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宇宙补完计划——KT4 上 我好像没怎么发现它的优点,但是我就是喜欢

avatar
关注

KT4 上 我好像没怎么发现它的优点,但是我就是喜欢

KT4是我第一双入手的KT系列。一切的开始起源于入手了一双GH1,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尝到了安踏的香。在之后的日子里,有意无意关注这安踏的产品,突然发现一双颜色还不错的KT4进入的折扣。配色挺骚的,我喜欢。从那时起,我入手了第一双KT正代,KT 4——剁手配色。

KT4横空出世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对安踏的一举一动有那么一丝丝的关注。因为说实话,KT3的惊艳,也让我对KT4的诞生有了些许的期待。虽然在发售最火热时期我没有上车,但是测评看下来,自己云一云,感觉确实是一双不错的球鞋。打球的时候,也在球场上发现有兄弟上脚。虽然没有特意去交流体验,但是感觉他跑得欢儿,投的准,我想也没差太多hhh因此KT4首发后,我依然在许多测评UP主那儿几乎也是第一时间看到了KT4的开箱,实战测评,还有长测评。可惜当年的我依然没有选择上车。我回忆一下,我觉得我没有心动非常的合理,不如让我们看看18年到底有哪些神仙……

回看历史,18年想必是那些国际品牌最后的巅峰了。某克阵营,LBJ15虽然不能作为一款安全系数很高的球鞋征战球场,但是依然能在造型还有缓震上能够独领风骚;欧文4的“花里胡哨”,作为销量的顶梁柱,但凡出门都能看到不少兄弟上脚;HD X作为最后一代的荣光,去年各种低价折扣入手,球友们都对其赞口不绝……某迪的哈登2,永远滴神,出道即巅峰又巅峰的代表;pro bounce在2021年的当下依然在服役,还想一入再入的兄弟依然不在少数。某J的32代,应该是这几年来公认的实战鞋最佳代表了吧!

那一年,我入了LBJ15,哈登2,欧文4……哦对了,我还冲两双CE 2017……在它们的面前,KT4完全没有太多的闪光点。我相信也只有克莱的死忠粉才会第一时间对它发起追求。性能上,虽然搭载了安踏最新科技,但是也没有那种一眼就迷恋上的感觉。不得不说吧,KT4就这样渐渐走出自己的视野,也没有被人津津乐道。只记得那年克莱总决赛拼尽全力,伤退赛场,穿得就是这双KT4。不少兄弟开始质疑KT4的保护性……

时间又来到了2020年的9月末。GH1的到来,让我对安踏充满了期待。碰巧又遇见了这双配色“花里胡哨”的剁手配色KT4。好价不如入了体验一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冲得理所应当。确实,GH1的缓震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艳,但是偏韧的脚感,让我觉得和bounce的缓震感受能够一较高下。对于当时成功减重的我来说,已经足够。虽然那时的期间已经是KT5了,但是KT4作为上一代的旗舰应该也不会差。没错,买鞋的一万个理由,让我再一次和安踏交了个朋友。

到手后开箱,第一眼看过去是非常惊喜的!因为我本身其实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袜套式球鞋。所以我也在最好的时候入了两双CE2017。一体化的鞋面设计,包裹性自然不必多说。松松鞋带,迫不及待的进入再系紧。充满期待的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了几回,发现好像脚感也还是那么一回事嘛hhh我知道,肯定有兄弟和我一样的感受。“什么科技?不也是变着花头和措词的EVA嘛”甚至大呼“上当了!”我觉得都是情有可原的。作为一双射手球鞋,并不对口我的打法。缓震没有明显的出色体验,但是不知为何,穿着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的舒适。这就是所谓的千人千脚吧!不是刻意的吹KT4多么的优秀,但是进入后我觉得就有一种和它的默契。不用太多的付出去适应球鞋,但是不一会儿就感觉我和它非常的匹配。我非常的认可这双鞋!

配色也不用多说,APP一查,KT4的配色可太多了。有一瞬间,我感觉某克在玩配色方面开始不再是“独树一帜”。瞧瞧人家安踏,创造力还有想象力也是真的不虚。

没错,随着KT4的入手和上脚,我还迟迟没有带着它去球场上实战。于是乎,KT4 季后赛版本 黑金配色的入手,让我有了在实战方面的发言权。

这是黑金配色吗?说实话,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我就是这么问我自己。这黑也黑到位了,那金色呢?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个金色的确不是那么的明显。淡淡的金色,有点香槟金的意思。鞋面的线条是绚丽的五彩,随着光线的照耀下,会有一点亮晶晶的感觉。我也是在这个时候了解到了KT系列是有季后赛版本的。而克莱也是穿着它拿下了西决的总冠军,然后进军总决赛。碰巧价格相对合适,我也毫不犹豫入手了。

上脚的体验和最先入手的剁手配色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是共底,缓震方面的脚感没有区别。但是黑金配色在鞋面上有了一点的改进。常规赛版本是一体式的袜套,而季后赛版本不再是一体的鞋面,而是变成鞋舌鞋面分离的常规意义上的设计。要说包裹的话,我觉得还是常规赛版本的包裹性会更好,但是在上脚季后赛版本后,我感觉由于鞋面的设计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脚踝的部分,感觉在系紧鞋带后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束缚感。当然,也正因为这样的设计,看了不少其他兄弟的分享,不少在脚踝位置的鞋带扣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KT4第一次上脚打比赛的时候,是我和球友们一起打的一场“总冠军”赛。一直打球的8个好兄弟,搞了一个七局四胜的半场球局。因为考虑到也是自己所在的球友圈的”总决赛“,所以想借着”佛祖“的光辉,讨个好彩头。4v4,室内场。KT4上脚后在球场上的跑动,突破非常流畅,也没有太多的磕磕绊绊,打滑的迹象。不是一位射手,打法突破占7成,球鞋能够给我不错的场地反馈。一个下午的酣畅,夺得了”总冠军“。比赛的最后,我脱下了球鞋。看着这双人生中第二双”总冠军“战靴,非常的激动。我知道作为一双并非当下最新款的球鞋,它能够提供给我的保护,还有运动表现的提升是有限的,但是我和它一起奋斗的这个下午,会让我多年后依旧记忆犹新。我在对抗过程中,有摔倒,也有落地后感觉不是那么的稳,脚踝会出现一点小扭的情况。但是我个人体验下来,KT4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强度尚可偏养身的”总冠军“赛来说,就足够用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真正的喜欢上了KT4。

之后的日子里,不知不觉KT4我又入了两双。一双是在双十一的时候,KT4正好给出了一个非常优惠的价格,因此就顺理成章入手了这款“固若金汤”配色。“加州迷彩”配色也是收集“静水流深”迷彩款的时候好价入手。这样看来,除了低帮款以外,正代的高帮款(我觉得其实是违高帮)的三个形态都入手了。

“固若金汤”配色还是非常的亮眼!这也是KT4代首发配色登场后的同款造型。相较于之后的季后赛版本,在常规赛的时候,KT4就有两种鞋面系带的设计。“固若金汤”的系带系统依靠飞线,提高鞋面的支撑和包裹感受;“加州迷彩”和“剁手”的系带系统则是依靠传统的鞋带穿梭。两者对比下来,我觉得各有千秋。论包裹感受,同样都是45码的KT4,固若金汤给我的包裹感更强,而剁手和加州迷彩的包裹要稍微逊色一丢丢,而季后赛版本的黑金,在包裹上要再稍微松弛一点点。但是支撑性方面来看,我更喜欢剁手的设计,金汤的系带系带来的反馈就会有点不是那么流畅。季后赛的黑金的话,对比常规赛的两个版本,感觉也没有好也没有坏。

对于共底的KT4常规赛和季后赛版本,对比之后我觉得季后赛版本的诞生并没有给我太多的进步的意味,反而有点为了打造出季后赛版本而延续了KT4常规赛的火热状态。仿佛KT4已经足够的完美,只能小改小动,但是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说有飞线设计的是金汤是悟空,没有飞线设计的剁手和加州迷彩是贝吉塔,那么KT4季后赛版本的设计,看起来是融合了飞线和传统系带的设计,但是并没有诞生出有力量上质的飞跃的悟吉塔,更像是早期融合修行时期失败的模样hhh失去了纯粹飞线包裹的一体感,也不如单纯系带结构一体套轩的完整性。好像一切是那么的可有可无。

虽然我也没有说出KT4有多少优点,但是KT4依然给我一种好穿的体验。KT系列的配色开始变得上路,应该也是从KT4开始的。我记得还有非常惊艳的报纸配色,全明星配色,还有长沙臭豆腐,兰州牛肉面……我想,安踏应该在这个时候找到了配色设计的成功密码,开始炫技,也逐渐开始破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打球甚至一个月最多只有2个周末的周六可以打球。强度也只能是养身球。但是通勤的话,KT4是我的首选之一。虽然篮球鞋拿来走路通勤显得大材小用,但是与我而言,怎么舒服怎么来。球场也是男孩子的战场,职场也是男人的征途。我喜欢克莱先生的球风,我也能够从他的签名鞋身上感受到激励,那就对了~!

PS:

在下篇内容,也会看看KT4和KT3相比,到底进步在了哪些地方。感兴趣的兄弟们也可以来看看,一起分享分享KT4的故事和体验哦~!

发布于上海阅读 4259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离群之刺不是暗影之拳

· 江苏

kt4非pro版真的不能打球的。。。起码我穿不来,脚踝两边的硬tpu真的非常非常难受,缓震脚感也很奇怪,但是帅是真的帅

亮了(10)
查看回复(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