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的有几人

关注

封狼居胥在历史上常用来代表武将的彪炳战绩,即率中原军队深入草原,在游牧民族的大本营封禅天地,勒石记功。历史上能达成类似成就的只有六位,分别是霍去病、窦宪、李靖、苏定方、蓝玉和朱棣。

霍去病:封狼居胥第一人

首先要说明下,“封狼居胥”中的“封”并不是封锁的意思,而是指祭天,《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原文说的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即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祭地。祭天祭地可是两套不同的礼仪,汉人在这方面可是分得很清楚的。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外甥,算是外戚。他年少有为,英武好战,被汉武帝看重,霍去病得以投入军中。霍去病在同匈奴人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很快升为军中的二把手,仅次于舅舅卫青。

公元前119年,年仅22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卫青各率五万骑出塞,寻找匈奴主力决战。此役,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向北深入两千余里,一直杀到匈奴人的圣地狼居胥山。霍去病为了鼓舞士气,在此举行了封禅天地的仪式。霍去病在这次战役中可谓大获全胜,战绩全面超过卫青,击败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人,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三位王,其下的将军、相国、当户、都尉之类有83人。此战过后,汉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人元气大伤,整个漠南都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

窦宪:将功赎罪搏出来的燕然记功

窦宪和霍去病一样也是汉朝的外戚,可他生活不检点,后来犯了法,本该是死罪。窦宪毕竟是皇亲国戚,求得了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窦宪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等部落,讨伐不服王化的北匈奴。

公元89年,窦宪聚齐各族人马三万余人,在稽洛山大败北匈奴,随后追亡逐北,歼敌一万三千余人,俘获无数。窦宪登上了北匈奴老巢的燕然山,这里离狼居胥山并不远,他在此刻下石碑,标榜自己的功绩,史称“燕然勒石”。窦宪的军功不止于此,91年,窦宪再次出塞,最远到达了阿尔泰山,这里要比燕然山还要遥远。

北匈奴在这次的打击下一蹶不振,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西迁。

李靖:大唐军神的封神之作

李靖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他在隋朝为官时默默无闻,投效李渊时正好五十岁,从此开始了开挂一般的军旅生涯。李靖的军功数不胜数,最令他得意的便是攻灭东突厥之战。

公元629年,李靖统帅六路人马进攻东突厥,其中他亲率三千骑兵突袭东突厥的国都定襄城,颉利可汗仅以身免。后来李靖奔袭阴山,再次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走投无路,向唐朝投降。至此为患北境数十年的东突厥纳入唐朝治下。

事实上,李靖并没有到过漠北的狼居胥山或者燕然山,他只是收服了漠南的突厥部。但凭借这一战绩就足以让他封神。

苏定方:唐朝版的霍去病

苏定方人生的传奇不下于霍去病,《旧唐书》评价他“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他最彪炳的战绩就是灭西突厥。

公元657年,苏定方在西域主持对西突厥作战。苏定方从阿尔泰山出发,千里转战,最远打到了现在的哈沙克斯坦境内。最终俘虏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一度被裁撤的安西都护府重新回到高昌,恢复了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将星如雨的大唐,苏定方依旧璀璨耀眼。

蓝玉:叱咤贝加尔湖畔

蓝玉在元末明初的一干名将中,并不是特别出彩。然而就是他,有幸完成了“封狼居胥”般的伟绩。

公元1388年,蓝玉率十五万人北伐盘踞漠北的北元。蓝玉一路北进,最终蓝玉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追上了北元主力。大战之后,仅有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带数十人带出,其他王公大臣皆被俘虏。北元朝廷名存实亡,脱古思帖木儿不久也被叛军杀死,大明北境至此获得十数年的安宁。

蓝玉凭此战绩,屹立于中国历代名将之林。

朱棣:壮心不已的皇帝

朱棣是历代中原政权中唯一一位深入漠北草原的皇帝。

永乐一朝,明朝最大的边患便是漠北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朱棣先后组织了五次亲征,每次都深入塞北。在公元1424年的第五次北伐中,朱棣在漠北搜寻了近半年都没找到敌军踪迹,最终在清水源勒石记功后,班师回朝,并病逝在了回京路上。

在历代达成“封狼居胥”成就的将领中,朱棣的声势最为浩大,战果却是最小的。

严格地来说,实现封狼居胥的只有霍去病一人,其他人或是刻石记功,或是追亡逐北,并没有祭祀天地。

发布于北京阅读 441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汉骠骑大将军大司马霍去病

· 浙江

其实朱棣祭祀了,但是问题是我们认为狼居胥山是现在的肯特山,朱棣搞错了,他把别的山错认成了狼居胥山。不过狼居胥山他也去过,第一次北扫的时候就经过,所以你说朱棣封狼居胥也对,说他没封狼居胥也对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