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分析:联赛杯面对临时换帅的热刺,曼城为何久攻不下?

avatar
关注

欧洲超级联赛的风波还没有平息,曼城和热刺却已经在联赛杯决赛的舞台上再次交手。这场比赛已经是两队在本赛季的第三次相遇,而有所不同的是执教热刺本场比赛的教练从原先的传奇穆里尼奥变成了青年少帅梅森。缺乏经验是这位年轻教头和瓜迪奥拉比较起来最大的不足之处,而也恰恰是这一点,让曼城在决赛的对阵中占到了上风。在本篇战术分析中,我会从多个方面去解读瓜迪奥拉在上下半场作出的战术调整,是如何帮助球队赢得这场胜利的。


战术分析:曼彻斯特城 vs 托特纳姆热刺

本场比赛当中,曼城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控制了比赛,而面对这样一支缺乏战术的热刺,曼城却在场上久攻不下。这个问题不仅仅和斯特林的“快乐足球相关,同样也于球场的宽度因素和热刺防守战术的布置有密切的联系。

双方阵容:

曼城排出了4-3-2-1的阵型开场,在瓜迪奥拉的战术体系下,他每一位球员的能力都被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在本场比赛中曼城保守的排出了由凯尔·沃克、鲁本·迪亚斯以及拉波尔特、坎塞洛组成的四后卫系统;在比赛中,即使处于进攻状态曼城的阵容系统依然会选择保持在三中卫防止来自热刺的反击进攻。


热刺方面,年轻的梅森在阵容选择上就相对保守了很多,排出了4-3-3和4-3-2-1防守阵型企图压制曼城的传球打法。我们可以看到温克斯在本场比赛中担任了防守端后腰的重任,这也是为什么少帅梅森没有选择技术较为粗糙、喜欢带球的恩东贝莱作为球队中场的原因。赫伊别尔和洛塞尔索担任球队的中场。孙兴慜、凯恩和小卢卡斯组成了三人锋线冲击曼城的防线。


【温布利球场大小对曼城传统打法的限制】

不知道大家对瓜迪奥拉的打法模式有什么样的印象,但基本上都会知道这支球队以控球为核心打法,通过拖后组织向两翼侧发动传球进攻。在本场比赛中,瓜迪奥拉的曼城占据了全场比赛63%的控球率,曼城在持球过程中通常会保持在4-4-2和4-2-3-1的阵型系统当中,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寻求在水平层面上投入更多的球员参与到进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曼城会通过利用球场的宽度,而在每一个侧翼位置上投入球员,参与到边路快攻当中「例1:02-14 曼城 3-0 热刺· 详情可以我这场比赛的战术分析」

曼城会在边路形成小范围和来回传球,包括回传中卫找到突破机会,反动快攻。但是在比赛当中,给我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球场很小,曼城在边路的很多进攻很难完整的打出来,或者打的很不舒服:

温布利球场的尺寸大小(105米*68)和曼城主场(116.5米x78)曼彻斯特城市相比相差甚远,这也让球员很难集中利用球场的宽度,进行大范围的长传转移和套边的配合。这也对曼城的一些进攻造成了不利,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赛第五分钟,坎塞洛直塞球给到斯特林,斯特林在底线位置接球,制造了一次射门威胁。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由于球场的宽度不足,所以给到两位球员跑位的区域和传球的空间都被大大的挤压。这也导致最终斯特林只能在底线附近拿到皮球、传中,而这短短的数秒时间给到了热刺防守球员一定的时间和机会重组防线;原本在福登面前形成了一片防守空缺,但最终却因为拖沓的几秒没能形成有效的射门。


【德布劳内-曼城的控球和进攻的关键所在】

曼城的打法体系可以分成上下半场来看,而曼城在两个阶段最大的改变在于德布劳内在场上的定位和大法态势。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半场的比赛当中德布劳内一直在以一个逼锋或一个伪九号球员出现在球场上。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进攻实例,本场比赛当中瓜迪奥拉对惯用的打法结构进行了调整。德布劳内在右翼充当一个伪九号的角色插上吸引掉了大部分防守球员的注意,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左翼位置的福登也同样前插进攻,打得热刺防线措手不及。曼城的打法很关键的存在还在于通过拖后组织引领长传或短传进攻「GIF图例-这个软件只有1-20号的球员,谅解哈」

德布劳内在伤病回归后就出任逼锋这样对球员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都极高的位置时,是我在看比赛过程中没有想到的,不过成效卓著。我们可以看到下图这个来自曼城的前场高位逼抢带来的威胁进攻机会,可以看到在逼抢过程中曼城会保持一个4-3-3的阵型体系,德布劳内顶在最高的位置上充当逼锋,而福登和费尔南迪尼奥则在靠后的位置上随着热刺防线球员的移动。

我们可以看到德布劳内向前压迫门将洛里出球,而洛里选择了回传给到戴尔,德布劳内届时就会退回到原来的防守位置参与逼抢,同时也切断了温克斯同戴尔的传球路径,配合早已安插在右路位置的队友,很快就将热刺球权拦截下来,边路给到德布劳内传中,而埋伏在中场的斯特林和此前拖后的福登就可以完成最后一脚的射门。

下半场比赛当中,面对无法利用球场宽度的窘状,曼城开始对进攻线进行一定的调整。曼城从原先的通过拖后组织组织两翼或长传进攻转变为了从中路通过热刺紧密的防守结构的方式来进行进攻。这时德布劳内或京多安就会退回到中场,帮助整体球队控制比赛节奏和组织进攻;而斯特林和福登则会频繁的在热刺的中场和后防线之间的空隙中间移动,寻找可以完成突破的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进攻实例,福登在热刺后腰位置附近频繁的跑动,帮助德布劳内寻找到了一个可能的传球空间,拿球后就可以直接给到后排的斯特林,利用边路所空出的大片区域,完成推进进攻,最后传中。这样的打法体系很像克洛普的利物浦在面对密集防守时作出的打法。这样对于热刺的防线冲击很大,热刺的防线需要很及时的处理球和重新组织防线,但是显然还是会给后排插上的球员留下大片的空档,这给曼城带来了不小的机会,曼城边锋在接到皮球后可以轻松的选择射门或传球。


【防守,防守,再防守-浅析梅森麾下的热刺的防守模式】

温布利球场的宽度不大,这也让梅森的战术模式歪打正着,全队的防守在本场比赛当中不能说很优秀,但也称得上不错。梅森对于曼城的后场控球打法没有选择正面的硬刚,球队前场没有过分的压迫或者上抢,基本做到点到为止即可。托特纳姆热刺本场比赛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原有的4-1-2-3或是4-3-3防守的阵型,但随着球进入自己的半场,热刺会变阵4-4-2,卢卡斯莫拉掉进中场位置,参与到球队的防守当中。

[图]我们可以看到小卢卡斯介于孙兴慜、凯恩和赫伊别尔、温克斯以及洛塞尔索之间,起到一个补防的作用。


还是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热刺的防守模式和原先穆里尼奥带队时期相似,都是通过保持较为紧凑的防守阵型,压迫对手走两翼的防守来保护球队相对较为薄弱的中场。因为曼城的体系当中球队会随着控球时间的推移,球队逐渐向水平层面动态移动,变成2-3-5的阵型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曼城在中前场位置有大量球员覆盖。

梅森面对曼城的大举压上,没有和穆里尼奥一样的点对点的盯防,而是通过冻结曼城的核心球员的方式来限制早期和比赛后20分钟曼城的进攻。

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图一和此图当中的热刺的防线,都有球员点对点的贴防曼城的主要核心球员,比如德布劳内(洛塞尔索、贝尔温)、费尔南迪尼奥(来自孙兴慜、凯恩和温克斯的包夹、赫伊别尔)、京东安(赫伊别尔、阿尔德维列尔德)。

热刺通过保持这样一个非常紧凑的防守结构,压迫曼城利用两翼位置进攻,希望以此换取平局。刺的防守结构会随着比赛的进行会切换成类似梯子型的防守形态,通过上抢来压迫对手走两翼。随着比赛的进行,球队的防线越来越靠后,而后卫线依然保持前压来防止来自对手的远射威胁。这就导致了中场线紧贴后卫线,以减少禁区边缘的空档位置。虽然整体战术做的很不错,但是显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曼城还是依靠边路球员的核心能力在比赛最后阶段头球破门,完成致命一击。

结论:

作为梅森执教生涯的第二场比赛,我觉得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没人会在担任教练的第二场比赛就面对欧洲最强大的球队取胜。不过该批评的还是需要批评,梅森的打法模式依然过于保守,这也让曼城在比赛过程中完完全全的控制了比赛的进程和节奏,虽然热刺在防守端的投入相当之大,战术布置也还可以,但是一枚头球还是左右了最后的比分。

曼城呢!他们也名正言顺拿到了属于他们的那个冠军,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还会将英超冠军再度拿下;至于欧冠冠军奖杯,我相信也有不小的希望。目前热刺落后切尔西5分排在联赛的第七位,联赛还有最后的五轮,期待热刺能在最后的阶段冲击一下西汉姆联和利物浦积分,拿到新成立的欧会杯参赛资格,或是继续在欧联杯赛场上大放光彩!愿梅森执教一切顺利!


原创不易,求评论+关注!@斯图亚特唐宁

足球话题区曼城逆转巴黎
发布于安徽阅读 235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2130351528

· 首尔

因为任何教练的防守体系都比穆里尼奥强太多了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