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大家好,今天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芡实的种植,这个芡实呢,又叫鸡头米、鸡头等,它原产中国和东南亚,在中国栽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芡实的种子(俗称“芡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芡实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芡实性味甘涩,有补中益气、健脾强精、收敛镇静作用。另外,芡实叶柄和花梗(统称芡实梗,俗称鸡头苞梗)亦为重要的时令蔬菜,炒食口感清脆,风味独特。目前,我国芡实主产区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太湖等浅水沼泽地区,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省栽培面积较大。
在种植之前呢,咱们要弄明白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芡实喜欢温暖的环境,必须在无霜期内生长,温度在15℃以上种子发芽,20~30℃最适于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最高能耐35℃左右高温,低于15℃则基本停止生长,种子休眠期能耐1~5℃低温。
芡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需充足水分,栽培上不同时期要求水深不同。发芽期宜3~6厘米,种苗期宜10~20厘米,幼苗期宜30~40厘米,营养生长旺盛期宜由30~40厘米渐增至80~100厘米,开花结果期宜稳定在80厘米左右。芡实要求光照充足,不耐遮阴。短日照植物,日照由长转短时有利于开花结实。栽培品种对日照长短已不甚敏感。芡实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营养方面要求氮、磷、钾并重,开花结实期需较多磷、钾,要多施肥。
好了,下面呢,瑶瑶我就个大家讲一讲这个芡实的栽培技术吧,南芡一般育苗移栽,春季播种,夏季定植,秋季多次采收;刺芡一般直播,春季播种,秋季一次性采收。瑶瑶我将具体的步骤都归结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1)种苗准备。①催芽:长江流域,早熟品种紫花南芡于3月上中旬、晚熟品种白花南芡于4月上中旬催芽。取出贮藏越冬的种子,漂洗干净,置浅盆中,清水浸泡。水深以浸没种子为度,经常换水。保持昼温20~25℃,夜温15℃以上。10天左右,大部分种子发芽(露白)后便可播种。②播种育苗:播种苗床要求地面平整,无杂草,且避风向阳。将已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每平方米300粒。灌水10厘米,随芡苗生长逐渐加深至15厘米。
(2)移苗假植。播种后30~40天,至5月中下旬,幼苗具2~3张小叶时,移苗假植。假植苗床要求平整、肥沃、无杂草,瘦田可施适量基肥。从播种苗床将幼苗带籽掘起,轻洗附泥,小心分理,顺齐根系。假植行、株距均为50~60厘米,深度以种子、根系及发芽根入泥为度,切勿埋没心叶。初期保水15厘米,后逐渐加深至40~50厘米。
(3)整地定植。选水位平稳,流速小,肥土层厚达20厘米以上,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且N、P、K三营养元素并重,水深易于控制的田块。深耕2~3次,耙平。定植前按2.3米左右见方的行株距开穴,每亩120~140穴,每穴直径1米以上,深15~20厘米,呈锅底形,同时清除穴内外杂草。
按每亩50千克均匀穴施腐熟饼肥。6月中下旬当芡实秧苗长到4张圆叶,大叶直径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从假植苗床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叶,勿使泥污叶片,顺齐摆放,并保湿、遮阴防晒。要随起苗随栽入穴,并防止定植过深,泥土“窝心”,影响植株生长。
(4)田间管理。定植时水深约30厘米,成活后逐渐加深至40~50厘米,及至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初期,加水深至80~100厘米。若遇涨水,应控制在1.2米以下。开花结果后期,水深降至50~70厘米。定植后7~10天查苗,补齐缺株。之后,除草、培土3~4次。
施肥的话,每亩追施50~100千克腐熟粪肥、10千克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肥,以株为单位施于新叶下。开花结果期,于晴天傍晚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1%硼酸混合液,共2~3次。病虫害防治的话,芡实主要病害为炭疽病、芡实斑腐病和叶瘤病。瑶瑶我建议大家应优先选择农业措施,主要措施为合理轮作,不偏施氮肥,这个嘛,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瑶瑶我这里就不多讲了哈。
除了那个南芡之外,瑶瑶再给大家多啰嗦一下刺芡的栽培技术吧,刺芡的栽培比较粗放,多在水面大、劳力紧的情况下种植。一般在春季当地平均气温10℃以上时播种,长江流域常在4月上旬条播或点播。直播水面应预先对水下土面略加平整,播种时水深多在50厘米以下,划小船或木盆进行条播,行距2.5米,落好距0.5~1米。如水深在30厘米以下,也可进行点播,每亩用种量1.5~2.0千克。
黄浦江学者
· 上海湖里好多野生的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