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三段式航线,你怎么看?
以下是我在另外一个帖子中的回复(个别字修改),之前没看视频,根据一个jr的贴图文字我这么理解,后来看了视频,更正个人理解:
【释义】此部分更正时间6.17/17:41
一条航线分三段,根据排名优先选择航段。选择航段之后,必须再比航段内跳出。
比如第一名选择航段2,第二名选择航段1……从第6名开始,可能出现某航段被提前选完的情况,那么剩下的队伍也就同理依次选择剩下的航段。
【延伸疑问】此部分新补充 17:46
1.在航线确定前盲选还是先告知航线再选择?
2.选择完之后是否可以知道其他所有战队的选择?
3.跳伞过程中是否显示剩余人数?
【目的】联赛方这个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战队可以更频繁地更换不同跳点。
【结果】这样直接带来的好处是:“跳点默契”很可能会被打破,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圈”对比赛的影响,比如跳点的“穷与富问题、”“进圈顺位问题”等等,同样,你就更难判断你的邻居是谁了,不确定因素将会更多,发生撞点的概率可能也会更大。
【本质】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将“固定”跳点带来的附加优势转换为更需靠实力争取的排位优势,让比赛更具有公平性和竞技性。
【结论】综上,我认为能提出这个想法,说明赛事方对现在的比赛现状的理解是很深的,个人认为是好的尝试。
(至于效果,要看这次平衡被打破后可能会重新建立的某种新的平衡和“默契”,多少还会有,程度问题。)
【PS:趋势】
1.模式化运营思路需要调整,对指挥的要求更高,临场应变能力会更重要,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灵性”指挥;
2.战队需要熟悉全图的跳点,“四海为家”的生存能力可能会是对强队的基本要求;
3.遭遇战可能增加,近战以及配合协同的重要性会进一步体现;
------------分割线-------------
我看帖子看到反对这个航线机制的人很多,在反对的观点中有个主要观点认为这会压缩战队的运营空间,降低比赛观赏性。我认为这个观点混淆了两个概念,运营空间与运营能力。
1.什么是“运营空间”:我认为在这有一种运营空间是个四维概念,分解开我认为就是看时间和空间(三维)两个变量,有任何一个变量的压缩都会压缩战队的运营空间。
比如时间压缩,头两圈刷圈的加快,可以说是压缩了战队的运营空间;或者比如横向对比沙漠与雨林,在刷圈机制一样的前提下沙漠的运营空间就比雨林要大,直白理解就是密度问题。
2.运营能力:不必解释。
根据以上,如果刷圈的机制没有发生变化,讲运营空间被压缩的说法就说不过去了。前期遭遇战可能会增加,前期掉人可能会加快,但这怎么就压缩运营空间了呢?
其实这恰恰是要求指挥不能模式化运营了。固定的跳点带来相对固定的进圈路线,对周围的战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就是有时候有个战队大绕圈找到进到一个好点就会被视为“神运营”的原因,因为他的路线“非常规”。
改变之后呢?指挥每一把都要为跳点的选择作出快速的反应,在飞机上的过程就是15支战队博弈的过程,这是在之前的航线机制下所欠缺的,航线出现的那一刻所有人就进入紧张之中,我认为不管是对选手和观众,还是赛事本身而言都是更有好处的。
原过程:出航线——判断是否可抵达跳点——老家或备点——落地——找车/物资,在一圈的遭遇是不多的,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的搜物资发育……
现过程可(不确定航线是否先出):出航线——【选点】——跳点——找车/物资。
这个过程中,选点将成为关键环节,这将会是一个需要快速反应和博弈的过程,这也是我前面疑问中为什么问是否可以看到飞机剩余人数的原因。
因此,航线机制的改变,不是压缩战队的运营空间,而是更加看重战队的运营和协同能力。
而原来某些战队因为跳点带来的优势却被削弱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是让比赛变得更有竞技性和公平性,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还是那句话:越未知越有趣。
【题外话】:我真的很同情一些阴谋论患者,你们看比赛的意义在哪里?
理性讨论
luowii
· 上海在我看来这无疑是饮鸩止渴的一种方式,纯粹只为了短期的游戏热度和话题性,而忽视了对于俱乐部的长期运营。首先是跳点和战队相连能够形成共通记忆,有利于战队运营,比如在端游,你看着17就知道p城,看着4am就知道学校,那么以后在赛事宣传或者战队宣传上,这都是很有力的一个点。现在在pel之中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偏向固定的跳点记忆,那么为什么要强行改变呢?以后排除了固定跳点,人们在回忆战队的时候还能记得多少?官方认为,一个普通粉丝是更容易记住固定跳点,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懂技战术,他们打的是快进圈慢进圈打圈边占中心?其二是,这种新赛制比原本的赛制,更容易导致强者越强,弱者更弱。pel本就有这样的赛事规则,15名后的队伍很容易滚雪球,越打越差,越打越上不了场,甚至出现一个赛季只打四天比赛的情况。现在加上了新的航线规则之后,更是出现了新的不可控因素,滚雪球的概率继续上升。所谓的根据成绩先后,好的队伍总有优先选择航线的权利,这也是有悖于电子竞技常识的。第三,新赛制出现之后,是对联盟中“经验”老将,以及指挥型选手的史诗性削弱。原本老将和指挥可以凭借自己队伍信息的记忆,在信息收集之后寻找出最适合自己队伍的进圈路线和时机,因此敢于做出更加大胆的进圈选择。而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队伍选择打圈边,打劝架,而不会使用头脑去思考路线。当其它热门电竞赛事都在强化指挥型头脑型选手价值的时候,pel这里却想强行纠正对于电竞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只要打架只要劝架,不需要头脑不需要指挥,我们只要枪男,干就行了。暂时写到这儿吧。
臭屁文W
· 北京说白了就是人为干预让职业比赛更像rank局,因为打rank就是每次乘机的人喜欢的跳点都不一样,极有可能发生落地roll点或者是几个固定刷车房区的抢车大战,因为rank局每把人不一样是不会有什么默契默认各队跳点的,这样落地的戏剧性冲突更多也更不可预料确实是会更精彩一些,说实话之前的固定默认跳点时间长了有点审美疲劳了,而且就算是roll点两个队也是在训练赛就私下确定的要不要roll,或者比赛当天私下约定一下roll不roll点,这种roll点别说选手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就连解说甚至观众都了然于胸了,唯一不可预料的只是谁赢,现在新规则下连哪两个甚至几个队会选择同一落点都是不可预料的了,想想就刺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