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之宝《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极其罕见的真迹之一,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出国(境)展出的文物,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中唯一一幅画作。《五牛图》作为稀世奇珍,目前仅展出过两次。《五牛图》是唐代中期画家韩滉的传世孤品,在唐朝出道即巅峰,自面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其用笔之细腻,描绘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乎可呼之欲出。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
北宋时,艺术天才皇帝宋徽宗将它收入内府并题词签字,留下了「睿思东阁绍兴」等南宋宫廷的印记。
宋元时期的大书画家赵孟頫,也曾在画上留下「神气磊落、希世名笔」的题跋。
清代,《五牛图》被收入宫廷,备受乾隆皇帝喜爱,并手书御诗:“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清朝末年,此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
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此后杳无音讯。
1950年从香港购回国。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