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谏官: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怼起皇帝来一个比一个狠
谏官,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提意见的官,北宋时期的谏官主要是"谏院"和"御史台"两大系统,人数一般在十几人左右。台谏官员既可以对朝政提出批评意见,更可以批评两府宰执甚至是皇帝,由于北宋祖制"不杀上书言事者",因此北宋出了非常多敢说话的谏官。
在此列举几个比较有名的: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和司马光。严格来说范仲淹应该没有在谏院或者御史台任过职,但是他在馆阁任职的时候没少提意见,这里暂且也把他算作谏官。其他的像寇准那些,就不应该算作谏官了。
说一下几位谏官的名言吧: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可提意见被处置,也不苟且偷安。
欧阳修:"恩欲归己,怨使谁出!"意为,如果都想着得到恩惠,那怨念由谁去承担呢?此话的背景是,欧阳修任谏官期间过于耿直,每件事都要极力争辩,逐一指出,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恨。
司马光:"伏望(陛下)止群臣所上章表,却尊号而弗受,更下诏书,深自咎责,广开言路。臣诚见近日群臣皆以言为讳,入则拜手稽首,出则错立簇谈,终无一人为陛下正言其不可者,是敢妄进狂瞽,唯圣明采察!"
这是司马光请求宋英宗下罪己诏的上书。
钟意21号
· 广东司马光最大的功绩是资治通鉴,当官方面就算了吧 就差认西夏人做爸爸了
rei_yg
当初熙宁变法初期,新旧两党主要是政见之争,但是司马光把政治分歧引向了地域歧视,搞人身攻击,贬低江西、福建出身的王安石、章惇等人——司马光曰 :"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引乡党之士,天下风俗,何由得更淳厚!",然后两派才彻底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