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则专栏:教练皮尔洛,与现实太过遥远的梦想家
每一个球迷对于皮尔洛的下课都不会太过意外。
尤文丢掉了握在手里长达9年的意甲冠军,甚至直到最后一轮才凭借维罗纳的出色表现拿到了欧冠资格。虽然执教首秀赛季就有超级杯和意大利杯两个冠军入账,但这两项荣誉和欧冠1/8决赛被波尔图淘汰相比,人们往往只会记得后者的憋屈。
就在去年,皮尔洛为了获得可以执教顶级联赛的欧足联Pro证书,向意大利足协提交了论文《我的足球》。这篇论文几乎拿到了满分,被主考官高度评价为“极具创新精神,让我想到了足球的明天和后天。”
然而,教练皮尔洛却没能熬得过处子赛季的今天。是皮尔洛的执教理念言过其实?还是尤文的阵容达不到他的要求?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究竟又是什么?一些拙见,权当分享。
【丰满的理想】
提拔自家名宿空降为主帅的例子在当今足坛早已见怪不怪,但像皮尔洛这样没有丝毫青年队和助理教练经验、甚至“无证上岗”的情况别说豪门了,哪怕在五大联赛中下游球队也非常罕见。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通过媒体读到皮尔洛的教练论文,初次窥见过去并不为大众所知的理论世界。然后再结合这赛季尤文在比赛里的具体操作,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来解读豪门主帅的战术思路。
在皮尔洛的论文里,他提到自己的足球灵感来源于下面几支球队:克鲁伊夫的巴塞罗那、范加尔的阿贾克斯、瓜迪奥拉的巴塞罗那、安切洛蒂的AC米兰和孔蒂的尤文图斯。
最后两支球队都是他球员时期的亲身经历,而通过前面三支球队的名字,你基本就能猜到他想要的足球是什么样子。因此,那篇论文除了纯理论之外的实操内容大致可以分为防守、控球和进攻三个部分,其中超过一半的篇幅说的都是——控球。
我们还是先来聊两句防守。就像其他意大利教练一样,皮尔洛将防守视为比赛的基础,而他总结出的两阶段理论也基本符合现在的足球潮流。
第一阶段:球权丢失时第一时间前场逼抢,大量球员内收中路并且绕前截断传球路线,引导对方把球传向直接威胁较小的边路。
第二阶段:如果对方边路推进阵地战,强侧边路球员去盯持球人,小禁区留给门将,大禁区里的其他空间分为六个区域。这些分别交给双中卫、双中前卫以及弱侧内收的边后卫与边前卫,来各自负责传统意义上的区域防守。
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理论就是为442量身打造的。而尤文球员比赛里无球防守时的实际站位,也基本上符合这个阵型。
但在防守成功拿到控球权之后,尤文的中后场就将开启一轮循环换位。右后卫达尼洛居中形成三中卫,防线其他人随之顺时针移动,直到左前卫内收成为肋部的攻击手。
于是,此时整体阵型会变成352。
阵型变化自然不是为了炫酷,而是为了达到皮尔洛控球阶段的核心原则:菱形站位+循序推进。
具体来说,控球的那名球员将作为菱形的基底,身前三名球员和他形成一个菱形。两侧的队友距离相对较近,纵向的接应队友位置相对较远。比如下面这张图,无论控球的是拖后的达尼洛、前提的博努奇还是中路的拉比奥,你都能清晰地看见一个又一个菱形。
菱形站位形成之后,皮尔洛并不要求强行快速推进,而是首要求稳。如果对方球员站位较好,那么就把球传给两边的近端队友,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慢慢调动防守。如果对手防守站位被搅乱,再抓住机会直塞菱形顶端完成纵向推进。
这套控球理念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球一步步传进对手两条防线之间的区域,这里被皮尔洛称为“Finishing zone” 。而在通过突然提速把球推进到这一阶段后,皮尔洛希望接下来的进攻能在保持高速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下列部署。
——两翼各留一名(仅且有一名球员)尽可能拉开宽度,另外三名球员各自占据左肋、右肋和核心中路的纵向区域,阵型临时变成五名攻击手一字铺开的325;
——这5名进攻球员并不严格限制角色安排,中锋可以拉边、边锋可以内收进行各种换位,“我始终坚信30米区域是天才球员的舞台,我喜欢给他们自由度去创造机会”;
——无论是通过边路传中还是中路直塞的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在快速传球+突然前插里攻击纵深(Depth),然后收获进球。
以上,是皮尔洛在论文里提出、并在这赛季意甲里付诸实践的战术理念。从概念基础到前因后果,从引经据典到逻辑自洽……绝对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唯一的问题是,结果却完全无法让人信服。
【骨感的现实】
本赛季,除了意甲揭幕战3-0胜桑普等少数比赛,尤文在大部分场次里的表现总是给人一种与上述理论似是而非的奇怪感觉。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场没有一个球员皮尔洛,然而事实上你看教练皮尔洛的这套体系,根本就没有安排一个类似于当年自己的核心角色;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尤文球员的战术执行力不够,但你从前面各种比赛截图可以看出,他们从防守到进攻基本上都满足了皮尔洛的要求。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我个人觉得或许可以归结于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跑动细节严重缺失。不知道其他尤文球迷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反正我在看这赛季比赛的时候经常会想起略有些遥远的2009-10。
那个赛季,尤文扶正了球队名宿、之前在意大利国家队当助教的费拉拉,然后以当年并不算便宜的合计5000万欧元买来了迭戈和梅洛。
理论上,那应该是一支阵容均衡、结构合理的球队。然而比赛真打起来,少到可怜的无球跑动、走着踢球的懒散态度、打哪算哪的随缘进攻……久而久之最后高度压缩,后场无限长传找中锋,阿毛里甩甩秀发争个顶、再躺着伸伸手抱怨犯规,一个回合就这么交代了。
现在的阵容自然比当年强上太多太多,却仍然出现了一些相同的影子。
哈维曾经说过:“传控的基础是跑动。”他自己也是巴萨梦三跑动距离最多的球员,每场基本1万1起步,动不动就上1万2。这个跑也不是瞎跑,而是不断观察场上局势和双方球员位置调整预判,跑到让队友能舒服传到的接应点。非常能跑的哈维,再加上当年也很能跑的伊涅斯塔和布斯克茨,让巴萨的中场流动变化却能保持统一。
这种跑动能力从何而来?一方面是他们从青年队开始就是这么踢的,另一方面就是教练在训练里反复安排的各种演练。这两方面经验逐渐积累成为习惯,再去实战里形成了套路。
可无论是上赛季的萨里,还是这赛季的皮尔洛,他们麾下的尤文球员始终没有形成这种无球跑位的整体习惯。缺少了流动性的传控,注定都是传而不控,或者就是无限回传。
进攻里的跑动和配合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梅西弧顶挑传阿尔巴然后倒三角,还是本泽马拉边立刻给C罗送出肋部斜塞,肯定源于训练里早就重复了无数次。皮尔洛说“要给天才球员更多自由”,结果我们真的看见这赛季尤文锋线上满溢的全是自由,打完整个赛季也没谁能总结出几个惯用的套路。
不是说球员们都没好好练,也不是说皮尔洛当真在训练里什么都没管。而是战术理念融入比赛的过程里,需要大量的训练细节来进行填充。皮尔洛和他的团队在这方面欠缺经验也缺少理解,最终不是库卢那样到处乱窜,就是本塔库尔那样过于死板。
第二,球员特点和战术不匹配。大部分新手教练都会在起步时选择先延续前任的体系,慢慢寻找出自己的风格。但皮尔洛有着自己坚持的开创性想法,再加上前任萨里也不成功,于是这批尤文球员短时间内不得不第二次强行适应新体系,从而产生了更多的不匹配。
后防线上传球最好的是博努奇,但他擅长的从来都是反击长传而不是短传出球;中场阿图尔控球+拉比奥推进+拉姆塞串联,看起来能够各司其职,但在皮尔洛的体系里需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传控能力;麦肯尼和库卢都是需要打磨的原石球员,但他们在不断变化的角色里迷失成了球权黑洞;锋线上C罗和莫拉塔也完全不搭,两个人同时出场完全打不出皮尔洛在最后30米想要的速度,只有分别上阵才能避免死亡停顿。
于是,除了拿到意甲金靴的C罗之外,尤文这赛季进攻里的亮点只有左路小基耶萨的突突突,以及右路夸德拉多的传中接传中。因为前面说了边路有且只有他们一人,中路乱成一锅粥的效果还不如他俩直接单干。
至于赛季前半段还算坚固的防守,后来也由于控球和组织迟迟不见起色带来了自信的缺失。传球失误就像病毒一样传染到了整支球队,什琴斯尼、库鲁舍夫斯基、本坦库尔和阿图尔……这是一个对于豪门来说长到离谱的名单。
总之,现有的阵容并不能直接符合皮尔洛战术理论的要求,他又缺少战术调整和球员指导等细节方面的经验。球队在无法控场和丢失信心里陷入恶性循环,成绩还不如上赛季的萨里。
无力填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皮尔洛的第一段执教经历遗憾落幕。
【得不到的新欢】
很多人都说:错的不是皮尔洛,而是突然把他选到这个位置的高层。我在去年官宣之后也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应该是《启用皮尔洛,可能是尤文最大的一次豪赌》。
我勉强可以解释尤文进行这次豪赌的理由。
无论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尤文近些年的财报,都会从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里了解到他们的压力山大。意甲整体环境的不景气,决定了斑马军团在比赛日和转播权收入方面的提升空间相当有限,想要发力只能寄希望于全球商业收入的增长。
然而这谈何容易。意大利语在英语和西班牙语面前只能算是小语种,尤文和意甲的比赛节奏又相对较慢……哪怕数年意甲霸主、阿莱格里带队两入欧冠决赛,他们在收入榜上仍然只能艰难守在前10左右。别说皇萨仁和曼联了,就连利物浦和热刺都追不上。
在足球经济高速膨胀的时代,这几乎意味着与欧洲顶级的差距将被不断拉大。于是接下来几年,你可以在尤文各方面的操作里读到背后都有着同样的目标。
——改队徽,以极简风来打造跨出圈的品牌效应;
——签C罗,为了欧冠王者也为了他的顶级流量;
——换教练,因为阿莱格里的大保健越来越催眠;
——搞欧超,和皇马巴萨抱团到今天都不愿放弃。
解雇阿莱格里之后,尤文与许多崇尚进攻和传控的大牌教练传出过绯闻,其中甚至包括了瓜迪奥拉和克洛普这样的名字。兜兜转转,最后还是选择了意大利教练里风格最为接近的萨里。
萨里对于球队的改造并不成功,完全没有达到尤文想要的快速流畅更加吸粉的效果,哪怕守住了意甲连冠也只能下课。随后又在报纸上和齐达内等名帅联系到一起,但最终启用了刚刚上任U23主帅、连一场比赛都还没带过的皮尔洛。
选择皮尔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的战术理论看上去很美,符合尤文想要转型“美丽足球”的诉求;另一方面你想想,要是真能赌成功,这么一个“传奇球员零经验转型战术大师”的故事,能带来多少赞誉和流量?
但这毕竟是风险极高的豪赌,而且还和其他操作产生了矛盾。教练往往比球员更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就算俱乐部愿意牺牲成绩慢慢培养,可之前付出那么大代价签下33岁的C罗,不就是为了短期能在欧冠更进一步进而打开全球市场吗?
赌输了的尤文回头发现,自己花费两年时间还是得不到“美丽足球”这个新欢,于是再度迎回阿莱格里这个旧爱。
【最合适的旧爱】
阿莱格里和萨里或者皮尔洛在战术层面上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他不怎么执着于某一个体系,而是非常擅长用手里现有的牌拿捏出一套合适的东西。
之前执教尤文的五年里,他基本上每个赛季都要面对关键主力流失的局面,然后开始重建。开局有时顺利有时低迷,但差不多半个赛季之后,你就会发现一切重新稳定了下来。有意甲冠军保底,也有欧冠决赛这样的惊喜。
16-17赛季,阿尔维斯来了之后改打433失败,他捣腾出了曼朱基奇左前卫错位争顶、迪巴拉打9号半自由人的4231,球队回到正轨。
17-18赛季,与热刺的欧冠1/8决赛,先排出一个巴尔扎利打右后卫的“3个半中卫”体系,被动时再换上利希施泰纳和阿萨莫阿两个边卫,绕过热刺疯狂的中路逼抢,强打沃克和罗斯缺席的边路,最终逆转。
18-19赛季,与马竞的第二回合又让埃姆雷-詹出任了一个时而四后卫里右中场,时而三后卫里右中卫的奇特位置,盯死莫拉塔的同时解放了皮亚尼奇,再往后就有了C罗的史诗级逆转。
这种细节处的调整,展现的是阿莱格里战术方面的造诣,也正是皮尔洛目前最缺少的东西。
肯定有人会说,请回阿莱格里实际上是种倒退,下赛季一觉醒来还是最多1-0。不过,囧叔初次接手尤文的14-15赛季其实也是九连冠里进攻最流畅的一年,后来才因为主力流失在大保健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深。我仍然愿意相信,下赛季他以全新的手牌,或许能打出更好看的足球。
但在那之前,我也不得不承认去年曾经对皮尔洛有过幻想。幻想他是天选之人,能够打破规则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毕竟他的球员生涯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也是他的到来开启了尤文在意甲的复兴。
也许只是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祝福皮尔洛能在别的地方前途似锦,也希望他能在积累经验后有朝一日再相逢。
等到那天,我们再陪着他和尤文重新追逐名为美丽足球的梦想。
(虎扑独家签约作者 羽则,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内德羽则说)
桥本奈奈奈奈未
· 上海我在车区看到过一个车迷评价兰帕德这样的球员派教练和图赫尔这样的学院派教练最大的区别:球员派教练的战术指导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告诉你进攻时要往哪里传,防守时要往哪里跑,更多的靠球员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学院派教练的战术指导更加具体,进攻时前场组合如何跑位,防守时具体到什么情况下伸左脚,什么情况下伸右脚等等。这点我觉得在皮尔洛身上也适用。
迟日江山暮
· 四川太长的连冠和还算厚实的阵容给了管理层折腾的信心。从头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