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长篇原创,追忆叶鹏时代那支叱咤篮坛的山东男篮(已更新)
其实,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一时心血来潮,某天在整理旧物时,偶尔翻到了上初中时写的一篇日记,那是在97-98赛季山东队主场72:62击败上海男篮,豪取八连胜登顶积分榜的时候写的。当时我已经看了两年的CBA,对家乡的山东男篮痴迷得无以复加。记得在日记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火牛男篮在这个赛季一定能打破八一不败的神话,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火牛男篮今年一定能够称霸全国。”
那个赛季,山东队确实打破了八一不败的神话,而且只差一步就实现了称霸全国的梦想,但是当时确实没想到,那个赛季居然是山东男篮历史的巅峰。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这支球队虽然偶尔能给人带来欢愉和希望,但留给球迷更多的却是一次次的叹息。但不管怎样,这支球队是我的初恋,陪伴我们这批老球迷走过了青春岁月。时光飞逝,岁月如水,翻着泛黄的日记本,往事一幕一幕泛上脑海中,忽然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打开了电脑,开始敲下了下边的文字。
这篇文章开始于山东男篮1995年征战CBA的第一个赛季,终结于1999年季后赛负于奥神后叶鹏辞职。在我看来,这四年是山东男篮历史上最辉煌的岁月,这支球队留给我们最初的欢乐,几乎都是在这四年里发生的。本人查阅了90年代不少篮球期刊、报纸,搜集了大量资料,再结合个人的回忆,写下了这篇文章,
在下知道,鲁区藏龙卧虎,有不少从90年代就开始追随山东男篮的老球迷,说来惭愧,本人虽然2006年就在虎扑注册了,但这么多年来却一直都在潜水,到现在还没有为本区做出贡献。所以斗胆献上这篇文章,就当给各位在长草期提供一个消遣吧,也希望各位老筒子能多多批评指正。
一、升降级大赛,搭上CBA末班车
山东男篮的CBA风雨之路,得从1994年男篮世锦赛说起。
参加94世锦赛的那支中国男篮是创造历史的一支球队,也就是被球迷津津乐道的“黄金一代”。他们先后击败了西班牙和巴西这两支世界劲旅,历史性地首次杀入了世界前八。这也吸引了当时全球最大的体育营销管理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的目光,他们敏锐地发现,中国具有一批颇具实力的篮球明星球员,中国的篮球商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完全可以包装成一个类似NBA的篮球职业联盟。
1994年底,IMG与中国篮协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组织一个主客场制的篮球联赛,联赛命名效仿NBA,被命名为CBA联赛。国际管理集团买断了整个联赛的经营运作权,并由国际管理集团负责整个联赛的市场包装和运作。
按照设想,CBA联赛应由12支球队组成,而当时的男篮甲级联赛也正好是12支球队。山东男篮是1994年全国乙级联赛的亚军,原本跟沈部男篮一道获得了下赛季甲级联赛的资格。但是1994年12月20日,时任中国篮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杨伯镛在全国篮球竞赛训练工作会上宣布,1995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将实行主客场、跨年度的新赛制,只有去年联赛的前八名有资格参赛。
要知道,以前的全国男篮联赛基本都是采用赛会制的,主客场制还是头一次,这是因为国际管理集团对中国篮球市场心里还没底,不清楚有多少观众愿意买票到现场看球,所以向中国篮协提出先试运营一个赛季。这就是CBA联赛的前身“八强赛”的由来。
按照规则,八强赛中排名第7,第8的球队还要跟1994年甲级联赛9-10名的江苏,浙江,以及1994年乙级联赛前两名的山东,沈部这四支球队再打一次单循环比赛,整个赛事排名最末的两支球队将会降入乙级,无缘首届CBA比赛。
那年八强赛从1995年2月份开打,4月份告一段落,排名前六位的八一,辽宁,前卫,北京,济南军区,南京军区队获得了参加CBA的资格。而排名第7,第8的吉林队和广州军区队则被迫要去打升降级大战,只有前4名球队能获得参加CBA的资格,竞争可谓是激烈且残酷。正当山东男篮厉兵秣马潜心备战的时候,离比赛还有一个月左右,却传来一个利好消息,广州军区队宣布解散,升级大战变成了5进4,原本的Hard模式顿时变成了Easy模式。
1995年7月,全国男篮甲乙级升降赛在杭州打响,山东男篮由参加过1994世锦赛的国手巩晓彬和纪敏尚领衔,实力上技高一筹,比赛中更是兵不血刃的先后以101:61战胜吉林,77:76战胜江苏,87:79战胜沈部,90:74战胜浙江,以四战全胜的战绩获得升降赛第一,与排列本次比赛第2-4名的沈部,江苏,浙江携手获得了参加首届CBA的资格,而拥有国手孙军的吉林男篮,却排名垫底,悲催地降入了乙级联赛,在蛰伏了多个赛季后才重返CBA。
与此同时,1995年乙级联赛冠亚军广东宏远和空军联航队也获得了参加首届CBA赛事的资格。
这样,CBA元年的12支球队就此诞生,按照1995年联赛最终排名分别是八一,辽宁,前卫,北京,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山东,沈部,江苏,浙江,广东,空军。
此时的山东男篮青春勃发,朝气蓬勃,队中年纪最大的巩晓彬只有26岁,其他主力纪敏尚24岁,杨文海24岁,徐长锁23岁,鞠维松25岁,替补队员邓秀泉25岁,苑晓平22岁,王大春21岁,曲建勇24岁,张晓东26岁,王龙21岁。
在CBA开打前,山东男篮又从二队召入了成志明、于仁杰、安广廷等三员小将,给球队注入了新鲜活力。这时候的山东男篮年轻有朝气,拥有国字号内线双塔巩晓彬和纪敏尚,还有前国青队球员鞠维松和杨文海,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在CBA立足的实力。
但是这支球队的最大问题,就是板凳深度不够,替补球员和主力球员差距太大,所以当时不怎么被舆论看好,当时国内媒体的主流声音,认为山东男篮在CBA的目标就是保级。
二、初入CBA,放了一颗小卫星
其实别说当时的媒体,就是山东球迷自己也不看好这支球队。
1995年的中国篮坛版图,跟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当时军队篮球队占据了整个CBA的半壁江山,因为部队球队当时收入高,待遇好,所以在职业化以前,全国顶尖的篮球人才基本都去了部队篮球队,除了辽宁队之外,地方队一直被军队篮球队压得抬不起头来。
多年的篮坛霸主八一男篮就不用多说了,拥有丁伟、苑志南、李爱军、苗源、陈照升、刘大庆、张红星等国内名将的前卫男篮实力极强,是1995年八强赛季军得主。
沈部雄狮男篮96-97赛季甚至还爆冷击败过不可一世的八一队(比山东男篮还早一个赛季),这支球队也就是现在浙江广厦队的前身。
空军联航雄鹰参加了前三个赛季的CBA,刘铁和郜树敏是球队两大核心,辅以刘德刚、胡海东、李涛、赵斌等好手,96-97赛季获得常规赛第七杀入季后赛。南京军区男篮以跑轰打法闻名篮坛,凌小龙、单卫国,肖卫国、白江这些三分好手的名字相信不少老球迷依然如雷贯耳。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当时在山东本地尤其是济南极有人气的济军男篮了。
毫不客气的说,在篮球职业化开始前的漫长岁月里,济军男篮才是山东球迷的心头肉,也是球迷们心目中山东篮球的代表,理由很简单,他们的成绩一直比山东男篮更好,到了全国大赛,能给山东、给济南争得荣誉。穆铁柱、马连民、张斌、范斌、邢伟宁这些赫赫有名的国手都是从济军男篮走出去的。
当然,提到济军男篮名宿,还不得不提到后来山东男篮的功勋主帅-叶鹏。
那时候的济军男篮,在国内联赛的地位类似三驾马车时代的山东队,经常能拿到四强,还曾经三次获得全国亚军。
据老球迷回忆,在20世纪70年代,每年春节前济南军区男篮都要与山东男篮在军区八一体育馆打一场表演赛,在那个文体活动匮乏的年代,这场比赛如同一年一度的“春晚”同样精彩,一票难求的场面绝对不压于奥运会篮球决赛。当时还是“小弟”的山东男篮每次比赛至少要输“大哥”济军男篮20分。久而久之,自然在省内尤其是济南本地积攒起了相当的人气。
记得CBA元年,山东男篮的主场放在济钢体育馆,而当山东队迎战济军男篮的时候,现场几乎变成了济军男篮的主场,甚至在山东男篮当时最大牌的明星巩晓彬罚球时,看台上都会响起嘘声,也成为了当时CBA的赛场一道独特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CBA开赛前夕,联赛运营商国际管理集团特意为参赛的12支球队设计了一批式样精美、造型卡通的队徽,也成为了CBA老球迷永恒的回忆。山东男篮选择了一只造型憨态可掬却又充满杀气的火牛作为自己的吉祥物,这个造型最经典之处,在于两只牛角顶着一只被戳破了的篮球,似乎在向列强发出挑战宣言。而国内篮坛老牌霸主八一男篮,不知道是不是借鉴了当时NBA两届冠军休斯顿火箭队的灵感,采用了一支腾飞升空的火箭作为吉祥物。此外,辽宁男篮的猎人形象,浙江男篮的松鼠形象,广东男篮的华南虎造型,江苏男篮的巨龙造型,都是CBA队徽史上的经典之作。
1995年12月10日,应该是中国篮球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CBA第1轮在国内6个城市拉开帷幕。山东男篮的CBA征程第一站是安徽合肥市省体育馆,也就是南京军区闪电队的主场。这场比赛被称为山东男篮的内线“双塔”与南部男篮外线的“三个火枪手”(凌小龙,肖卫国,单卫国)之争。最终,山东男篮笑到了最后,以94:85客场击败了南京军区队,头号球星巩晓彬交上了26分16个篮板的两双成绩单。
需要指出的是,那时候的赛制是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一个回合进攻时间是30秒,所以单场比分普遍偏低,在那个年代,CBA比赛还是Fiba通用的上下半场制,每个半场各20分钟,一场比赛只得七八十分的情况比比皆是,像现在这样单场的分动辄过百的比赛则是凤毛麟角。所以单场能拿到90多分绝对是不低了。
取得开门红的山东男篮,却要面对接下来的魔鬼赛程,对手先后是北京鸭首钢、辽宁猎人、广东宏远。这三个对手实力都要强于当时的山东男篮。
先说北京队,他们跟山东队一样,也使用内线“双塔”战术,中锋单涛,以标志性口头禅“哎吆卧槽”为球迷津津乐道,在94世锦赛曾面对奥尼尔单场拿到过22分,是当时的“亚洲第一中锋”,那个赛季的单涛,在内线的统治力和威慑力是无人能敌的,他进攻的时候既能靠力量背身单打,也能拉出来投半截篮,防守的时候更是遮天蔽日,覆盖面积极大,那时候国产内线里,纪敏尚还有待雕琢,余乐平动作笨重,王治郅稍显稚嫩,其他中锋像关德友、沈震海、赵仁斌等人更是老的老小的小难以望其项背。各队在跟北京队比赛时,只能看着单涛在内线呼风唤雨。
由单涛和另一位潜力新星巴特尔组成的北京队内线,面对巩晓彬和纪敏尚时还稍占上风,而他们的外线闵鹿蕾、刘宏威、许利民等一批球员则比山东男篮更胜一筹。所以轮纸面实力,山东队还不是首钢队的对手。
比赛过程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尽管回到济南坐拥主场之利,很想在家乡父老面前打一个漂亮的主场首秀,尽管巩晓彬拼尽全力,在北京队双塔面前拿下了28分13个篮板。但是全队得分加在一起只有51分,也就是说,除了巩晓彬之外,其他球员加在一起才拿了23分。最终的结果是51:63,山东完败。
随后面对老牌劲旅,当时国内几支超级强队之一的辽宁男篮。当时的辽宁队拥有多名国手压阵,后卫吴庆龙,李晓勇,中锋吴乃群、接军都是国家队常客,潜力新星郭士强也是年青一代后卫中的佼佼者。比赛结果毫无悬念,山东队大败而归,比分是96:78。
接下来,山东男篮回到主场,迎战去年刚从乙级联赛升入甲级的新军——广东宏远队。
提起广东宏远男篮,可谓是山东篮球迷心中永远的痛。山东男篮征战CBA至今已经25年,除了在“三驾马车”时代跟宏远队能做到互有胜负外,其他时期几乎都是一胜难求,五次在季后赛中被宏远队淘汰,2012-13赛季在总决赛中0:4被广东横扫,看着对手在家门口举起至尊鼎,更是山东球迷不愿回首的黑色记忆。
实际上,广东宏远的起点并不比山东队高,他们是90年代初才正式组队,由青年民营企业家陈海涛一手创办的。1993年前后,他们重金把刚刚退役的国手张勇军、李春江、黄云龙招致麾下,随后又挖来了河北队1990年拿全国冠军时的主力马永忠,郝焕新,吉林男篮主力中锋关德友、李青山等人,1995年夏天,刚刚解散的广州军区男篮外线神投手,组织后卫李群也来到了宏远男篮。几乎全部是过气老将和退役国手,这就是广东男篮最初的班底,
但是,作为国内第一支俱乐部球队,广东男篮展现出了企业化运作的巨大优势,在用老将打天下的同时不断从全国各地网罗有潜质的新星,组建后备梯队,敢于锻炼新人。可以说,广东队是CBA早期那批球队里新老交替最成功的和最完美的,仅仅三四年后,杜峰、朱芳雨、宋希、黄勇这批年轻人就走上了CBA的舞台,并成为了主宰未来CBA的新生力量。
话说跟宏远男篮这场比赛是笔者看的山东男篮的第一场比赛,这场球是山东有线体育台现场直播的。前三轮比赛中,广东队已经展示出不俗的实力,在主场跟八一队杀的难解难分,最后仅仅输了7分,这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非凡的成就了。跟山东这场比赛,一开始,局面就成了一边倒,经验丰富的广东队上来就打了山东一个20:4,随后的山东男篮一直在苦苦追赶中。而这场比赛似乎也成为了未来数十年里山东队跟广东队比赛的一个缩影——开局挖坑,此后不断填坑,终于功亏一篑。
这场比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纪敏尚,这位当时国内篮球界非常看好的年轻中锋,上一场在面对辽宁队的接军和王守强这对强硬内线组合且毫无惧色,全场砍下22分的他,此次面对着比他大13岁的老前辈关德友,似乎被对方的资历震慑住了,篮下无人防守的空篮居然投丢了数个,打满全场比赛只拿到5分,让人大跌眼镜。山东队最终以69:72主场告负。
第5轮,山东队做客南京挑战江苏队。当时的江苏男篮基本就是胡卫东的一人球队,尽管他当时是亚洲第一小前锋,有中国乔丹的美称,但是队友实力太弱,尤其是在唐正东出道之前,内线实力极为薄弱,几乎是CBA倒数第一。而内线却恰恰是当时山东队的最大优势,所以那时候山东队打江苏队基本就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山东队当时的主教练赵选民要做的,就是布置组织后卫鞠维松把顺利把球传到内线双塔手中,靠巩晓彬和纪敏尚的个人能力解决对手,几乎不需要制定什么多余的战术。
这场比赛山东队兵不血刃,72:61客场大胜。
接下来,山东队回到主场,遇上了当时篮坛的巨无霸八一火箭队,选择了战略性放弃,尽管济钢体育馆这场比赛全场爆满,几千人不遗余力为山东队助威,但是主帅赵选民还是雪藏了巩晓彬,保存体力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那也是早些年山东男篮对上八一队的一个惯用套路,因为对手实力实在太强,上主力也打不过,不如锻炼锻炼年轻球员。
结果这场比赛却让一名平时默默无闻的球员大出风头,他就是小前锋徐长锁,此前不怎么显山露水的他这场比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空间,面对国内数一数二的防守悍将张劲松,居然连突带投拿到29分。
前6轮战罢,山东队只拿到2胜4负的战绩,排名积分榜中下游。而且三个主场都输了球,确实不怎么让人满意。不过那一年的山东男篮的特点是,面对比自己强的队肯定输,但是碰到比自己弱的队也基本都能拿下来。在经历了魔鬼赛程后,遇上接下来的几个软柿子,山东队这头“火牛”就开始发威了。
魔域桃源是我
· 山东如果这帖子不是精品,什么是精品?!
haxihaxi楼主
暂时先写到这儿,后面的部分正在修改酝酿中,有些地方年代久远纯靠记忆难免有偏差,还望各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