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导师降陨石?非也,还原真实的昆阳之战

avatar
关注

昆阳之战算一场知名度很高,但了解度却很低的战役。


知名度高是因为有天降陨石这个梗,所以刘秀被调侃成大魔导师。但是,梗化这场战役真的很多人会以为是运气取胜。然而,真相是这场战役的含金量非常高。这篇文章想要阐明三个问题,一是新莽军到底是多少人,二是天降陨石到底是什么东西,三是战役是怎么取胜。


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后汉书》



時漢兵八九千人,留王鳳令守城,夜出城南門。二公兵已五六萬到,遂環昆陽城作營,圍之數重,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塵熛連雲,金鼓之聲數十里。——《东观汉记》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后汉书》



对于新莽军兵力的记载有几处文字不同,很多人误以为新莽军实际兵力不会超过十万,几十万、上百万的数字是号称。但是,行军需要时间,大军不会同时到达战场。文中也写明了,二公兵【已】五六萬到,【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一个【已】,一个【时】,纷纷指出这是早期阶段性的兵力,后续新莽的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要是大军全部到了,围死昆阳,光武不是几不得出,而是彻底死翘翘了。古代的军队由战兵,辅兵,民夫组成,号称多少万大军都是把辅兵与民夫都算上的结果。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


文中将兵百万,这里百万就是把辅兵民夫都算上了,甲士就是战兵,上阵杀敌的士兵。有人会好奇,这么多兵马是怎么来。其实,这些兵马大部分原本不是用来打绿林军的。


又诏:“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司命孔仁、兖州牧寿良、卒正王闳、扬州牧李圣亟进所部州郡兵凡三十万众,迫措青、徐盗贼。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车骑将军王巡、左队大夫王吴亟进所部州郡兵凡十万众,迫措前队丑虏。——《汉书》


青、徐盗贼是赤眉军,前队是南阳郡,南阳的丑虏就是绿林军。原先去打绿林的部队只有十万,所以,王莽是把拿去打赤眉的三十万大军也喊来去打绿林了。因为【汉帝立,大惧】,刘玄称帝了。广积粮,缓称王,这话说不得错,你一称帝拉仇恨,四十二万中央军来锤爆你了。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后汉书》



莽有覆败之变见焉。昼有云气如坏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堕,其下覆军,流血三千里。” ——《后汉书》



如上所说,就是很多人说的天降陨石。但是,人明明说是流星,不是陨石,而且没有造成任何实际伤亡,只是作为不祥之兆败坏士气。算老天帮了一点小忙,绝非是一场战役的胜负点。营头星也不是什么稀罕天文现象。


接下来,要说说这一场战役的几个关键点,只要刘秀一丝犹豫,处理错一点就会败北。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光。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珤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后汉书》


因为战役过程几乎全文都是重点,所以都加黑了。刘秀并非昆阳的主帅,而是诸将的一员,别的将领看见新莽大军压境,想要弃城而逃。因此,第一刘秀需要说服诸将留下来守城,第二以偏将的身份抢到指挥权,并教这些人该怎么守城,第三让诸将同意自己去搬救兵的计划,第四所有动作都要快速完成,不然昆阳就被围死了。以上四点,刘秀都完成了。首先,刘秀对诸将阐明,昆阳被打下,我们会被一路攻破,老婆跟钱还不是都飞了,只能守城,诸将皆服。其次,诸将不知道该做什么,请教刘秀该怎么办。光武复为图画成败,刘秀画图示教他们该怎么守城。然后,自己带小分队突围去搬救兵。最后,时机抓得准,成功突围。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輣橦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后汉书》



这边是新莽军的行动,严尤转攻宛城的建议可以自圆其说,但不代表一定行得通。昆阳没有打下来,就去宛城,有粮道被断的风险,几十万大军因粮草出问题溃败的案例又不是没有,王邑从始至终都是很稳健的。王邑看来是要攻破昆阳并屠城立威,不肯受降。后世,有一场类似的战役,元顺帝派脱脱带百万大军平叛,四十万大军围高邮张士诚,脱脱也是不受降。

新莽大军全军围昆阳这时,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之前是,二公兵已五六萬到,遂環昆陽城作營,圍之數重,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塵熛連雲,金鼓之聲數十里。围之数重变成围之数十重,鼓声数十里变成鼓声数百里,可见军力成十倍的翻涨。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憙。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后汉书》



刘秀成功招来援兵,自己领兵步兵骑兵千余,列阵在离新莽大军四五里的地方。新莽军派数千兵马来打刘秀,刘秀带兵冲锋,砍了数十个人头。诸部见平时刘秀怂,这时却这么猛,士气大涨,跟着一起杀,连连击败袭来的新莽军。这里刘秀靠顶级勇武表现带飞全军士气。


另外一边,大哥刘演已经打下宛城三天。刘秀还不知道,就派伪使传书假报昆阳守将宛城援兵到了,又故意把书信搞丢被新莽军得到。王寻,王邑看了书信很不高兴。刘秀使计稳定昆阳军心,同时打击新莽军士气,并扰乱了其后续的决策。


会世祖悉发郾、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寻、邑易之,自将万余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汉兵乘胜杀寻。——《汉书》



刘秀带三千敢死队来攻打新莽军大营,王寻,王邑带万余军队迎战,并勒令其他部队不得妄动,然后被打败。


很多人觉得他们蠢,其实不然。带几十万大军第一条就是防止军乱发生,因为古代通讯条件差,几十万大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互相看不见对方具体什么情况,所以某一方位的军队出问题,就是溃败。像淝水之战,前军后退,内鬼一喊,“前军败了”。后军当即溃退逃命,前军看到后军溃逃,自己也慌了,也跟着四散逃命,结果没正面打起来,苻坚百万大军就作鸟兽散了。还有,前面我说的元顺帝派脱脱打高邮张士诚也是,元顺帝听信谗言,临阵换帅,把脱脱召回,然后,张士诚啥都没干,元朝几十万大军自己崩了。

王寻,王邑面临的局面是得到刘演军来增援的昆阳的密信,不得不防刘演军随时有可能杀出来,捅他们一刀,让各营按兵不动就是防止生变。而且,他俩的部队是新莽军的精锐。最精锐的正规军万余,打你刘秀三千杂牌军,还怕什么?后世,李世民老敢几千打几万,就是因为他的玄甲军是当时装备最精良的重甲骑兵。王寻,王邑营的军队人数比刘秀多几倍,装备比刘秀精良,他俩不怕,这不能说是什么错误。

文中也说,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不叫领兵三千了,而叫与敢死者三千。以弱打强,以少打多,两劣并存,十死无生。敢死二字说明去的人已经做好有去无回的打算了。然后,刘秀进攻的速度非常快,叫冲其中坚,新莽军反应慢,排兵布阵没还好,即寻、邑陈乱,刘秀抓住破绽,乘锐崩之,把新莽军冲散了,然后就是王寻被杀,王邑逃跑。新莽大军指挥系统被摧毁,几十万大军溃败。


这里刘秀赢得非常险,容错率太低。如果不能乘锐崩之,一路冲过去端了对方司令部,那么王寻,王邑站稳后可以不慌不忙得召集大军将你包围,瓮中捉鳖。因此,掐寻、邑陈乱,排兵布阵没好,有漏洞缺口的时机要抓得非常准。因此,这是赌一把赌赢了。

王寻、王邑才能不济是事实,也不能说太差,带几十万大军就不是什么好活,史书上出现几十万大军几字时,就像立了必败flag一样。带几十万大军打赢的白起,王翦,韩信,那都是什么人啊。韩信还说,到了刘邦的水平,带兵也只能带十万,带多了就崩。隋炀帝出一百万军队征高句丽,崩了。明英宗带五十万军队打瓦剌,也崩了。

这一战以后,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雒阳。关中闻之震恐,盗贼并起。新莽朝廷闻之震恐,军力全无,压不住盗匪。所以说,不要动不动就举国之力拉起什么百万大军,不仅提高不了胜率,一输的话,身子弱就分分钟变植物人。

刘秀昆阳一战,谋战与勇战皆俱,哪一面欠缺,这一场都赢不了。


败将王邑最后的下场。


王邑昼夜战,罢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渐台,见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还,父子共守莽。军人入殿中,呼曰:“反虏王莽安在?”有美人出房曰“在渐台。”众兵追之,围数百重。台上亦弓弩与相射,稍稍落去。矢尽,无以复射,短兵接。王邑父子、{带足}惲、王巡战死,莽入室。——《汉书》



王邑打了一场覆国之战,王莽不但没有处死他,还仍旧重用他。更始军杀来,王邑喊下要逃跑的儿子,一起保卫王莽,最后战死。王邑与王莽也算君臣两相宜了。


发布于广西阅读 744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guner30

· 上海

刘秀很多所谓的神迹也是当时的造神运动,夸张一下搞出来的,公众号吹一吹感觉很多人就真的以讹传讹当真了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天谷千寻楼主

guner30刘秀很多所谓的神迹也是当时的造神运动,夸张一下搞出来的,公众号吹一吹感觉很多人就真的以讹传讹当真了收起

秦始皇造传国玉玺,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邦斩白蛇起义,夺得天下,自称实乃天命。 再者,汉武帝又让董仲舒发明天人感应论。 天命这个概念自秦始皇起就不断被强化。 刘秀当然也得打出天命所归的旗帜。 如果后来刘备也能再造大汉,大汉三造,一而再,再而三,那么就真证明刘姓当皇帝乃天命,后世要造反也不敢造刘姓的反,不姓刘不敢称帝。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