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亚瑟士(Asics)缓震的三种材料,Gel / Flytefoam / Flytefoam Propel
正准备着Asics篮球鞋家族的帖子的时候突然想起,不知道国内关于Asics缓震材料的中文资料是否足够。篮球鞋家族的成员很多,信息量也挺多的,还需要点时间去整理。让我就先聊聊Asics最近的篮球鞋里用到的缓震材料吧。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这三大金刚,Gel / Flytefoam / Flytefoam Propel。
大家好!作为虎扑新人,容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
我叫Ken,来自香港现居日本(一转眼在日本10多年了),篮球历程20多年,曾经打过高中校队,大学时候和美国来的黑人留学生切磋过,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打法。我属于跑动型外围投手,非樱木式的爆跳篮板手。作为一个日本品牌球鞋的喜好者,很高兴看到国内越来越多人注意到Asics。
我理解到国内可能不太容易深入了解日本品牌的球鞋,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厂商发布的详细资料大部分是日语的本地化做的不好,此外国内专门报道Asics的也不多(和Nike/Adidas/国产品牌等不可比)。所以希望用我的日语能力和日本经验尽量搜集资料,配合自己的篮球历程和感受来分析我认识的日系球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好的参考。
本人喜爱日本品牌,但不属于非日不穿的铁粉,因为我同时也穿Nike/Adidas/Under Armor/Puma/Brandblack/Lining/Anta/Peak等。
我高中时候Nike为主超爱前掌Zoom,30过后Adidas为主(Zoom很爽但感觉对膝盖负担很大,Boost相对负担小)。10年前来日本接触到Asics,特别是一次偶然机会Asics专卖店里有免费的测脚服务(并非单单量大小,而是一系列的运动科学性测量),从而对球鞋的认识和思维被大大改变。35过后基本以Asics为主配以Puma。
背景聊完了,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定位我的介绍和分享,看看是否适合自己。鞋没有绝对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旁人只能指点而不能代劳,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了。
Asics的缓震科技里估计大家最熟悉的是Gel吧。日本十多年前开始就经常在电视里做下面的广告,来展示Gel的魅力。有点长,之后慢慢看也可以。
Gel是非常强的吸震材料,它的原型由80年代有一家叫Tiger的日本公司研发出来,后来被Asics改良后用在鞋子里。刚出来的时候吸震能力无人能敌,经常用来展示3楼扔鸡蛋(日本有地震以前楼房不能盖高,3楼已经挺高了)。80-90年代运动鞋很注重吸收冲击,减低膝盖,脚踝和髋关节的负担。Nike以前也是一样的,用air来吸震。后来Nike拿出了Zoom,强调能加强运动能力发挥(Zoom真的能加强身体能力发挥的,最大限透支你的身体)。之后很多运动品牌也加入了提高运动能力竞争上,比谁的更弹,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经过那么多年了,当然Asics的Gel也有了很大变化。不过特性还是基本一样,吸震。Gel基本不反弹的,对于习惯了软弹(特别是弹)脚感的人来说(包括早期的我),由Nike转到Asics鞋的时候,都会觉得缓震什么都没有。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Asics的鞋子需要慢慢尝试去体会,才感觉到Gel的特点,就是膝盖等相对舒服,感觉到冲击被吸收了。我觉得Gel是保护类缓震,基本不会加强你的运动能力发挥,这点需要留意。近年Asics也开发了具备弹性的HyperGel,暂时好像只用在休闲鞋上,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Gel有一个对于现代球鞋来说不利的缺点,就是比较重。我估计密度比Boost更高。为了轻量化和弹性,Asics最近的鞋子里已经很难看到全后掌甚至全掌的Gel缓震了。可能是唯一,就是那双Gel-Quantum Infinity,现在已经第二代了。希望体验全掌Gel的,可以关注一下这双有点奇葩设计的鞋(暂时不知道国内有否能买到)。
第二代Infinity
对了,虽然不是大面积但前后掌Gel的鞋其实还是有不少的。我刚入手的网球鞋Resolution 8就是其中一双,日后发个帖子分享一下。
Flytefoam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Asics缓震材料吧。Nike Zoom带来了轻量化和弹性缓震的潮流,在Adidas的Boost之后,Asics也跟进来了。Flytefoam应该是2015年登场的,是Asics用了3年时间开发的,比EVA轻55%,里面混杂了弹性纤维,所以弹性和耐久性都属于比较优良的缓震材料(参考官方资料)。现在篮球鞋里Flytefoam是基本,然后在后掌里嵌入Gel吸震(非大面积而是针对着力点)。Gelhoop和Gelburst的脚感就来自于这两样材料的配合。但听说Gel放置的位置有点不一样,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特性。所以Asics的鞋真的针对性很明显的。我非常理解为何有人说Gelhoop是神鞋像是为自己而配,有人就觉得没什么特色就是缓震不行而已。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个人群,体重/运动特点/身体能力/场地等都不一样。选择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话就会点赞不停,不然就会失望而归。
所以,建议先慢慢了解一下,不要急着买。
Flytefoam本身的密度不大,轻而弹是特性,但韧性不太足,就是缓震极限不够高,所以薄的Flytefoam的话,体重大的人就很容易踩穿了。所以建议体重大的关注Invade Nova和Nova Surge,这两个的Flytefoam比Gelhoop/Gelburst更厚。
因为Flytefoam的韧性不够高,体重大力量强的人突破是会踩穿或卸力,最近Asics推出了一个混合反弹性很强的高分子材料的密度加强版Flytefoam,在后面加了Propel的名称。为了特意感受一下,我问朋友借来了一双全掌Flytefoam Propel的排球鞋,Netburner Ballistic二代。
初步感觉,比Gelhoop韧性更强,缓震极限更大。这双也有配置Gel,就像我的朋友说的,很像库里7+Gel的感觉,难道脚感和库里8相近?这个我暂时不知道,但我穿出了Under Armour 以前的Micro-G的脚感(留意不是最近的Micro-G,现在的已经不同了),就是那双库里早期穿的 Clutchfit Drive的感觉。
这双Netburner,我有机会发帖子分享。因为想分享的东西太多了,容我一步一步来。
篮球鞋里的话,按照日本Asics官方的资料,Nova Surge和Invade Nova的前掌里配置了Flytefoam Nova,加强了启动性能,似乎希望贴近前掌Zoom的启动感吧。尝试过这两双的,欢迎留言分享。
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大家可以重点留意一下这Asics缓震科技里的三大金刚。
好,时间关系今天就到这。谢谢!
以上是我对Asics的认识和在日语网站里面搜到的资料中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爱球鞋更爱篮球运动的Ken@日本
cliang
我一下子成了楼主的铁粉了。。。楼主,之前网上一度有一种声音,说gel是被过度包装出来的,那个扔鸡蛋的实验换哪家运动巨头都能做,无非就是为了吸震调校材料配比而已,但是这种软软的吸震材料并不适用运动。您怎么看呀
爱球鞋的Ken桑楼主
· 浙江首先网上是存在过度吹捧的,我非常理解,强烈建议大家理性分析。我穿过的Asics鞋里gel的利用似乎有针对稳定性的设计。你可以先尝试一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