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忙,还是较为深入的聊聊汽车音响吧

avatar
关注

********************2021.04.10******************

回帖干货多多,大家可以点“只看作者”,

我争取写成长篇哈

*************************************************

上午看到这个帖子:https://bbs.hupu.com/42143845.html

作为半个汽车音响圈的人,看到这篇帖子引起的讨论,真是好羡慕啊!哈哈~看来大家对汽车音响都还比较关注,那么,虽然很忙,我也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汽车音响吧:

首先,我想先说清楚的一个概念,就是汽车音响分为两种:前装和后装。前装就是汽车出厂即带有的,也就是俗称“原车自带”;后装就是车主买车后自行改装的。那么大家认为4S店里改装或者升级,属于前装还是后装呢?其实也应该归入后装的范畴。

这样分类有两个原因:一是表明前装和后装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二是后装,出错的几率比前装高太多,很多人说“改完还没原车好听”,往往问题不在于器材,而在于施工过程中出的各种差错。比如,喇叭有正负端子,喇叭线一正一负,任意一只喇叭接反了,不仅仅声场完全变了,听到的声音效果也大打折扣。不经过专业培训,或者工作的过程不加小心,就容易出错。

汽车音响的前装和后装,其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前装音响首先要保证的是功能性实现,比如前后倒车雷达的报警、车载蓝牙电话、主动降噪等等,多媒体的重放只是其中一项功能。比如宝马的车门很厚,没有空间装常规的6.5寸喇叭,那就只装了个4寸中音,而把中低音挪到屁股下面;又比如进口毕加索,为了整体设计的美感,门板上的中低音单元用的是超薄喇叭……后装则是车主(驾驶员)根据自己的听音习惯和听音风格,针对声音质量的提升进行改动,为了音质音效的提升,原车的某些功能都可以淡化甚至舍弃的。所以前装和后装不要混为一谈,单论音质的话,从逻辑上讲那肯定而且必须是后装更好啊!至于改的好不好,除了上面讲到的出错几率,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源于实际表现和期待值的落差:“我花了2万元,咋听起来也就比原车好一点?”

这里放上我讲课的PPT的其中一页吧,从行业痛点的角度列举前装和后装的不同:

这几年,原车音响的音质音效在准车主考量因素中的权重比例越来越高,这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厂商在汽车音响的研发和物料上的增加成本!和已有音响“著名品牌”联个名,这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式。因此,一些本来只属于小众发烧友口口相传的品牌“出圈”了,但实际声音,和该型号车辆前几年没联名的时候的声音对比有多大?这里就不点名了。当然也有把汽车音响做的非常好口碑的,比如S90,号称“买音响送车”,那也是夸张的说法了。大家有机会听听26万元的B&W 800D3,和车上的还是可以拉开很大的距离。

几年前,我受一位爱车人士的邀请,给他家的汽车音响逐一调教,也让我短时间内把玩了7、8辆豪华汽车的原车音响,印象最深刻是法拉利599的原装Bose,原车调音功能很齐全,调完之后很有澎拜的力量感,不是平常听到的bose那么虚胖散乱的低频;还有宾利的音响,非常令人失望,车主也觉得很不满意想深度改装,在我力劝下才打消念头。

好像写的太长了,接下来在回帖慢慢展开吧。再过几天,就注册虎扑满15年了……

能听懂粤语的朋友,可以逢周三上午9-10点,番禺电台《车出车入车埋你》节目,我会和大家聊汽车音响,并且介绍好听的音乐专辑。

发布于广东阅读 16838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ohno楼主

继续上一个话题:原车音响能不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带的音效设置,在驾驶位得到更好的听感呢?

答案是一定的。我在电台做直播的时候,有一次有听众提问,我就让他打开音效设置的模块,首先将所有与“音效提升”的效果器统统关闭,包括但不限于“等响度补偿”、“DTS环绕音效”、“BBE低音补偿”、“乘员聆听位置调教”等。
然后播放常听的人声歌曲,将“前后”调整为+5,“左右”调整为+2或者+3,达到歌手的“口型”离开左边A柱为准;
最后打开EQ,如果有高中低,将中音提升2-3格,低频减1-2格,高音不动。这样调整过后,驾驶位的听感和默认设置应该有非常大的差异了。大家不妨试试。
如果是5-7段EQ,也可以照着高中低频来调整,但如果是后装的所谓“大屏安卓导航”,就不要动了,浪费时间。

亮了(106)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ohno楼主

接下来想讲讲普通老百姓对于汽车音响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车上喇叭越多,音响越高级,声音越好。的确有很多车主认为,8喇叭比6喇叭好,10喇叭比8喇叭好……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吗?我们的车内空间,大概比卫生间要小一点吧。大家试着摆一只蓝牙音箱到洗手间,声音都很容易铺满,甚至觉得很大声,为什么到车上反而要求那么多喇叭呢?有人说行驶过程当中噪声很大,喇叭越多压制噪声的能力越强,有效的声音越清晰;这个也不成立,觉得吵了,开大声一点也可以啊。实际上,喇叭越多,造成的梳妆滤波效应就越严重(也就是俗称的喇叭和喇叭打架),更容易出现毛刺、发干等听感。我上一贴,将“前后”前移+5,就是减弱后门喇叭对前门的干扰,让声音从前面出来,更好的还原“舞台感”。说起这个“舞台感”,也就是sound stage,是立体声声场特有的现象,大家听家用音响,当坐在左右喇叭中间,并和喇叭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就能听到两个音箱营造的“舞台”,歌手在面前唱歌,吉他在歌手左边1米多,键盘在歌手右边1米,鼓手在后面……音响调整得当的话,这个听觉的“舞台感”和视觉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如果听者周围、后面也有喇叭,声音从脑袋后面出来,舞台感反而会消失。所以,在家用音响上,现在立体声还是主流,不要盲目去追求用环绕声听音乐。车上同样如此,因此高端的音响改装,都只改前门的喇叭,后门都是弃用或仅仅保持原车报警功能的。

亮了(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