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功绩?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明朝开国元勋。
至大四年(1311年),刘基出生,天资聪慧,好学习,能七行俱下。
至治二年(1322年),12岁的刘基中秀才,人称“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14岁的刘基入府学读书,习春秋经,过目而识其要。
泰定四年(1327年),17岁的刘基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还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潜心钻研揣摩。
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基赴元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
至元二年(1336年),26岁的刘基被授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严而有惠爱”,惩罚豪绅地主恶霸,整治县衙内官吏,赢得了百姓赞誉。地方上的享受“包税制”特权的豪强大地主对他恨之入骨,多次陷害刘基。
至正元年(1341年),31岁的刘基辞官。
至正三年(1343年),33岁的刘基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至正四年(1344年),34岁的刘基再次辞官。此后八年,他与一些文士时相往来,诗文交流,名声日显。
至正十二年(1352年),42岁的刘基出任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计划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但元朝最终招安方国珍,刘基怒而再次辞官。
至正二十年(1360年),50岁的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为谋臣。刘基陈述时务十八策,并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被采纳。此后多出奇策,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57岁的刘基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筹划全局,并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明朝建立后,刘基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严明法纪,肃正纪纲,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年),60岁的刘基任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赐61岁的刘基还归家乡,后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65岁的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探望开药方,刘基服用后病情加重。二月中,刘基抱病见朱元璋,说了吃了御药病情加重的情况,朱元璋并不在意,刘基心寒。四月,刘基病故。
正德九年(1514年),明武宗赠已经死了139年的刘基为太师,谥号“文成”。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DANEJ
· 江苏文有李善长,武有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怎么担得起一统江山的评语
归园田居Thanos
· 湖南民间神乎其神,但是重八哥给的爵位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