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一张图定位亚瑟士(Asics)篮球鞋全家族,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战靴
(当然不是上面那张,那只是一个开头,请看下面)
大家好!作为虎扑新人,容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
我叫Ken,来自香港现居日本(一转眼在日本10多年了),篮球历程20多年,曾经打过高中校队,大学时候和美国来的黑人留学生切磋过,理解了一点他们的打法。我属于跑动型外围投手,非樱木式的爆跳篮板手。作为一个日本品牌球鞋的喜好者,很高兴看到国内越来越多人注意到Asics。
我理解到国内可能不容易深入了解日本品牌的球鞋,因为日本厂商发布的详细资料大部分是日语的,加上国内专门报道的也不多(和Nike/Adidas/国产品牌等不可比)。所以希望用我的日语和日本经验尽量搜集资料,配合我自己的篮球经验分析我认识的日系球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好的参考。
本人喜爱日本品牌,但不属于非日不穿的铁粉,因为我同时也穿Nike/Adidas/Under Armor/Puma/Lining/Anta/Peak等。
我高中时候Nike为主,30过后Adidas为主(Zoom很爽但感觉对膝盖负担很大,Boost相对负担小)。10年前来日本接触到Asics,特别是一次偶然机会Asics专卖店里有免费的测脚服务(并非单单量大小,而是一系列的运动科学性测量),从而对球鞋的认识和思维被大大改变。35过后基本以Asics为主配以Puma(不知道知名的Fui教练有否穿过Asics,喜欢Puma的话应该也会懂得欣赏Asics的特色)。
背景聊完了,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定位我的介绍和分享,看看是否适合自己。鞋没有绝对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旁人只能指点而不能代劳,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了。
听说国内最近Asics的Gelhoop篮球鞋人气很高。某某UP特别钟情于Asics球鞋,拍了不少视频来分享。除了Gelhoop,该UP主也介绍了Gelburst和一款Nova系列。其实Asics的篮球家族成员远不止这些。在日本Asics的篮球鞋分的很细,连特别给女性Women的款式都有。因为我是男性对Mens系列比较熟悉,容我先从Mens的篮球鞋家族开始,以后会加入Women的款式。
在日本,我的日本朋友们除了从球星角度看鞋子,还习惯从功能和适合度上去分析,选择适合自己运动特点的鞋。这和Asics/Mizuno他们整天宣传鞋子的功能性是有密切关系的。Nike他们非常懂得用球星代言来给你球鞋的印象。如欧文的鞋代表场地感和极致包裹,詹姆斯的鞋代表澎湃缓震。日系篮球鞋很少用球星代言,而且款式众多,不看说明的话,或者不是深入了解品牌性格的话,真的很难选择。Asics球鞋这些的概念不好直接从日语翻译,我尝试用中文重新总结出以下4个性质:
然后参考首代iPhone刚发布时乔帮主用的X轴Y轴分析法(MBA经常用),做了以下一张定位图。
首先解释一下这4个性质。
韧 - 指的是中底(加上鞋垫)。越偏向于“韧“,中底感觉就越“硬“(留意不是真的铁板硬)。其实想过直接用“硬“,但作为球鞋Asics的鞋很少是完全铁板硬的。踩开后基本都是韧性。韧和中底厚薄有关系,但我认为不是绝对的。薄的也可以韧中带软,厚的也有板砖似的。
软 - 指的也是中底(加上鞋垫)。越偏向于软,中底的下陷程度越明显,缓震极限越大,理论上吸收冲击能力也越高(但也有例外的)。软的中底几乎都比较厚,让人感到明显的“软弹“脚感。请留意单单“软“是不能具备优秀的运动缓震性能的,因为只有“软“的话,会带来不稳定,我的经验告诉我会加重关节肌肉的负担。还要配合其他性质,整体来看。
刚 - 指的是鞋子整体的刚性和支撑性,包括中底抗扭,鞋面结实度,前掌弯曲后回复时的弹性,宽大底板+上翘防侧翻等设计。这些构成了鞋子整体刚性强,稳定性高,保护性也高。但请留意也不是越刚越好的。就像哈登5,带不动的人很多。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专业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柔 - 和刚性相反,指的是中底/鞋面/TPU片/防侧翻等都不强,鞋子整体很柔,自由弯曲度很高。
鞋子的性质太多,很难简单化来定位。以上是我个人的总结体会,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应该可以给到一个思考分析的方向。以这个思维分析的话,就会出现非常不适合篮球运动的性质,就是右上角那个灰色地带了。定位在那个区域的鞋子,强烈建议不要用来打篮球,健康重要!
时间关系,今天我暂时不标注每一双鞋子的名称了,大家不妨一猜。共六款鞋,都是最新或最近的。图标太小看不清楚不要紧,可以从球鞋的定位来看。
下期我会详细追加各款球鞋的资料(日语搜集得来),供大家参考。
以后有机会会分享我8年多来穿过的Asics篮球鞋,有的可能大家认识。其中有一款我印象深刻(下图)。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爱球鞋更爱篮球运动的Ken@日本
Note
看了不少网友的评论,似乎缓震不行是Asics给大家的印象。理性地说日本国情和国内真的不一样。首先日本篮球几乎都是在室内进行的,篮球鞋大多配合木地板设计的(特别是以前,到了最近两年才改变了一些)。和国内很多水泥地杀手设计出身的品牌(特别是缓震和耐磨)一开始有着不同的方向。加上Asics细分得很厉害,硬刚类的,柔软类的,很不一样。例如Gelhoop/Gelburst本来就不是缓震类型的,重视缓震的应该看看Nova Surge和Invade Nova。其实就像是笔记本电脑,用一台轻薄本和一台游戏本比较的话,当然轻薄本的游戏性能是很差的。反过来比轻薄和电池时间的话,游戏本也不能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急着买,先了解Asics鞋的定位,然后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爱球鞋的Ken桑楼主
在虎扑上看到不少入手了Asics Gelhoop/Gelburst球鞋的网友们,说Asics缓震不行。看了之后很想赶快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们。Asics是有缓震性能更强的款式的,那就是Asics Invade Nova。就是那张图里最右边的那一双,配置了大型Flytefoam和侧面延伸型Gel。Gelhoop/Gelburst是偏向体重较小的跑动型后卫和小前锋,所以缓震注重薄而韧。
雷霸龙是个好同志
· 江苏顶 少有的良心评测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