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32/35/亚瑟士NOVA SURGE长测对比

avatar
关注

感谢jrs参与,兑现承诺测评走起

论文警告!

本测评全文5000字左右,不适合短频快选手观看!

声明:

一、本文只对比分析球鞋性能,不提供购买建议。

二、千人千脚千打法千场地千喜好,请理性参考。


        前言:本想把驭帅14䨻加进来做个中、美、日顶级实战鞋横评,但14䨻自己没买(那价格实在下不去手)只穿过朋友的打过一次半场,感觉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固只做这三双的吧,14䨻我能体验到的优缺点我会在总结里带上。AJ32、35是43码半透明水晶底款,亚瑟士Nova surge(后文简称NS) 43.5码正常楦。35和NS实战50小时以上,32穿着频率大概是前者的一半。其他参考项见链接文章。

https://bbs.hupu.com/43665068.html

一、初体验

       矬子里拔将军NS>32>35。确切的说三者刚上脚体验都不咋滴。

       32:极致的鞋面包裹和后跟锁定,初上脚给我的体验却不怎么友好,穿脱困难、脚趾脚面压迫感极强,足弓略顶,中底软弹但很僵硬,后期虽然穿开一些,但也算不上一双舒适的鞋。鞋子较沉且上脚后重量存在感较强。

       35:初体验最拉垮,唯二的优点是鞋面的舒适度还不错,重量适中,但网络盛传的“夹、顶、磨”一项都没落下,中底脚感也平平无奇,以至于专柜试穿后一度放弃购买了,但后期极具反差的表现让我庆幸还好没错过。

       NS:刚上脚挺无感的,前掌略挤但长度又偏长,略压脚背,包裹的一致性很好,重量分配均匀,虽然也比较重,但上脚后重量的存在感比32好很多。坚固的鞋面支撑在前掌弯折时有强烈的异物感,后期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实战中可以忽略。

       对我来说AJ正代少有刚上脚就舒适度很高的鞋,但后期大多会有改善。亚瑟士的球鞋不同鞋款定位比较清晰,对应不同的定位基本都属于静态没什么突出优点,动态没什么突出缺点的类型。

二、外底

1、抓地力:NS>32=35。

       正常情况下3者无论木地板还是塑胶地都没翻过车,32、35外底纹路、材质、边缘上包和过度都比较合理没什么硬伤,应该算是中上水平正常发挥,而NS得益于材质和双层纹路的设计,明显要更极致更不挑场地;遇水和汗时32和35很滑,NS也滑但幅度要小很多,话说亚瑟士的球鞋抓地都挺变态的。

2、耐磨度:NS>32>35。

       我对耐磨不是很在意,鞋子比较多,外场打的少,所以磨损都不大。NS我有两双,一双扔车里应付偶尔遇到的水泥场,外底材质耐磨度其实一般,但粗狂的外底纹路和双层设计能让它的抓地性能保持的久一些。32虽然水晶底但纹路比较深,气垫边缘位置磨损会相对大一些。35的外底纹路对比上两者细且浅,外底耐磨寿命最差,凭经验橡胶版本的会好些。 

 三、中底

1、缓震:35>32>NS。

       论缓震极限32和35 都是天花板级别的,感觉35甚至高于32,反正我这体重和爆发力很少能触及二者的缓震极限。但它俩反馈的脚感还是有很大不同,32是软弹35是韧弹。值得说的由于中底配置结构的不同,32软弹的反馈很直接,初上脚就能明显体验到,后期也是一如既往,但35的反馈需要磨合,刚上脚会怀疑:这鞋有气垫?后期把鞋垫和泡棉踩实一些后,气垫韧弹的脚感才会愈发明显。

       NS的缓震无论脚感还是极限对比前2者都不在一个段位上的,初上脚有些韧弹的脚感但基本都来自于鞋垫,随着穿着的增加脚感愈发坚实,但就缓震能力来说,得益于FlyteFoam+材料调教的还不错,并不会出现落地震脚、膝盖疼的现象,对我来说也足够用了,只是脚感上不讨喜,塑胶地打比赛我一般会穿它,胶地本身的弹性会为其增加一些韧弹的脚感。

2、抗扭:这项可以不用分高低了,3者都是免测项,足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3、灵活性:35>NS>32。

       三者的后跟设计都比较合理,落地都很顺畅,前后掌间的力传导也都很自然没有隔断感,灵活性的区别主要在前掌。

       35的前掌气垫有分段设计弯折比较自然;偏韧的调教启动并不拖沓;脚趾以上无气垫区域中底做了收薄和幅度适中的滚动设计,保留了一定的场地感;后期鞋垫和泡棉踩实后能感受到重心也略有降低,整体上在保证缓震的同时兼顾了一定场地感和灵活性,各个方向的移动都很流畅,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

       NS是三者中重心感最低、场地感最好的;外底和中底上翻的泡棉都有引导弯折的凹槽设计;鞋头也有上翘设计,可滚动感没有35来的顺畅,也没有气垫的助推加成,加之内长偏长,脚趾前方多出来的中底多少有些累赘,侧向移动还好,纵向移动时不如35流畅。

       32在这项上就弱了,气垫没有35的分段引导,鞋头也没有明显的滚动设计,中底外底也没有NS的弯折引导,再加上强度不小的FLIGHT SPEED支撑板,使得前掌在做正常弯折时感受比前两者都要僵硬的多,即使后期改善了不少,灵活性也依然欠佳;几乎为0的场地感叠加气垫的软弹,启动略显拖沓,虽然重心并没高多少,但总觉得脚是浮在地面上的,有点不踏实。当然这么设计也有优点,在全力弹跳时的助推感要明显优于35和NS。

4、足弓支撑:35>32>NS 。

       35这一项算是当之无愧了,足弓处Eclipse Plate支撑+ 高上翻的中底+ 大幅内收的楦型+变态的足弓支撑鞋垫,造就了天选之脚的网络佳话,甚至成了很多人直接劝退的理由。其实这既是事实也是误区!说是事实因为对于大多数人(高足弓、正常足弓、轻度扁平足)穿着初期确实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严重的甚至有足弓被磨破的案例。说是误区因为这点是可以磨合的,就算磨合了还是接受不了也是可以通过换没有足弓支撑的鞋垫解决。我穿到现在甚至觉得这是35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因为35鞋垫、上翻的泡棉和支撑结构会随着穿着的增加逐渐压缩成适合你足弓的状态,后期体验到的只有恰到好处的支撑感,反到是换了别的鞋打球总感觉脚底下缺点什么。32到还好,本身足弓初期也是略微顶的,一场球就适应了,从35换到NS上这种缺东西的感觉尤为明显。

四、鞋面

32>NS>35

       论包裹的极致贴合,没有几双鞋能媲美32了,初期鞋面的压迫感在穿开后成为360°无死角的贴合感,后跟包裹与锁定也极为出色,整鞋没有任何卡、顶、磨的地方,但它也有它的问题,后文会讲,单论包裹性的话32可谓标杆,但对高脚背可能不太友好。

        NS整鞋从脚掌到脚踝包裹的一致性非常好,松紧适度,只是瘦长的楦型使得脚趾处偏空。鞋面的硬质加强设计在脚趾弯折时会有一定的异物感,后期会有所改善,不难受也不影响运动,足弓处内收不明显,虽然鞋垫有一定的足弓上翻但支撑效果欠佳;脚踝的包裹非常贴合,没有任何卡磨的地方,虽然高帮但跟腱处下凹的设计使得灵活性不会受太大影响,有老HD的感觉。

        35初期足弓内侧顶,外侧夹,鞋带勒脚脖子,鞋帮凸起部分顶跟腱两侧,边缘磨脚踝的问题在磨合后都感觉不到了,鞋面皮质也愈发贴合脚面,在舒适度上完成了逆转。但问题出在脚踝包裹上,虽然后跟两侧都有厚实的海绵填充,但硬度过高,鞋舌反光位置也比较硬比较滑,鞋带即使系紧也会在运动中滑到脚脖子的位置,这就导致了脚踝包裹的贴合度不够出色,穿着一些材质较滑的袜子会有轻微掉跟的现象,穿跟腱处有防滑设计的袜子可以解决。

       透气性三者都不咋滴。

五、动态支撑与保护

       这应该是一双篮球鞋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了。鞋子能否在脚部的主、被动活动中给予保护,降低损伤发生的几率和发生后的程度,这不是单靠科技和堆料就能解决的,整鞋的运动人体工程学设计至关重要,在这方面NS>35>32。

       32的问题出在前掌的侧向支撑上,中底的上翻是垂直设计的,且高度、厚度都比较一般,后期随着脚的挤压甚至成了外扩的角度,鞋面包裹虽然紧致,但抑制形变的强度依然不够,在变向侧蹬和防守滑步时,小脚趾几乎都戳到中底之外了,很没安全感,虽然外底辅以防侧翻角,脚踝支撑用料也很到位,但依然一定的侧翻隐患存在。

       35的外底没设计防侧翻角,而是采取了加宽中底外底,泡棉成三角形内扣上翻的结构设计,且上翻的高度和强度也都强于32,形变量较小的皮质鞋面+中足两侧飞线锁定+外侧的Eclipse Plate支撑片+更韧不容易下陷的中底调教,其侧向支撑强度远大于32。脚踝的支撑设计没问题,但是不够贴合的包裹使得安全感有那么一丢丢的欠缺。

       最变态的是NS,前掌中底外底都有的上翻,结构思路和35大体一致,但上翻部位更厚、强度也更大,甚至在前掌外侧和中足外侧位置都做出了额外的突出;鞋面内外侧多层复合压胶加强设计,从脚趾一直延伸至脚踝,强度堪比TPU;中高帮的设计,坚固的港宝和辅以外侧TPU加固的后跟;这还不算完,后跟中底居然还采用了4种不同密度材料的叠加,从根本上就限制住了脚踝的力线向侧翻位的偏移;再加不高的重心、更韧的中底,除非踩别人脚上,还得踩的恰到好处,否则穿NS想崴脚真的是件挺难的事,那种刚有崴脚趋势就有外力主动帮你掰回来的感觉,在其他鞋上很难能体会到,论支撑与保护,NS在市面上没有对手!

六、总结

       评价这几双鞋的优缺点都是从顶级实战鞋这个层面去衡量,其他级别的实战球鞋或许从某一两个指标要好于它们,但综合水平还是普遍赶不上的。但大家也不要一看顶级就高潮,从个人适配的角度,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双不适合你的顶级实战鞋,性价比再高穿上也是累赘。

       如果把32换成驭帅14䨻,那就是中、美、日实战篮球鞋性能的扛鼎之做对比。营销控价先不谈,很高兴如今国产也能做出媲美国际顶级水准的球鞋,这放在我上学那会是不敢想象的。

       14䨻实战机会有限,我简单说下。优点是重量适中,类似于NS,从上到下包裹的一致性很好,脚踝保护非常到位;中底脚感和缓震极限可以兼顾,有可以媲美气垫的实力,全掌碳板和32的中底的FLIGHT SPEED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弹跳时的助推感更明显,但同样感觉前掌弯折时不太灵活,不过程度要比32好一些。缺点是外底抓地力在我当时打球那个场地不行,滑;前掌的动态支撑也和32类似,全力侧蹬时小脚趾有冲出去的感觉,䨻外侧虽有包边但抗形变能力还不是太强,再加上不低的重心,全力跑动变向时脚下稳定感有所欠缺。

        AJ32被誉被神鞋,但对于我个人的适配它不太神,更适合移动范围相对小的内线打法,和14䨻一样以现在2千+的价格,实在是没有入手的必要,确切的说如果只看实战性能,我认为现在市面上没有任何一款实战鞋值得花1千以上的价格入手。

        AJ35在我看来更像双团队水桶鞋,性能上缺点不多,也没有很明显的;优点很多,虽都算不上太突出但也都算的上高水准,除了极致变向党其他打法位置都适用。整体综合实力应该算是现在市面上最能打的了,但前提是磨合过后!磨合这事,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只能算槽点还算不上缺点;其他槽点诸如爆气垫,承托盘开裂这些,我还没遇到,但我身边确实有,抛开鞋子本身的残次率,设计上这就是双只适合在室内穿的篮球鞋,气垫裸露位置进沙石气垫容易爆,承托盘踩硬物(比如踩台阶边缘)在应力集中的位置容易裂,注定了它就不适合日常多场景穿着,且中、重度扁平足甚选。

       亚瑟士Nova surge 无论设计还是用料充分展示了小日本重实用、抠细节的能力。看上去平平无奇,试穿也没太多亮点,但全力打球时真的让我大呼哇塞!比赛好几次把我从受伤的边缘拉了回来。网上基本都说这鞋适合内线,我无法认同,它重心不算高,启动和灵活性也都还不错,缓震虽说没啥脚感,但实际效果也算中上等,可以说适应每个位置都没问题,只是重量上对灵巧型的后卫可能有点拖累以及对追求极致缓震的人不太适合。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支撑保护,那它将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说到这也提下亚瑟士的另外两款网红球鞋吧——gelburst24和gelhoopV13 。以这两双鞋的市场定位和反馈来说都算是实战好鞋,可惜不太符合我个人的需求 。24在亚瑟士定位锋线,我穿了几场,最后还是觉得缓震和支撑差点意思卖掉了,而13我到货试穿了一下就退货了,原因就是缓震和支撑完全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多去专柜试穿,少被UP洗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YYDS

运动装备Air JordanAsics
发布于辽宁阅读 5792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比宇宙还远的地方

· 浙江

这波测评很详细 装备区很久没这种好帖子了 我自己从aj32-35都买了,感觉近几年乔丹正代的实战性能都很能打,aj35缓震 抓地力 抗扭转 重量都很优秀,防侧翻也还行,但是缺点很致命就是不太好穿,顶足弓磨脚踝让很多适应不了的人直接放弃了,跟楼主的看法一样,适应得了,aj35就是实战神鞋,适应不了,那么这双鞋再神穿在你脚上也只是双累赘而已,适合自己的实战鞋才是最好的。

亮了(42)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Yunch

看楼主的帖子下意识看了一眼发帖时间,让我想起当初装备区的样子

亮了(28)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