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清朝,和同时期法国军服,哪个好看?

avatar
关注
历史区大清帝国
发布于广东阅读 6794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minggou4

caraway1这红不拉叽是打仗用的军服还是礼仪队的。这上战场太显眼了收起

军服是和武器及战术相关的。 早期火器时代,用的是火绳枪,因为火绳一直缓慢燃烧所以比较长,甚至要绕在胳膊上,导致人与人不能站的太紧密,火力密度不高,这时候就需要冷兵器队伍来补充,防止几轮射击对方就能冲破到阵前,所以看那时候的方阵还是火枪和长矛混编的。因为需要肉搏,故而还有全身板甲或胸甲。 等到了燧发枪时代,不需要拖拖拉拉的火绳了,人可以站的很紧密,这时候不要冷兵器补充了,火力密度很重要,所以从方阵变成几排的线性队列。但是燧发枪也要“咬开弹药纸包(或者拔出牛角葫芦塞子)-撒一点当发射药-倒入枪管-通条压实-塞入铅弹-通条插到底-举枪瞄准开火”这一系列步骤,在战场嘈杂环境下并且身边不停有人倒下,手发抖,步骤错乱,一分钟两三发的射速就很不错了。 因为要从枪口装填,所以不能卧倒,只能立姿装填。 因为铅弹烧制不是绝对圆,为了装填不卡顿,子弹比滑膛枪口径略小,射击时候弹丸在枪管里面不是直线前进而是左摩右擦,出了枪口就翻滚,超过五十米基本没有精度了,所以那时候都是排队一起开火,通过同时发射来保证密集覆盖,绝对禁止胡乱单独开抢,军乐队鼓号就是干这个的。 加之黑火药发射后一片烟雾,两边根本看不清对方。所以穿什么颜色根本不重要。鲜艳的军服、高耸的帽子看起来就雄壮,是士气的一部分。 那时候英国军队有个牛逼的地方就是纪律严整,不管对方怎么开火身边多少人倒下,没有人敢提前开火,坚决听从鼓号。等到对方队列逼近七八十米甚至50米,才一声鼓号一并开火,准确度比对方远距离高太多了。两轮密集射击,就把敌人彻底打崩溃。 随着19世纪60年代后膛枪、金属子弹、无烟火药陆续发明,这时候英国还没改进战术、在南非被荷兰后裔布尔人教做人了,才改为棕绿色卡其布军服。 直到一战,很多国家也不是绿色军服,而是浅蓝或者田野灰,没那么鲜艳而已。

亮了(247)
查看回复(1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犀马河牛

· 山东
caraway1这红不拉叽是打仗用的军服还是礼仪队的。这上战场太显眼了收起

第一排队枪毙时代的枪几十米外命中率几乎为0,必须排成密集阵型靠火力密度。第二红色衣服被击中出血后不显眼,不会引发恐慌。第三红色还是刺激精神的作用。

亮了(6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