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看司马迁价值取向

avatar
关注

班固著《汉书》,一个在《史记》之后,却同为史学传世之作的文学作品。其与《史记》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就是写了这样一本著作的班固,借其父亲之言,评判司马迁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

那么单从“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来说,我们可以看出一代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怎样的价值取向?又是为什么“先黄老”呢?

先黄老

何为“黄老”?“黄”即道教始祖黄帝,“老”即道家创始人老子。黄老思想即为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用了法家,儒家,墨家等诸家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一派学说。

秦扫六合,一统天下,可却止步于秦二世。西汉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如何去治理国家,避免秦的灾难,是摆在最前方的问题。于是“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他们选择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正因为这样,黄老思想主要体现在汉初的统治思想。同时,民间出现了“尊黄”的热潮。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无法完全消除“黄老”的影响力的。所以司马迁受时代和其父亲司马谈的影响,本就与黄老学说有着很深的羁绊。

前人未曾言,后人未必不可以言;前人未曾行,后人未必就不可以行。”言前人所未言,做前人所未做,司马迁将黄帝作为《史记》的开篇,力挽狂澜,歌颂黄帝,章明德,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可以看出,黄老思想甚得司马迁心意。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司马迁因伸张正义,为李凌谋公正,却被贬,他心中必然有对汉武帝的埋怨,怨其是非不分。他将心血和精神家园都建设在了《史记》之中。他一定是期盼着一个像黄帝一样的明君,发展生产,改进民生,创造盛世,造福民众,除暴安良,救民水火,亲政爱民,真正的法治公正。

在政治方面,他崇尚这种“清静无为”的治国方针。在黑暗中,他将希望融于《史记》,为后世照明。而在经济方面,司马迁熟读管仲的著作,并继承和发展了“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物,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这类学说。他认为工、农、商、虞四者应并重,以及“善者因之”。社会大同,和平公正,无为而治,此为黄老。

道是本原,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是目的。

后六经

何为“六经”?用司马迁的话来说,一定是:“《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虽说“后六经”,但实际上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极为重视六经、儒学。不仅如此,在某些人和事的评价上,基本上都以儒家仁义思想为判定标准。他多次引用先秦诸子百家的言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并且,也结合实际需要,利用自己对六经的理解,重新构造,提出了自己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看法,经世以致用。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一是明父志,二是作为历史家的责任感,三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本质上讲,他探索历史变迁的真理,揭示人的价值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发展和社会无序控制的规则。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历史进行叙述,来解答什么是“好”、“坏”、“利”、“害”,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福、祸”等辩是非的问题。司马迁认为无论时代怎样更改,作为一个人都该有道德,明是非,趋善弃恶,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和谐的社会,百姓的安康。

所以,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人文思想和价值观,以及惩恶劝善儒家思想,司马迁是认可的。他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忘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太者也。”所谓“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就是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评判,是善、是贤便赞颂,是恶、是不肖便否定。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一生所追求的价值正是趋善留名,立德、立功、立言,从而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所建树。与儒家思想略有相似。“泰山”、“鸿毛”相去甚远。

要实现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观,司马迁认为只有一条,那就是“立名”。在他看来人生在世倘若不“立名”,那生命就轻如鸿毛,一文不值。他父亲也想让他完成著作,子承父志。而司马迁也确确实实得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完成了《史记》。

君子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个人认为,略有一些偏激,但这种价值观的确在他痛苦的忍辱负重时,让他燃起希望与勇气。

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班固与其父虽说《史记》“先黄老而后六经”,但实际司马迁的思想与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间,他都认可也都批判。他爱他师,可他犹爱真理,不完全盲目于道家,也不拘泥于儒家。他所著多为黄老思想,可能也是因为“黄老”所融百家。

最后感谢有那么一个文人,在黑暗中,在嘲讽中,不忘心之所向,怀着赤子之心博爱胸襟,深沉灿烂地用浩瀚的文气、博大的内容、深厚的笔力、独特的见解,为我们献上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文献:

1.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

2. 《从史记看司马迁对儒道思想的认识》班小舒

3. 《儒家思想对两汉史学发展的影响》何悦驰-----《黑龙江史志》

4. 《求阙斋读书录.序修四库全书》曾国藩

5. 《儒学分裂与玄学产生》薛胜元-----《文学博览(理论)》

6. 《论史记写人艺术的新发展》王卓

历史区汉书史记司马迁
发布于北京阅读 4880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