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跑鞋排名(国际线、追风、K24、N18、美津浓R22、infinity等)
首先声明,这些跑鞋都是今年过年前买的,新疆棉事件后也没买过新鞋了,大家理性看待哈,只是聊聊鞋子性能。
要说最爱不释脚的,那还得是infinity,虽然react是EVA材料发泡制成,但是它的脚感真的是可以说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仅限我个人的跑鞋),由于厚实的中底,每一脚踩下去都是浓浓的反馈和软弹,类似的脚感只在bounce中底篮球鞋利拉德3上感受过(利拉德3的bounce也是eva发泡),eva发泡材料脚感比etpu爽弹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包裹感也是非常好,所有袜套鞋里最紧实的一双,现在非常喜欢穿它训练。
再说说阿迪的跑鞋,之前的两双ultra boost就不评价了,感觉偏休闲鞋居多,养生跑跑可以。但Boston 8真是一双很严肃的跑鞋了,这算是我入手的第一双竞速鞋,第一感受就是轻,前一天刚穿完kayano的我第一次穿波8感觉自己在光脚。中底方面上层eva稳定下层boost,初上脚很硬,再加上薄底,感觉踩了两块薄木板一样。但跑动起来感受就好多了,薄薄的boost给你源源不断的反馈,虽然这种感受不如infinity之类厚底跑鞋那么强烈,但竞速鞋就是为了拉速度,硬一点的反馈更合适。大底马牌橡胶抓地耐磨都很棒,中底还有阿迪祖传抗扭,总而言之算是个多边形战士吧,进阶跑者一定会喜欢Boston系列,每天慢跑个三五公里的朋友还是别了,这双鞋拿去养生跑只会让你脚底板疼。
接下来说说日本三兄弟:亚瑟士的kayano24、nimbus18,还有美津浓的wave rider 22。说实话在刚接触跑步圈子的时候挺迷信日本品牌的,都说它们用料足耐用性能也好,说钩子狗迪都花里胡哨不堪重用,而且对中底材料有浓厚兴趣的我又很想看看gel胶和wave机械缓震是何方神圣,于是就陆续买了这三双。第一大感受就是日本品牌确实挺耐用的,三双跑鞋没有一双不耐磨的,大底橡胶又厚又硬,美津浓的耐磨简直令人发指。然后到用料,太厚重了,之前有老哥说可以穿kayano打打养生球,我觉得说的一点不为过。结实的TPU抗扭片和港宝,在轻量化的跑鞋界里就像是一辆装甲战车。接下来要说缺点了——中底材料,这三双鞋用的都是自家品牌最传统的科技,导致在各种发泡科技横飞的年代像一辆老爷茶,你说它不行吧,它也够用,三双鞋子跑起来都挺舒服的,尤其是nimbus18,慢跑简直是享受,但它们的脚感都是很平淡。除去厚实的ortholite鞋垫,自身中底材料带来的脚感真的不算好。感觉日系跑鞋最适合的就是刚入门的跑者和年龄有些大的选手,虽然中底不算惊艳,但保护性耐用性方面都可以打9分,适合慢跑养生,日常压马路也非常舒适。
接下来说说国产跑鞋,国际线我买的spire2,不得不说原亚瑟士团队有两下子,刚拿到跑鞋我都惊讶到这还是我认识的361麽?这是说一双设计非常专业的跑鞋了,外形也和kayano很像,中底用的是自家的quickfoam泡棉,也是eva发泡材料,穿了一年了感觉衰减比想象中好的多,128的价格,买一双8成性能的kayano,性价比简直爆棚。
李宁追风是一次无意间看别人发帖推荐,账面配置:袜套鞋面(用的李宁什么独家的编制材料)、碳板、前掌dsp橡胶、云中底搭配嵌入式drive foam,18年的顶级跑鞋,现在价格又骨折,于是搞了一双尝尝鲜。说实话这双鞋……中规中矩吧,不如想象中这么多好材料强强联合的效果那么好。首先鞋面吧,袜套材料包裹性一般吧只能说,领口那里总觉得松松垮垮,和infinity比起来差距真的挺大,infinity的鞋带可有可无,因为鞋面包裹就很变态了,但追风有时候我不得不拉紧下鞋带改善下包裹和隐隐约约的掉跟感,第二中底材料这次也是拉胯了,云中底本来就不抱有大期望,但嵌入的drivefoam也是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踩不出来。据说DF也是巴斯夫公司的材料,但可能是用料太少了,脚感不是特明显。dsp大底倒是非常顶,抓地好且耐磨惊人。279的价格,买这么一双用料很“高档”的跑鞋,也不算亏吧,只要想着当初发售价是1299就开心了,而且这双鞋才两百克出头,算是穿过的跑鞋里最轻的一双了,适合长距离竞速选手。
花落如风
· 陕西u1s1,个人觉得各大场真正的实力不是多少高端配置,不是啥良心大碳板,他真正的实力是把中底的材料如eva发泡,boost调教各种玩明白,用对位置,调教好。(个人认为真正把一个东西玩明白的:亚瑟士和hoka的ev a,耐克的气垫,阿迪的bounce,美津浓的wave)
斋藤飞鸟是我前女友楼主
· 安徽没错兄弟,跑鞋最核心的还是中底,像中国乔丹,以前都是别人看不上的牌子,现在弄了个超临界发泡,跑鞋卖疯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