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客鞋谈最新一期视频的观点,再谈z1和牛嬷嬷其人(字多警告)

avatar
关注

本人高二学生,正为了健壮的体魄和高考后追喜欢的女孩而减肥,但平时学业繁忙,很少有时间锻炼,于是就取少吃一法。昨天晚上实在没忍住,偷吃了一鸭腿,吃一半了才发现没熟透,果不其然一早就拉肚子,整个人很虚,因此喜提休假一天哈哈。补了个觉后点开b站想看看沈逸新更的视频,结果在首页上刷到了极客鞋谈的z1体验,出于对这双鞋的好奇我点开看了下,看完发现像是被喂了口屎,感触颇多,于是来虎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z1这双鞋子的看法以及对牛嬷嬷这个人的看法,都是些拙见,难免会片面,希望大家能友好交流。

先说z1的产品本身(云体验)

第一点:缺少竞争力的颜值

众所周知,对于颜值的评判通常是非常主观的,但就z1这双鞋来说,它的对手们是500档价位的鞋子,要么是原价1k+的国际品牌旗舰款,要么是那些设计出众的国产品牌,国产休闲跑鞋有超轻18、态极3.0,严肃跑鞋有烈骏5、飞电探索者,某克某迪的infinity和ub大多配色500左右也能轻松买到,由臃肿的鞋身、多彩的反光条等不和谐要素拼凑在一起的z1,面对这些对手时无疑处于严重劣势之中。

第二点:无脑堆料引发的种种设计问题

z1宣传攻势里最浓墨重彩的两点就是碳板和中底了。

据牛嬷嬷描述,这鞋不软也不弹,仅有些许韧性,我寻思这不就是常规EVA脚感吗?说中底还有双密度设计,但这也不算吹点,不说kayano几近变态的duomax和耐克几乎已经弃用的DynamicSupport,几年前的口碑不错的李宁云跑鞋就普遍采取这种设计,当年二级市场价普遍在250到300之间。

再说碳板,从节目中看前掌弯折度尚可,对于力线的纠正也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仅仅只有这些作用,那么一块结实的tpu也能做到,结合中底的平庸表现,我认为如此硕大的碳板是一个为了抬价而强行添上去的卖点,也就是个噱头,虽然有些用处但远不足以购买成为一双鞋子的决定性因素。因为z1被z官方定义为通勤鞋,所以碳板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碳板在竞速鞋上提供的额外推力和篮球鞋上提升抗扭的作用在z1身上都体现的不那么明显,总不能穿这鞋跑马或者上对抗吧?

鞋面看不出什么端倪来,透气应该非常不错,但轻薄的鞋面加沉重的鞋底会带来强烈的坠脚感,别忘了,这鞋360克呢(牛嬷嬷脚是42或43),我45码的kayano26都比这轻些。

鞋垫是蜂窝鞋垫,我人生中第一双超过四百的鞋——李宁超轻13就是这种鞋垫,其优势在于强大的透气性能、轻量化和较为柔软的脚感,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极差的耐久性和衰减后的轻微硌脚感,反正这种鞋垫放在一双通勤鞋里是不那么合适的,不如上硅胶鞋垫或者o记鞋垫了,已经360克了,不如为了更好的脚感再牺牲一些。

第三点:价格虚高,竞争力不足,所谓“超高性价比”与z1无关

说穿了,z1就是靠那一块用处不大的大碳板撑起了499的售价,去掉碳板还剩啥?连中底都不舍得堆料的鞋子卖499还能称上良心吗?那250元左右的乔丹风行10是不是亏的连底裤都不剩了?z1的操作就好比汽车不拼发动机拼轮胎,手机不拼soc拼闪存,虽然都很重要,但还是得讲究一个先后顺序的。

———————————————分割线

说说老牛吧,我17年开始看极客鞋谈,刚开始觉得他真不错,节目很严谨,但后来淘宝事件中把顾客当孙子的操作属实败好感,从那以后我就很少看他的节目了,另外,他对耐克无底线的贬低和对亚瑟士无底线的吹捧也让我作呕,举个例子,如果两双鞋除了厂商以外一模一样,耐克缓震不足他会说偷工减料,亚瑟士缓震不足则会以室内鞋、场地感等搪塞过去。虽然我也觉得耐克造鞋不如亚瑟士用心,但他的主观性实在过强了。

还有前几天的亚瑟士竞速鞋视频。都抵制了新疆棉,阿迪耐克可以不测,亚瑟士的鞋必须得测?怎么,亚瑟士真是你爹?

恰饭什么的都见怪不怪了,这期视频里,最令我作呕的是他说“那些被软弹脚感惯坏脑子的人”。

亚瑟士nimbus软,行!

态极、䨻、ZoomX、boost、Zoom软,不行!

我愿称之为双标大师。

——————————分割线

可能有许多地方不那么严谨,大家可以指出。

发布于河南阅读 9740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木瓜爆炒酸牛奶

· 江苏

写的挺好的 极客早就不看了 太主观了 Z1这鞋两百块以上我看都不会看一眼

亮了(255)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目光如炬沙瑞金

· 江西

好 作为一个高二的学生 还能不被zg成功学迷住能够冷静地分析并看穿背后的一切 值得广大b站上的小年轻学习

亮了(201)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