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汽车音响的几个误区,以及怎样快速评估汽车音响
前几天在车区发了一个帖子,没想到阅读量那么大,远超我10多年前在中国篮球区写的球评……当然现在都给服务器吃掉,看不到了,不提。在这个帖子https://bbs.hupu.com/42166218.html,我断断续续的写了认识汽车音响的几个误区。
因为在回帖里怕大家翻不到,先做个脱水版吧:
普通老百姓对于汽车音响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车上喇叭越多,音响越高级,声音越好。
的确有很多车主认为,8喇叭比6喇叭好,10喇叭比8喇叭好……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我们的车内空间,大概比卫生间要小一点吧。大家试着摆一只蓝牙音箱到洗手间,声音都很容易铺满,甚至觉得很大声,为什么到车上反而要求那么多喇叭呢?有人说行驶过程当中噪声很大,喇叭越多压制噪声的能力越强,有效的声音越清晰;这个也不成立,觉得吵了,开大声一点也可以啊。实际上,喇叭越多,造成的梳妆滤波效应就越严重(也就是俗称的喇叭和喇叭打架),更容易出现毛刺、发干等听感。我上一贴,将“前后”前移+5,就是减弱后门喇叭对前门的干扰,让声音从前面出来,更好的还原“舞台感”。
说起这个“舞台感”,也就是sound stage,是立体声声场特有的现象,大家听家用音响,当坐在左右喇叭中间,并和喇叭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就能听到两个音箱营造的“舞台”,歌手在面前唱歌,吉他在歌手左边1米多,键盘在歌手右边1米,鼓手在后面……音响调整得当的话,这个听觉的“舞台感”和视觉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如果听者周围、后面也有喇叭,声音从脑袋后面出来,舞台感反而会消失。所以,在家用音响上,现在立体声还是主流,不要盲目去追求用环绕声听音乐。
车上同样如此,因此高端的音响改装,都只改前门的喇叭,后门都是弃用或仅仅保持原车报警功能的。
误区二:车上音响功率越大越好
这个其实不单单是车用,家用音响也是有这样的误区,很多朋友问起音响,就是问:几寸的喇叭啊?功放多大功率啊?将对音响实际效果的评判,转为这两个参数的大小比较。
“功率”这个词,有太多的误导成分。比如:早期有些功放标称4500W!够大了吧?仔细看,原来不是RMS(Root Mean Square,平均输出功率)而是PMPO(Peak Music Power Output,音乐峰值功率),这两者的区别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简单来说,20W的RMS,厂家标称800W PMPO,是正常的……
又,功率后面还要看阻抗值,比如有些数字功放喜欢标750.1,这表示在1欧姆阻抗时,能输出750W的功率,但如果是4欧姆呢?直接除以4,可以知道其实RMS大概在180W左右。
还有,功率后面还需要标称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总谐波失真),一般原车主机用TDA7850功放芯片,号称最大功率能达到50W,但如果细看datasheet……我还是直接贴图吧
我们看什么情况下,TDA7850能输出50W功率?哦,供电14.4V,失真10%,2欧姆阻抗,就可以达到了。那普通用是什么情况?13.2V,失真1%,4欧姆,此时功率只有16W。特别是,当要求极低失真(0.006-0.05%)时,TDA7850输出只有4W。什么时候最好听?当然是失真最低时,但如果器材商跟车主说,我这个音响4瓦,估计大家会以为这个音响很差了,如果说50瓦,那很有可能会卖贵很多?呵呵
误区三:汽车音响,品牌等于好声音
曾经在车区看到过一个帖子,好像叫几大主流汽车音响品牌的排序。这帖子还蛮对jrs的胃口的:万物排个序,行行总统山。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音响品牌”哪些是车用的,哪些是家用的?哪些是只做喇叭,哪些是只做功放?哪些只做影院?哪些只做Hifi?
比如比较流行的bose,大家对它的印象是什么?产品有降噪耳机(QC系列)、蓝牙音箱(soundlink Mini)、家庭影院和汽车音响;然后呢?很多大商城里都有店可以体验,但都是影院+耳机+蓝牙音箱为主,没错吧?没错,bose是我很尊崇的音响前辈,《音响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奠基者。他们认为,用更低的物料成本满足客户对于声音的需求,是最牛逼的事。所以他们的主业就是降噪、mini家庭影院(很小的低音打出很“满”的低频)、mini蓝牙音箱……而汽车音响,他们也集中于降噪领域,至于声音,大家会不会觉得他们的低频很丰满甚至过了?如果想听一点清晰的人声,是不是反而很难?
还有丹拿这个品牌,大家有没有见过丹拿功放?丹拿的播放器?因为丹拿本来就是做扬声器的公司啊,前几年卖给了歌尔声学。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扬声器公司会摇身一变,成为bose那样的音响系统集成商。
这样吧,网上应该能找到苏州上声的招股书。上声是国内可能最大的车用扬声器制造商,也是bose的供应商之一。大家可以看看招股书里写的,单个车用扬声器的价格。还有这篇采访:https://m.yicai.com/news/100803218.html
那么,如何才能不人云亦云,走出误区,通过自己的试听来充分明白,原车音响哪些是真有本事,哪些只是营销。哪个音响更适合自己呢?
很多年前,我总结了汽车音响快速评估的“四不要”:
不要有浓重的鼻音
不要有过多的齿音
人声不要忽高忽低、飘来飘去
低频不要在脑袋后面
前三个“不要”都是针对人声在音响当中的表现,第四个针对低频表现。事实上,大家把加黑的“不要”去掉,就是汽车音响,不论前装还是后装,存在的四大现象。那如果解决了这四大“不要”,这样的汽车音响,才可以去讨论“好听”以及“好听在哪里”。
下面放出我做汽车音响行业培训的几张ppt
“四不要”是快速评估汽车音响的非常重要的法则,而且很容易掌握,那么大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判断“xx车的音响好不好”时,就不会再被喇叭数、功率、品牌等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了。
最后放一段我月初在福州调完一辆汽车音响示范系统后,车主很开心的给朋友展示,我在后排拿手机录的音。音源是蓝牙,全车2个高音喇叭2个中低音喇叭1个超薄低音,1个dsp功放。手机录视频,大家随便听听就好。如果大家想听我录制的现场音乐会,我下面会放上链接。
ohno楼主
· 广东借着这位jr的回复,我来说下误区四:靠手机录音、录像来判断音响。简单的说:1、手机的麦克风多少钱一个?它主要用于语音信号的拾取,然后为了避免过载,用了大量的压缩器算法,为了减少容量,也在拾取时“砍头去尾”,100Hz以下或者8KHz以上基本上都截掉了,然后编码的时候再压缩一次。2、手机外放的扬声器,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双扬和单扬,“真·扬声器”和面板发声,这里面区别海了去。所以,我从来不推荐、不建议使用手机录音手机外放来评价音响(包括家用)。我这里再放一段录像,大家听听。这是拿录音的麦克风录制的,经过调音台做AD后,再进入手机。
ohno楼主
不仅仅材料问题。 也可以说,汽车音响,器材差距只是很小的。安装、调试才是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