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为何谭咏麟到中年后还能保持不错的出新专辑频率?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何歌手50岁后就基本不出新专辑了?”,这个问题倒不难答,因为流行音乐的听众,主体是年轻人,歌手到50岁即使音色保持良好,在主流听众眼里也基本过气,跟不上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原先一线的歌手,这个年龄段就转向开演唱会为主(演唱会反而熟悉的歌曲多才不会冷场),那么,反过来,我自己倒是有些好奇:为何谭咏麟到中后期还能保持不错的出新专辑频率?靠爱发电肯定不能持久。以下是我的分析:
在谭咏麟贴吧找到一位网友有详细的谭咏麟从1995年至2012年间的新歌入香港四大榜(即: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无线电台劲歌金曲、新城劲爆流行榜、叱咤903)的情况,我这里为统计与分析方便,主要截取到2009年的数据(2010年以后数据,看情况再另开贴统计):自1995至2009年,以大球场演唱会之后为起始,以入花甲为截止,谭咏麟45至59岁的中年时间, 他入香港四大榜榜首的歌曲有29首,有11首同入三榜榜首歌曲(含4首合唱)。其中因商业等矛盾,2006年之前谭咏麟歌曲基本不在叱咤903打榜,否则成绩会更强些。
这个成绩若纵向对比谭咏麟本人84-94年的成绩,肯定是不够看,但若横向对比同阶段的歌手,就可知不易。比如张学友,2008年(46岁)后就只出过2张新专辑(百度的数据)。比如自95至2003年,以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为例,张国荣有7首独唱歌曲,2首合唱歌曲榜首,同期谭咏麟有11首歌曲夺冠(9首独唱、2首合唱),而谭咏麟较张国荣大7岁,进入1995年后很有种中年人PK年轻人即视感,仍有较好的流行度,这才能让唱片公司、经济公司有信心一直支持他发新专辑。
从谭咏麟新专辑来看,95-96年,他基本保持原来一年2张新专辑的高频率,97年后随着宝丽金时代的过去及年龄等问题,97-99年发行的专辑要么是新歌+老歌拼盘,要么是翻唱专辑。2000年后,谭咏麟发专辑速度减缓,平均每年1张,但颇有新意。以下是我认为他在中年时间,最重要也是从流行性上看最有表现的几张专辑:
1.1995年:《伴我飞翔》专辑,采用“Live Band”录音,主打摇滚风格:《伴我飞翔》、《天地初开情已在》入无线电台劲歌金曲榜首,《情缘巴士站》入榜。
2.1995年:《实在男人》专辑:《还我真情》入无线电台劲歌金曲、新城劲爆流行榜榜首,《情中情戏中戏》、《迷香》分别入榜。
3.1996年:《思前想后》专辑:专辑歌曲在结构与旋律较一般流行曲复杂,在概念与内涵上力求有所创新;《恋足一百分》分别入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无线电台劲歌金曲榜首;《肝胆相照》入无线电台劲歌金曲榜首。
4.2001年:《爱自己》专辑:《日落时分》三榜榜首,《回赠》、《遥望》入榜;最值得关注的是蔡国权为此专辑写下的《日落时分》与《回赠》隽永真挚,《遥望》为卢冠廷作曲林振强填词,台前幕后的名字,仿佛又回到80年代,可惜2002年蔡国权车祸,香港乐坛损失一位曲词皆佳的创作人。
5.2003年:《不一样的谭咏麟》专辑:《左邻右里》三榜榜首,《难得糊涂》二榜榜首;与后一年的《左麟右李》专辑,开启10年“左麟右李”组合。
6.2004年:《天.地》专辑:这是一张国粤语合辑,进一步加深与内地音乐人的合作和内地音乐的引进,(一年前《不一样的谭咏麟》里《山下的人》已是羽泉组合作曲),也是一张开拓内地市场作品。其中,《讲不出的告别》、《披着羊皮的狼》、《歌者恋歌》分别获登榜首。
7.2009年:《Mr.Tam再度感动》专辑:以香港一班Band友为班底创作的摇滚风格专辑,其中,《读爱》三榜榜首,《高低一起》、《香港香港》各有一榜榜首,《Mr.Tam》入榜。
alan是爱的根源
· 上海谭咏麟真的是永动机 不断求新求变 在乐坛积极耕耘 奋斗不辍 至今仍有新专辑 新作品问世 近期“定风波”全网好评 被夸“东坡附体”!他是整个乐坛学习的榜样 不愧“乐坛校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