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北伐从政治上是否必然失败

avatar
关注

从政治角度讨论一下岳飞北伐失败和他的死是否必然。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讨论这个问题,先假设岳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顺利利克复旧都,之后只要想稳住战线必须要粮草,长期从后方持续运输,朝廷绝对不愿;岳家军就地屯垦,朝廷绝对不肯;迁回旧都,朝廷绝对不敢。也就是说从政治上考虑,朝廷决不会允许岳飞收复汴梁,否则就等于给朝廷出了一道无解的难题,克复旧都以后要不要守?不守的话伤害军民士气,甚至动摇南宋的法理根基。守的话,要不要让岳家军就地屯垦?允许的话岳家军藩镇化,以后万一再来一次黄袍加身怎么办?不允许就地屯垦,给养从后方运输,且不提给江南增加的负担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命令本身就不合道理,必然难以实施。要想守住汴梁而且不让岳家军藩镇化,除非朝廷迁回旧都,到时候要是守不住呢?再来一次靖康之耻?这风险大到无法接受。这就是一个死结,反正我没想出来有啥办法解决。讨论了半天结论就是,只要岳飞有了收复汴梁的可能,那么他就死定了,而且朝廷一定会在他实际做到之前把他弄死,这也就是为什么朝廷急迫到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的原因。

在这里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有没有问题,这个政治难题有没有破解的办法?

发布于贵州阅读 2500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撤步后倒跳投

· 辽宁
阿尔托利雅x潘德拉贡宋金议和肯定是必然的,宋朝已经没什么钱了,但是在宋朝占优的情况下,签了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还杀了岳飞,小九是真的失了智收起

宋金打到绍兴十一年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宋是财政支撑不住,金是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相较而言宋军事实力还在稳步上升。就局势而言,宋金的停战线在黄淮之间都算合理,但考虑内部压力的大小,宋至少应该拿下陕西、山东、河南之二,算是合理的。但相较于其他政权,宋对于武将掌权颇为忌惮,内部主战派在前几轮的斗争中失败,导致文官系统几乎全部主和,锅都给赵构也颇不合理,毕竟没几个皇帝能做到国是之事力排众议。如果当时李纲、宗泽、朱胜非、赵鼎、张浚中有一两个还在位,很可能何谈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亮了(37)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带带尾巴狼

· 山东

另外多说一句,岳飞北伐失败的根源是南宋军政体系不行,无论是诸军协同、后勤供应、战前筹备、作战目的性角度,南宋的军政都是槽点满满,而各种低效的军政体系也是拖累岳飞北伐战果的最主要原因,至于所谓的“十二道金牌”相比起来反倒不是什么奇葩操作了,说句不好听的,岳飞最大的悲哀不是他遇到了赵构秦桧,而是就算没赵构秦桧,南宋的庙堂之上只要还是那些大臣,还是那个重文抑武的军政体系,岳飞的北伐就不可能成功。

亮了(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