个小地方的奇迹)
2008年,在第87回日本高中足球联赛大会中,大迫勇也作为鹿儿岛城西高中前锋在6场比赛中打进10球,打破了石黑智久和平山相太创下的高中联赛记录。2009年1月,高中毕业的大迫勇也收到了6家J联赛队伍的邀约,最终加入了家乡球队鹿岛鹿角队,并在最后登陆德甲的云达不莱梅,成为蓝武士中场不可或缺的球员。
(作为日本“留洋一代”的后辈,在欧洲赛场大迫勇也也有尚佳的表现)
大迫勇也的发展路径,和南野拓实截然不同,他的青年球员时代,全程在学校体系内渡过,并在全国范围的校园联赛中取得成功,最终进入职业足球体系,成就了一段校园足球梦想成真的佳话。
就此,就不得不说一下日本与中国在体教结合方面的巨大不同。日本的体育项目的金字塔体系的底部,是以运动特色学校为基础,辅以部分职业运动队的青年梯队构成。一个年轻球员,可以通过入学运动特色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皆有),在学习的同时辅以专业训练的方式,完成对自己运动技能的提高,并在丰富的地区、全国的校园赛事中历练自己的水平,并最终在某个年龄段进入职业队梯队或在高中/大学毕业后进入职业赛场。
P.S:
根据JFA(日本足球协会)的公开消息显示,2019年日本各类足球队伍总数为27670支,球员数量为878072名,基层足球指导者数量为84352人,专业足球教练为10433人,足球裁判数量为281125人,裁判员讲师数量也高达2832人。基本足球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0%。
(一个人口只有1.3亿的岛国,拥有如此之多的足球专业人员,令人惊叹)
而反观中国,在早年“举国体制”的影响之下,教育与体育的脱节比较严重,从足球来说,自“红山口会议”开启职业化道路以来的很多年,还是保持着原有的“三线→二线→一线”的梯度,以基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地方体育运动学校向专业队(俗称的“体工队”)进行人才输送。当然,随着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职业俱乐部也对其梯队体系进行了完善,通过梯队(足校,比较有名的如恒大足校、鲁能足校、根宝基地等)向全国范围招收年轻的足球苗子,来丰富队伍的选材体系。
(恒大足校的规模在全国来说已然是首屈一指,甚至放到世界范围上,与拉玛西亚、米兰内洛相比也不遑多让,但是硬件和体系之间如何挂钩,才应该是中国足球人需要被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样体系的建立,虽然丰富了足球成才的道路,但是其还是与传统教育体系脱钩,在海外的体系中,“学习”是主体,“训练”是伴随学习的,而在中国“训练”是主体,“学习”只是训练的附属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欧洲球员都拥有不错的学历背景,而国内球员经常因为一些“荒谬”的言论被捅上热搜的主要原因。U1S1,中国篮球领域,现在也越来越向着体教结合的路线上靠拢,现在越来越成熟的选秀机制,使得校园球员可以通过CUBA的舞台,获得成为CBA职业球员的机会(类似于NCAA与NBA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迹象,也希望未来若干年后,能够在中国的职业赛场见到更多的“校园球王”。
(拉什福德就算在英超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去卡灵顿上课)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足球2020发展计划的推进,国内各大城市涌现出了许多专业足球培训机构(俱乐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提供专业足球训练业务,虽然这些机构补足了青训体系中的一块重要拼图,但也因为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对于足球运动理解认识的不统一,也招致不少非议。很多青训机构因为生源以及社会赛事频次太低等问题苦苦挣扎营业,而球员家长也苦于没有办法对琳琅满目的机构进行能力或者特色甄别,纷纷处在十字路口等待选择,从而导致了“有校难学”这种奇特的倒挂现象的发生。从政策层面来说,《中国足球青少年训练大纲》终于在2020年投入落实,中国总算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符合中国青少年发展路径的专业足球训练指南,改变了足球青训“无纲可依”的现状,给了广大中国足球人口点亮了一盏明灯,从实施层面来说,中国足球在青训阶段因2002年世界杯以及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断层较大,欠下的功课太多,仍需要进一步的补足在足球人口总数上的缺口,社会赛事的规范化,青少年教练员以及专业裁判员的普及扩大,都是发展道路上必须重头来过的部分。
(对于十年磨一剑的青训大纲,希望功成之后定有TA)
当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足协在针对青少年足球培训,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训、赛事规范化上进行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改革。在未来,所有有兴趣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碎片学习的方式(如我司产品雷米特斯足球专业培训系统、雷米特斯足球赛事管理系统、雷米特斯俱乐部/机构管理系统),学习专业的足球规则知识以及青少年足球培训的理念与知识要点,让足球专业知识更加普及,无论你是球员家长,还是业余球员,亦或是青训机构的教练,都能够享受到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共同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添砖加瓦。
P.S:最后的最后挂个小广告,以后会在公众号上提供专业足球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以及赛事数据支撑和青训俱乐部管理支撑的服务
P.S.S:这应该不能算软文吧,小声逼逼,版主手下千万留情
白狼傑洛特
· 上海哪个时候是区体校到市体校,哪儿来的什么重点高中。。。我儿子教练就是放弃了去重点高中去了体校,最后踢上了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