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孙子为啥都叫子?这个子是什么意思呢?

关注

提起古代的圣贤来,一般人都会想到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孙子,墨子等等。但说了这么多年,很多人却不知道为啥总要给他们加个子字。

这个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子代表着初生,就像是种子一样,代表着开启智慧一类的说法。比如说子时,就是阳气初生。这个说法也不能算错,因为子这个字代表的正是植物发芽的样子。不过,子称号的来历却和这个关联不大,这是最早创立文字的本意,而不是诸子的子的来历。

还有人说,子是尊称,就像是先生一样,代表世人对他们的尊敬。其实呢,这个说法有点道理,却并不很准确。

孔子问道老子

其实这个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商代之前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爵位分好几个等级的,一般常见的爵位是五等:公侯伯子男,这个爵位等级的源头也不可考了,但通过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最低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爵位等级制度了。后来历史上爵位划分有变动,但大部分时期也没有脱开这几个等级划分。

而在商周时期,帝王是不册封爵位的,他们代表的是人之主,称谓人王。而三皇五帝是超越人王的存在的。在文字构架本意中,皇是星辰之主的意思,帝是神鬼之主的意思。也就是说,皇帝这个词,代表的是时空的主导者,比人王范畴要大的多的多。

能够称得上皇帝范畴的,恐怕还真只有玉皇大帝才能与之符合。那么,始皇帝的心有多大,你应该能理解了吧?

而在唐虞夏商周几朝,当时的国主不会称帝称皇的,他们最高的称谓是人王,不是帝皇。而在商朝时期,有些时候会在国君名字前面加个帝,比如帝乙,帝辛,这也不是代表他们他们达到了帝的层面了,而是一种尊称。

现在有很多人在传扬说商纣王帝辛是最后一位人皇,这个说法听听就可以了,不要当真。他们的最高地位就是人王,远远达不到皇帝的层次

而我们的三皇五帝,之所以能够达到皇帝的层次,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沟通天地,察通宇宙,甚至能够做到主导未来,比如伏羲创立的八卦,就是察通宇宙的表现。这也是他们能够被尊为皇帝的原因之一。

伏羲通天地

而后期的所有帝王,都远远做不到这些,那里还能够和三皇五帝相比呢。所以呀,他们的地位最高也就是人王,是国之主,人之主。他们的职责是管理人间,调和好人类和万物的生存就可以了。

而到了后来,太多的皇帝都把自己当作天子,却远远做不到像尧舜禹汤一般的思想境界和管理水准了。也就是说,完全名不副实了。并且,还有自称是天皇的,越来越逗了。

可历史呢,就在权势的推动下,混乱了太多的秩序规则,王,本来是人类管理者最高的称谓范畴,反而变成了爵位了。而公侯伯子男五爵,地位也随之降低,变成了赏罚的手段了。

真实的古代实情,我们现在不可实考了,只能从历史点滴的记载来了解了。五爵位的地位实际应该是非常高非常高的。

能够得到公爵地位的人,在上五朝(唐虞夏商周)时代,是极少极少的,那是几乎可以与王并驾齐驱的存在,有自己的公国,自己的管理方式,自己的文化类别。

周朝立国时候册封的公国也不多,都是对立国有着极大贡献的人,比如周公鲁国,商后裔的宋国等三恪之国。而伟大的姜子牙,也才册封了一个侯爵。并且,周文王祖先从夏朝继承下来,也才是一个伯爵的。

而大部分册封的爵位,是侯爵和伯爵。这些都是对立国有大功的人,才能够得到一个侯爵或伯爵的爵位,而一些其他的战将或者功臣,只能得到子爵或者男爵的地位。普通的士兵,能够领到工资或者有个名分就非常荣耀了。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爵位该是多么的难得了吧?

这几个一个真公爵都没有

不过,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太多的东西就混乱了,周朝后期,太多的诸侯国看到国王失威,自行升爵,从男爵升子爵,从侯爵升伯爵,更有甚者,从无名分直接抢到王的称号。爵位在这种状态下,也就慢慢的不值钱了。太多的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地之内自行封爵,导致了子爵,男爵成了赏赐的工具了。

因此呢,在周朝时期,有点功劳,有点影响的人都能混个男爵当当,恰似今天的教授专家的称号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等为了能够得到男爵位,那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蝇营狗苟。比如有些人自行推荐去诸侯那里展现自我才华,献计献策等等。这样下来,男爵也就不难得到了。

估计路上一见面,看到气质比较好的,穿的比较华丽的,稍微有点排场的,你上去叫一声男爵,大约十拿九准了。越到后来,男爵常有,估计有一点功劳或者贡献,甚至能够认点字,都能够混个男爵了。

这种情况下,那么,水准更高一些的,或者地位更高一些的人,得到子爵也就不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了。

只不过,在百姓中,没有较大贡献的人,得到子爵也还是很困难的事情。或者说,普通百姓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恐怕也就是子爵位了。侯爵伯爵公爵,在民间那是几乎不可能见到的人物,也是普通阶层不敢奢望的层面。

所以呢,在百姓范围内,能够得到子爵的人,那也类似于高高在上的存在了,就像后来的科举,能够考中进士一类差不多了。百姓之间如果说碰到拥有子爵位的人,那必然也是要非常尊重,相当谨慎面对的。

这些人,那都是能够接近管理中心,拥有超高智慧,比较大的功劳的人才能得到的爵位的。或者类似于现在的院士一类,或者国家政策分析者等一类吧。那可是非常崇高的存在的。

正因为这样,一般人在见到这等人物的时候,称呼一声某某子,那可是很高的荣誉了。当这种态势成为习惯时,在见到具有类似状态的人,称呼为子,也代表了世人对其的无上尊敬了。

由于后来王家式微,造成了爵位的混乱,子的称呼,也失去了其最初的本真,不再强行成为官家的地位层次分别机制,慢慢的成为一种敬称了。

而孔子,老子,孙子,墨子等诸位圣贤,在历史上应该是没有实际得到子爵的封赐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高,影响大,类似于之前能够得到子爵地位的状态,世间也就慢慢的用子的爵位来代称了。

这也是为什么圣贤们都被称呼为子的原因了。

历史区孙武孔圣人
发布于北京阅读 30913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来个大杯冰美式

· 四川

古代尊称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叶湘倫

· 广东

楼主这么长一段在哪里抄的呢。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