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很有名的一首怀古诗,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读来回味无穷!
在中唐诗坛,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与柳宗元情同知己,是金兰之交,他在诗中对柳宗元说“归目并随回雁行归,愁肠正遇断猿时”。
他在巴山楚水间,曾写下有名的《竹枝词》;他在贬居江湘时期与诗人元稹唱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遭遇使他们以道义互相勉励,以诗文寄托思念;他与名臣令狐楚唱和的诗歌多达六十余首。
他的朋友圈正如他在《陋室铭》中说的那样,是“谈笑有鸿儒”,韩愈、柳宗元、李德裕、牛僧孺、裴度、元稹、白居易都是与他有交集的文化圈名人。
可能大家已经猜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刘禹锡。刘禹锡的诗歌注重艺术创新,重视民歌并善于向民歌学习,意境优美,精炼含蓄,辞采华美,流畅自然,立意深邃,题旨隐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了其“境生于象外”及“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论诗主张。
作为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以优美的比喻勾勒洞庭湖风光的诗作,就出自刘禹锡之手,洞庭湖因为这两句诗而声名远播。
还有一处名胜,也因为刘禹锡的诗句,而被人们熟知,这处名胜就是南京的乌衣巷。当刘禹锡的足迹踏上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时,他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在乌衣巷前,他写下了一首怀古的诗作《乌衣巷》。
白居易读了刘禹锡的《乌衣巷》后,曾一度“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由此可见这首诗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乌衣巷》也是刘禹锡最有名的怀古名篇之一。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的开头,野草花和桥的并置仿佛会唤起一种建筑物被侵蚀的印象,而黄昏日落也容易造成一种事物凄然终结的气氛。这一切仿佛可以用来暗示自然的无情、生命的促迫以及人事的徒劳,但随着诗人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堂前的燕子,另一种感受产生了。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不是一次对名胜古迹的登临,不是对历史风云人物的凭吊。诗人在这里不仅看到了历史在人身上书写的印记,而且也看到了人在历史上镌刻的印记。这两种印记犹如表里,即使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记忆仍然历久弥新,足以令人难忘。
时光会消弭昔日豪门世族与今日普通人家的差距,岁月亦会填平两者之间的沟壑,唯有人的印记,可以越过历史的沧桑,可以跨过时光的沟壑,以崭新的方式延续着。
诗人此刻似乎也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切富贵功名都如浮云一般虚幻缥缈、变幻无常,只有生命的延续是真实的,是生生不息的,是足以令人感动的。
用户0194283927
· 甘肃你能认识十首就不错了
· 北京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