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水浒》只看侠,再读《水浒》观人世

关注

说句实话,笔者第一次读《水浒传》的时候,恰好正是最为热血的时光,那个时候刚上初中,对《水浒传》里面描绘的那个大宋江湖,除了心向往之之外,没有其他的词语来形容,那是一个少年心中怎么样的热血江湖啊,有扶危济困的及时雨宋江、有仗义出手的提辖鲁达、有风雪山神庙的林教头...

但是长大之后,再读《水浒传》,感受就大不相同了,少年的义气退却之后,看到的全都是人情世故,所谓“替天行道”、“扶危济困”、“劫富济贫”,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表面皮囊,其实质到底都是世故人情。

少时的笔者,看宋江,会觉得阎婆惜之死很解气,宋江真是个大丈夫;长大后的笔者,再看宋江,会默默的替阎婆惜可惜一下,花一般的年纪,却要强行人身依附于黑三郎,面对几乎不闻不问自己且不给自己任何名分的宋江,追求自己心上人又有什么过错呢?林冲和高俅深仇大恨,等到宋江活捉高俅之后,却又是奉为上宾,林冲至死也未曾报仇。

初时很羡慕梁山好汉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从来没想过这些酒肉是哪里来的,几次看梁山打家劫舍、攻破州府也是叫好居多,可再大一点后回过头看:江州劫法场的那些无辜百姓,被李逵砍瓜切菜一般砍杀、霹雳火秦明全家老小及城外数百户人家,宋江略施毒计便尽数被杀、双枪将董平因爱生恨,抢去太守千金后还杀人满门、三打祝家庄更是起源好汉偷了一只鸡...

参加工作之后,曾经浅薄可笑的阅历逐渐丰富,貌合神离的事件经历多了,再看《水浒传》,满满的只能看到一个又一个悲剧——英雄快意,实则就是弱肉强食,实力为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悲剧被施耐庵巧妙的用情节掩盖住,但若是细思,总会能抓到那边边角角的。

比如鲁提辖。鲁提辖是什么人?在《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是个急公好义的人,因为路见不平,于是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了不起啊!可是之后被他解救的那个父女怎么了呢?只不过从镇关西的“情妇”变成了另一家赵员外的“情妇”而已,再听金老汉说话,金老汉却又在赞美赵员外了。归根到底,金老汉所厌恶的难道不是镇关西损害他钱财的行为吗,和鲁提辖一开始认可的强占民女有关系?

鲁提辖很明显是不懂这一点的,在《水浒传》里面偶遇李忠,李忠是什么人?一个可怜的干江湖的人,平时也就卖卖大力丸什么的,哪有什么钱啊,鲁智深拉他去酒楼喝酒顺便凑钱给金老汉,当时恰好李忠正在用吃饭的家伙给自己赚点吃饭的钱财(卖大力丸),很明显是不愿意去的,顾客毕竟在那等自己呢。结果呢?鲁提辖使用武力,直接赶跑了顾客,李忠只得硬着头皮去赴宴。

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便骂道:“这厮们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众人见是鲁提辖,一哄都走了。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

穷苦的李忠坐上了酒席,又怎么样了呢?鲁达要借钱,史进是个什么人?富二代啊,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还事先宣明,“不用还了”,而李忠呢,扣扣索索,只拿出了二两银子,可以想象靠着卖大力丸的李忠,拿出这么多钱,脸上是什么表情,而鲁提辖什么反应呢?直接当面就说“你这人真抠。”

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是个不爽利的。”

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很多现实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虽然时间已经过去百年不止,但很显然少年人不经历社会的拷打和世道的残酷,是看不懂的。归根到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似鲁达、史进一般豪情万丈的成功人士的,大多数的人呐,其实就是李忠这样的不爽利的失败者。

《水浒传》一书,非常现实,少时观书越是浪漫尽兴,再看就越加震惊沮丧。就像是茨威格说的“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水浒传》为什么要被金圣叹“腰斩”?为什么后八十回让人不喜欢?因为后八十回开始让他们偿还曾经欠下的债务:杀人放火真的能金腰带?宋江心心念念的招安真的是唯一出路?

曾经和现在那些总是梦想屠龙的勇士们,看到《水浒传》前面,总会觉得豪气干云,自己和史进鲁达心神一致:直娘贼,不爽利!可是总会有意无意的忘却杏黄旗下替天行道的口号之外,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是风雪上梁山的林冲终其一生也不敢造次,面对深仇大恨只得咬碎钢牙往肚子里咽,中风而亡于六和寺之中;是双拳殴猛虎、大闹狮子楼、醉打蒋门神、怒屠鸳鸯楼,却也只能无家可归,终老六和寺,断臂了残生的武松;至于少年莽夫心心念念的砍瓜切菜的黑旋风,则是被“亲哥哥”宋江一杯毒酒带走。

朝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招安之说,从来就是梁山好汉最多人的追求啊,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都很清楚,以忠义予之的替天行道不过是哄骗世人的把戏,如金圣叹所说所评,明明是恶之至,迸之至。

曾经不懂人情世故的史进、鲁达,后来不也慢慢的懂了吗?什么让他们懂了,是经历,就如鲁智深,最后的圆寂到底算是一种什么结果呢?圆寂,属于得道,这是不是就在暗示读者们,就连曾经最骄傲桀骜的好汉,最后也屈服了规则与秩序之间了呢?

套用孔夫子说过的话,《水浒传》众好汉大都是血气未定之时,不戒在色,及血气方刚,不戒在斗,再到老也,血气既衰,不戒在得,总是贪得无厌,纵使瞒得过一时世人和自己,也瞒不过一辈子。“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不管是什么,最后始终是要偿还代价的。

发布于北京阅读 3690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