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CBA总决赛上张镇麟的补扣为什么不是干扰球违例

avatar
关注

JRs大家好!我是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委员曾洪涛博士,目前担任路人王裁判与规则问题顾问。

 这是抖音短视频上的一起案例:

案例中的队员起跳尝试完成扣篮,在将球扣向球篮后,球并未直接进入球篮,与此同时球员一直大力悬挂在篮圈上造成球篮的晃动,随后球进入球篮。

在这条视频的评论中,也有很多朋友提到了CBA总决赛上张镇麟的补扣绝平的案例: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两起案例是否构成了干扰球(干涉得分)违例。

根据《篮球规则》31.2.4中第五小点的描述:队友使篮板颤动或者抓球篮,根据裁判员的判定,这种手段已妨碍球进入球篮或者使球进入球篮时,干扰得分发生。

那么我们来看第一个案例:队员先抓住篮圈,而后再试图将球扣进球篮,抓球篮的动作显然造成了球篮的晃动并使球进入球篮,因此上述案例应是一起干扰得分。

 而张镇麟的这个案例:队员尝试将球扣进球篮,球先触及篮圈后,附带地抓到了篮圈,而这整个动作,根据裁判员的判定,应是一次扣篮的整体动作,因此不应是一起干扰得分。

 再来分享一起之前大家争议较大的队员抓球篮造成球篮晃动并阻碍球进入球篮的案例:

(防守队员是否有手部的犯规接触不讨论)案例2中的进攻队员扣篮的整体动作造成了篮圈的晃动,随后球从球篮中弹出,在国际篮联的规则下,这并不是一起干扰得分的发生,此时球未中篮,比赛应继续进行。

因此并不是球员只要“使篮板颤动或者抓篮圈”就是干涉得分发生,如果队员类似的扣篮动作是整体动作,在完成动作时附带地抓了篮圈,那么这种情况不应该被认定为干扰得分的发生。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干扰球案例:

 ①进攻队员将球扣进篮圈后,球砸到自己头部随后球弹出球篮:

不符合干扰得分和干涉得分的任意一条,球并没有完全穿过球篮,不计得分;此时球也不成死球,比赛应继续进行。

 ②进攻进攻队员将球扣进篮圈后,球砸到防守队员头部随后球弹出球篮:

防守队员干扰得分,《篮球规则》31.2.4的第四小点:当球在球篮中,防守队员触及球或球篮,从而阻止球穿过球篮时,干扰得分发生。

至于除第一个案例外,为什么其他案例中只讨论是否干扰球而不讨论是否得分有效,在我的上篇解析贴关于球是否中篮的判定中已经详细讨论过,有兴趣的JRs可以查看。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曾洪涛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委员,武汉体育学院客座教授,目前担任中国篮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常委兼规则组组长,中国篮球协会纪律与道德委员会委员。

2011年被批准为篮球国际级裁判员,2012年被批准为篮球国际级技术代表,2017年被批准为国际篮联技术监督,是我国第一位篮球国际级技术监督。

曾洪涛曾执裁6个赛季CBA联赛,目前担任CBA联赛技术代表和WCBA、NBL联赛裁判督导,并在CBA、WCBA和NBL联赛裁判培训班主讲篮球规则和规则解释,是国内篮球规则领域的权威,自2019年5月起担任路人王裁判与规则问题顾问。

 

CBA专区张镇麟
阅读 13528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Wonsen

· 广东
眼华缭乱你扣篮不碰篮筐?哦!你扣不了。
GIF
收起

你会扣篮是吧,那我问你,你扣篮抓筐的时候球在篮筐上面还是下面呢。

亮了(76)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zwcpack

· 新南威尔士

第一,请问曾博士,整体动作这条规则在哪里可以找到?请让我们学习一下;第二,这球明显是已经弹框出来了,按规则已经算是一次进攻完成,之后的挂框应该算是干扰球违例,而且也导致球碰框后入篮,很明显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判

亮了(122)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