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科举之路不顺?
我看网络上讨论李白为什么不科举的比较多,其实李杜科举都不咋地。我记得李白是报名参加科举了,但是喝酒耽误了时间。但是网上都说他是商人之后没有资格。
李白家里有钱,脾气又狂,不适合当官,所以不参加科举说的过去。 但是杜甫就很奇怪了,首先杜甫家有当官的基因,他的祖先是杜预,这哥们是研究春秋的大师,文武政无所不精。后来到爷爷是宰相,所以他家一直是学者型高管,高省长这种。
杜甫的文学修养不提了。个人感觉杜甫的诗要比李白写得好,主要是工整。
一般说杜甫不参加科举主要是李林甫背锅,说他弄个闹剧,一次科举一个人没招。这就有问题了啊,古代科举不是只有一届啊,落榜再考很正常。比如苏洵苏老泉,带着俩儿子一起科举。再有一个,这个李林甫是皇族,又是政治家,肯定知道杜甫爷爷以前是国子监主播,这个官不小了啊。怎么杜甫又想当官,又有才华,科举却不成?
不算李杜,可以看看和他一个级别的文人科举成绩:
王维:状元。
王勃:幽素科。公元666年,年仅16岁的王勃轻轻松松考中了幽素,立刻被组织部任命为朝散郎,从七品上,成为大唐朝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
白居易小李杜:进士
唐朝没有考上进士的文化人名单:骆宾王、卢照邻、张若虚、李白、杜甫、王之涣、贾岛、李贺、韦应物、卢纶、孟浩然、李益、刘长卿、陆龟蒙、罗隐、皎然、齐己、贯休、温庭筠、方干、卢仝、刘叉、马戴、鱼玄机、李世民。
随便逛逛逛逛逛
· 浙江好的话估计就没李杜了
JR60964909
· 广东主要科举能力和文学水平不是对等的。年轻时的杜甫就没好好读圣贤书,到处乱跑瞎折腾,幻想着靠文章走捷径。等年龄大点,后来被诗歌、生活琐碎占用的时间太多,没毅力,也静不下心。史书称杜甫“少不自振”,也是这意思。考完后他又到处旅游去了,没有像王维、岑参他们一样隐居埋头苦读。你要看杜诗详注,你就会发现这家伙闲不下来。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