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训发展看中国足球未来走向

avatar
关注

    人口基数作为一把双刃剑一直以来都横亘在国家与发展之间,庞大的人口基数既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也让地球环境和资源配比日益衰微。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更是如此,虽然在足球领域中看似有着极大的基数作为托底,但是从事实来看,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基数却并不具备优势。老话说:看一个国家的未来就看该国的少年发展,这一论断用在行业之中也较为适用。只有年轻血液不断涌入,才能驱动行业不断向前,因此只有中国青训得到发展,才能够让国足未来一片光明。

目前国内青训现状:梯队投入两极化,俱乐部投入不达标

        青训作为中国足球的重要环节,也是世界足球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纵观近年来的顶级比赛,不少国家都存在队内青黄不接,人才不足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就在于青训基础不牢靠。多年以来,中国在青训发展这一块上不可谓不重视,但是由于国内对联赛成绩的追逐,导致了投入侧重不同,头部资金主要放置于对外引援上面,对于奠定足球发展的青训基础和足球设施却有所忽视;不仅如此,基层青训教练短缺更是一大难题,据中国足协的统计,自《方案》颁布以来,以青少年为主要培养对象的B、C、D级教练人数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基础并不牢靠,既有教练员证书又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极为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纪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青训产业难以发展,从青训中不能获得等同的经济效益也让不少投资人并不乐意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这也是不少投资人将青训认为是“做慈善”的原因。

目前青训模式:侧重不同,各有利弊

        从当前的中国足球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模式:鲁能模式和恒大模式。前者足球建校时间长,已经为各级别国家足球队培养数百名队员,为中超、中甲、 中乙各俱乐部也输送了不少年轻人才,也是国内向各级别国家足球队和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队员最多的学校,同时,其重点主要在于建立以各级后备梯队和俱乐部一线队球员经营和学校品牌经营为重点的经营模式,从而减少学校在学费上的依赖,尽力降低学费,主要以发展足球作为单项优势为主;后者建校时间较短,自2012年才开始正式面向全国招生,但是由于吸取了老牌鲁能模式的不足,重视将文化与足球并举培养,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全部 12 年基础教育,意在改变以往中国球员文化水平低下、意识层次不够的刻板 印象,高文化球员不仅社会生存能力提高,在球队中的合作表现也将有优化,而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发展难题:指示明晰,落实不足

        早在2015年,国家就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确定了未来中国足球发展方向,虽然在不少层面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是在青训这一块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发展尚不足的问题。对于青训发展的方案,中国足协早已做出明确指示,要求从2019年起,中超、中甲俱乐部至少建设U19、U17、U15、U14、U13五级梯队,中乙俱乐部至少建设U17、U15、U14、U13四级梯队,并组队参加青超联赛。但是由于侧重不同,这一方案并没有被切实执行,而是在分级上有所简化,因此对于各俱乐部来说,如何将发展道路落实到明处更需要被思考。

发展困境:人口基数大,踢球基数小

       从当前中国青训发展的困境来看,不管是优质教练的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社会监管不力还是平台质量不佳,折射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踢球人口基数的不足。截止2019年,根据中国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球员数量来看,仅有43399人,其中男足35773人,女足7726人。这一数据对于拥有庞大基数的中国来说,实在不是一个令人满足的数字。除开与各大足球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相比,对比亚洲邻国日本,差距一目了然。根据日本足协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4月,日本18岁以下青少年足协注册人数为752966人。从数据来看,日本18岁以下男足的注册人数接近中国的21倍之多,更不用提注册人数动则百万的欧洲、南非足球强国。人口基数大,但是踢球基数少,这是中国足球青训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

发展方向:借鉴强国,重塑青训基础

        现代足球实力、影响以及规模最大的莫过于欧洲五大联赛作为代表的国家,与其足球实力相对等的是对于青训的重视。因此在发展青训上面,中国也可以向发展较好的国家取经。首先是德国,搭建高质量的青训教练队伍,教练作为球队的掌舵手,是球队能够搭建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欧足联的统计,早在十年以前,德国拥有 28400 个持有欧足联 B 牌照的足球教练,持有 A 牌 照的教练有 5500 人,持有专业教练牌照的有 1070 人。

        其次从西班牙青训来看,建立青训学校势在必行。西班牙内部最著名的莫过于巴塞罗那的拉马西亚足球学校,由于学校建史悠久,为巴萨球队和其他西甲队伍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我们所熟知的像梅西、哈维、伊涅斯塔就是出自这一学校。同时巴萨更将这一学校连锁扩展,开至全国各地,这就让巴萨的青训学校在建立自己的名气之时,也能获取极大的利润。

        青年人才是足球发展的基础,不重视青训基础的建设也会让足球的发展犹如“鸡蛋上建房子”。不管是重视比赛成功的大量引援,还是重视战术高薪聘用名帅,都只是一种辅助方法,最终还需要回归到对青训的重视。

 

发布于四川阅读 703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非天夜羽

社会问题不是足球问题,除非在政策上有所偏向,人员数量是最终的问题。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美颜盛世敲你家窗户

· 辽宁

反正大连这边,很多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全都是请的外教,我家周围我见到的三家少儿青训全都是外教,教练有荷兰的有西班牙的。不过国内有大连这样足球氛围的城市还是少数。顺便说一句,今年足协瞎折腾,取消了冠名权,死了一大批中小俱乐部,而这些中小俱乐部 他们是中国足球的毛细血管,因为有了这些俱乐部的存在才使得那些踢球的孩子有一个上升的通道,这些俱乐部都死了,很多孩子的踢球路也断了。你比如说我孩子从小踢球,家附近有个中超和中甲俱乐部,孩子踢到10来岁还踢的不错的话,家长可以咬牙支持孩子继续踢下去。可中小俱乐部都死了,家长不可能放心让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到几百公里几千公里之外的其他城市去让他闯荡,而家长要陪着去的话这个成本太高了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