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曹操的最后一次军事冒险
(前言:本贴原创,首发虎扑。先前写了【官渡之战】、【北征乌桓】的详细始末,有兴趣可以移步阅读,今天拙笔试图还原一下【潼关之战】的过程,欢迎大家讨论)
【潼关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作战指挥,本贴将从【背景】,【战役过程】,【后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注:所有描述均有史书原文支持,为了排版简洁,将在评论里放上史料注释。
一、【背景】
1. 关中诸军:韩遂,145年左右出生,184年第一次起兵叛乱;而马腾在15x年左右出生,176年诞下长子马超,于185年被凉州刺史耿鄙征为军从事,187年韩遂杀耿鄙,与马腾、王国一起发动“三辅作乱”,189年马腾韩遂互相攻击;189年董卓进洛阳,190年董卓迁都长安;192年李郭占据长安;194年马腾韩遂再次合兵进攻长安,兵败退回凉州;195年马腾韩遂再次互相攻伐,期间韩遂杀了马腾妻儿,两军连兵不解;196年八月曹操接汉献帝于许都;197年裴茂督三辅诸军讨李傕;198年四月裴茂率段煨等破李傕,七月荀彧推荐钟繇属西事;199年钟繇持节镇抚关中,督关中诸军,治所在洛阳,钟繇和凉州牧韦端劝和马腾、韩遂,马、韩各送一子入朝廷;200年官渡之战,钟繇从关中给前线送去两千匹马;202年钟繇说服马腾等关中诸军随他征讨郭援、高干,此战中马超展现其勇武,庞德则阵斩郭援首级; 208年曹操征荆州前,派张既说服马腾带家眷进许都,独留马超继承马腾部队;209年韩遂也派一子与阎行父母入朝廷;以荀彧的说法:“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以及卫觊的说法:“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可以总结:【关中诸将在关中十数年的动乱中,招聚了大量流民,成为了独立于郡县政府的地方武装,且关中诸将并无一个统一的领导,而以韩遂、马腾部曲最为强势,钟繇镇抚关中的情况类似于承认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使得诸将与朝廷郡县官府之间互不干预】
2. 钟繇失算:211年三月,钟繇以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求以三千兵入关,外讬讨张鲁,内以则威胁关中诸候以取人质。曹操让荀彧问卫觊,卫觊答道:“关西诸将,无争天下之意,只要厚加爵号就能安抚,应当等(得天下)以后再图之。如果兵入关中,关西诸将一定会起疑反叛的“。曹操以钟繇自典其任为由,同意钟繇的计策。后果然如卫觊所言,夏侯渊出河东与钟繇相会,马超、韩遂等关西诸将立叛,拿下潼关固守。潼关位于长安东面、函谷关西面,秦时一夫当关的函谷关到了汉末,由于黄河水位下切,大军可以通过裸露的河床绕过函谷关,于是潼关便取代了秦时函谷关的作用。
3. 曹刘孙情况:曹操方经历了208年末的赤壁大败后,留曹仁坚守南郡一年余后弃城而退;209年七月,曹操号称征孙权到合肥,但在合肥颁布了一些有利于阵亡将士的政策之后就引军而归;210年曹操颁布求贤令;211年三月曹操派钟繇引兵入关中;
刘备方于208年和孙权方一起大败曹军于赤壁后,于209年南征荆州四郡,刘琦死后,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与孙权小妹结好;210年周瑜卒,刘备从孙权处得到南郡;211年刘璋听闻钟繇征关中,张松劝刘璋资助刘备入蜀北上防御;
孙权方于208年和刘备方一起大败曹军于赤壁后,于208年十二月,孙权自领兵围合肥不克后退去,周瑜围攻江陵一年余后攻克;210年周瑜劝孙权西进攻蜀,途中病逝,而后孙权问刘备攻蜀被拒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改名建业;
二、【战役过程】
公元211年,三月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率军屯潼关,曹操先遣曹仁征讨,并命令”坚壁勿与战“;
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西征,八月在潼关口紧紧对峙,当时,关中诸军还在不断地从关西聚集于潼关,曹操见了却很高兴,后答曰:”关中长远,如果一一征讨,一两年也打不完,如今虽然贼军众多,但互相不服,可以一次性解决“;而另一面曹操则暗地派遣徐晃等率军从北面夜渡蒲阪津(见图),据河西为营;
徐晃渡河后,曹操便亲率大军北渡黄河准备从蒲阪津渡河,曹操率虎士亲兵亲自断后(曹操多次战役中都是亲自断后,比如征张绣、延津之战等),马超抓住机会率领步骑追来,箭如雨下,许褚一手举鞍作盾一手划船载着曹操渡河,同时校尉丁斐放出牛马牲畜诱惑追兵去抢,曹操得以九死一生,渡河后据曹瞒传记载”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曹操北渡黄河之际,关中军立刻派梁兴率五千步骑攻徐晃,被徐晃以逸待劳击退;而曹操率大军北渡黄河后就继续渡过蒲阪津,徐晃军等在蒲阪津西岸沿河连车树栅修筑甬道,因此曹军得以沿河向南方的渭水进军,而关中诸军不能制之(推测是由于关中军多为骑兵,不善攻击防御工事,故曹军放弃宽阔的平原,选择修甬道走河岸);
在曹操西渡蒲阪津之际,据《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提出“可以在渭水北部拒守,只要不过二十日,就可以让河东粮尽而退曹军”,韩遂则认为“可以让曹军渡河,而后再半渡击之”,曹操后来听说这件事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在这里本人是有质疑的,鉴于后来曹操渡过渭水之后也是一直在筑城固守,而关中诸将则是攻不得又求和割地送质子,而且到了战役结束单单河西郡就还有二十馀万斛粮食储蓄,参照一下蜀汉投降时全国粮食四十馀万斛,故关中诸军的粮食是远远不如曹军的,因此我认为这里马超的提法是有问题的);
闰八月,曹军开始渡渭水,由于渭水比黄河浅窄,不像黄河只有蒲阪津一处可供大军渡过,渭水可以从多处渡河,于是曹操多处设疑兵,渡河后做浮桥,在渭水南岸分兵结营,并设伏兵击破来劫营的敌军;据《曹瞒传》记载,当时曹军渡河后南岸多沙土,而马超又多派骑兵突袭,无法铸造营寨,娄圭建议天气寒冷可以用水浇沙土筑城,然而裴松之则认为当时是闰八月,天气不可能这么寒冷;
九月,曹操大军渡过渭水,马超等多次挑战,曹军坚守不出;关中诸将(可能是因为粮草不足)只好请求割地以及送质子求和,贾诩谏假装答应,而后曹操又在阵前请韩遂单独相谈、拊手欢笑,又将多有涂改的书信寄给韩遂以离间关中诸将;
曹军克日与之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再纵虎豹骑夹攻,斩成宜、李堪等,大胜;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
十月,曹军乘胜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同时,田银、苏伯在河间造反(离邺城近),幽、冀扇动;
十二月,操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杨阜劝曹操大军不应该此时回去,曹操“善之”但还是回邺城去了;
三、【后续和评价】
公元212年,正月,曹操回邺城受封,天子命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吐槽一下,这才是阿瞒回去的真实用意吧);
后,果然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复叛,使夏侯渊击平之;
五月,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评价:我个人认为,曹操的潼关之战并不是一次筹划已久的战略征伐,而更像是一开始以为能如钟繇所谋”胁取质任“,但之后不得不被突发情况一步步推进的战事应对,我的理由如下:1. 虽然有”遣钟繇讨张鲁“的记载,貌似是一次曹操的战略规划,但是在更细节的记载中,则是”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讬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因此在有更细节记载的史料的基础上应该以此为准;2. 曹操对于关中叛乱的反应,先是遣曹仁在潼关坚壁勿战,又花了三四个月集结大军出征到潼关,不像是筹划已久的征伐,更像是应对突如其来的情况;
战事结束之后的后果,虽然大大打击了关中诸将的势力,但是并没有消灭,之后还经历各种复叛和夏侯渊花了好几年在关中扫荡的阶段,而且由于关中叛乱,导致”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百姓大量逃入汉中,而之后汉中之战又曹操又不停地从汉中把百姓迁出到关中(吐槽一下,是在cosplay货拉拉吗?);而曹操自己事后也”悔不从觊议“;
【总结】:潼关之战不是曹操的战略征伐,而是一次战事应对,而且此战是时年56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征战的最后一次(汉中之战我个人认为不算),之后,曹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家王族地位的提升和对魏国体制的完善(吐槽一下,可能是渡黄河的时候被马超突怕了)。PS: 此战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就是此战实际上还间接加速了刘璋招刘备入蜀的进程。感慨命运的奇妙啊!
浪费天赋来黑你楼主
· 中国香港三月,遣钟繇讨张鲁。曹操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后汉纪 武帝纪 曹仁传 董卓传 马超传)是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讬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当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卫觊传注引魏书 )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钟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忧之而未有计。”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先主传)秋七月,曹操征马超、韩遂。与超等夹关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操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操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操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后汉纪 武帝纪 徐晃传 马超传注引山阳公载记 通典兵九)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馀畜二十馀万斛。太祖下令曰:“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杜畿传 )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于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山阳公载记)九月,操进军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操相见,操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庚戌,操乃与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操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操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操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操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孝献帝纪 武帝纪 夏侯渊传 张鲁传注引魏略刘雄鸣传 贾诩传崔琰传注引吴书娄圭传 通典兵十四 张郃传 张既传 许褚传 庞德传 马超传 通典兵六 通典兵十四)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钟繇传)操与马超隔渭水,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不可筑城。娄子伯说:今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一宿而成。操乃多作缣囊以摙水,夜汲作城,比明,城立于是水之次也。(曹瞒传)冬十月,操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武帝纪 夏侯渊传 徐晃传 张郃传 马超传)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杨阜传)十二月,操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武帝纪)春正月,曹操还邺。天子命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如萧何故事。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后汉纪 武帝纪 夏侯渊传 郑浑传 张郃传 徐晃传)【补上了主干部分的,如果有疑问想要更多史料的,评论区我再补充哈】
李承利唯一男友
· 上海好文,希望历史区这样探讨的帖子多点。我的【魏武挥鞭】系列最近有点忙没做,日后我也会出一期潼关之战,这是曹操后期军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