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关于NBA官方网站最新的包夹数据的几个答疑。
这两天,我也陆陆续续发了很多关于包夹数据的帖子。
但是经过几天的讨论下来,发现大家还是有不少疑惑很误解的,于是我打算开一个帖子,专门解释一下大家对此数据的疑惑。
【1】这项数据是统计「持球包夹」还是「持球/无球包夹」都会统计?
答:持球。下面两张图是官方页面的大概说明,可以看到「when they have the ball」这句话,以及「ON ALL POSSESSIONS WITH BALL」,这都表明了,此数据所有的统计都是基于持球的,不纳入无球数据。而且本身「无球包夹」就是一个基本不存在的定义,强如库里这种三分射手,也很难大量的遭遇无球状态下双人包夹的情况。
【2】这项数据目前包含哪些子数据?
目前看到的这个包夹数据,只有5种数据,其中4种供球迷浏览,有1种暂时没有放出来。
1.AVERAGE TIME DOUBLE TEMED PER GAME(每场比赛的被包夹时间)以秒计算的,暂时未公开。
2.AVERAGE POSSESSIONS DOUBLE TEAMED PER GAME(每场比赛被包夹的回合数)
3.% OF POSSESSIONS DOUBLE TEAMED(被包夹的回合占比,其实也就是包夹率)
4.AVERAGE TEAM POINTS PER POSSESSION WHEN DOUBLE TEAMED(当被包夹时球队的每回合平均得分)
5.GAMES PLAYED(已打的比赛场次)
【3】被包夹的回合占比是指的在个人回合中的占比,还是球队回合中的占比?
答:个人回合。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有球迷对POSSESSIONS这个词产生过误解,以为POSSESSIONS只是描述球队回合时使用,但其实他也描述个人回合,要看具体的语境或者有没有明确的指向性。
那么在这个包夹数据的页面中,如何判断这个% OF POSSESSIONS DOUBLE TEAMED 被包夹的回合占比(被包夹率)是在个人回合中的占比呢?
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进行推算:
已知球员的「场均包夹回合次数」,也知道「球员的被包夹回合占比」,那我们可以用「场均包夹回合次数」÷「球员的被包夹回合占比」,可以得到「场均总回合数」。
拿库里为例:21.7÷38.3%=56.7,也就是说「场均总回合数」为56.7次,这显然不会是一只球队的场均回合次数。
具体什么算法,官方没有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2点:
1.肯定不是球队回合,因为太少。
2.肯定不是触球一次就算一次回合,库里场均触球80次,数据对不上。
以及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官方多次提到了:with ball,have the ball这样的字眼,其实用逻辑思考一下也能明白,如果指的是球队的回合数,那有必要区分持球和无球吗?对于球队而言,球队的回合都是有球状态,只是对于球员而言才会有无球和持球的状态区分。
所以这里的% OF POSSESSIONS DOUBLE TEAMED,被包夹的回合占比,指的是球员被包夹回合在球员总回合中的比例。
【4】每一个进攻回合只会计算一次包夹吗?
答:从官网1月份以库里的介绍视频中可以看到挡拆遭遇包夹,进入内线之后遭遇四人防守收缩,总共计算了2次包夹,也就是说,哪怕你挡拆完被包夹,然后传球给队友,然后再次进入内线,队友把球传给你,对面继续包夹,这也会计算你2次包夹。
【5】当被包夹时球队的每回合平均得分是指个人得分吗,还是个人和球队一起的得分?
答:一起的。就是当你被包夹之后,无论是你个人得分还是传给队友得分(哪怕你并没有直接助攻队友,比如说库里被包夹,传给格林,格林喂空接)都是属于Team PPP当中的。
下图是2月份NBA官网发的一张图,就是在被包夹次数最多的50名球员中,被包夹时创造得分最多的球员。因为只要多熟悉数据网站之后,你就会发现不同媒体在发数据的时候,会加一些词汇,可能会对你造成误解。
就例如这里加了一个Crating points,你可能以为是别的数据,但实际上就是被包夹时球队的每回合得分。
另外这个数据是每周更新,以及只显示场均包夹次数前20名的球员,以下是截止21.4.29号的数据:
可以看到,在场均包夹次数TOP20中:
场均被包夹最多的球员是东契奇,场均27.9次,被包夹率(被包夹回合占比)最高的球员是比尔,高达46.8%,也就是说比尔的持球回合中,接近每2次就会遭遇1次包夹。
被包夹时,球队每回合得分最高的球员是特累杨,当他被包夹时,球队每回合可以得到1.22分。
尼古拉斯赵小四儿
· 江西无球包夹这种类似于智商税真的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