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在编人口数据并没有问题,就是曹魏特别菜
蜀汉的28万户,到晋书地理志蜀地也就31万户,刘宋地理志显示蜀地才7万九千户到十万户左右。
蜀汉能在战乱期维持到28万户左右,算不错的了。
有问题的是东汉的数据,比如后汉书永昌189万口,后面甚至到明朝的史书里都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人口数,属实是编的。
孙吴的52万户,230万口更是没有问题,刘宋地理志同样地区也是220~250万口左右,南陈人口也是50~60万户之间,这就是个正常水平。
同样有问题的是东汉的数据,从公元2年到公元140年,荆、扬两州新增人口,竟然有88%来自零陵、桂阳、长沙、豫章四郡。
南方有些州郡人口甚至到南宋才达到后汉书的数据,明明隋唐才是中古人口巅峰。唐朝粮食亩产可比汉代涨了将近三倍
至于原因:就是南方州郡蛮人不按户口纳税,吹牛而已。
户口是汉代官吏考核的重要标准:“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土,钱谷入出,盗贼多少, 上集簿丞。 尉以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庭慰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於后曹对责,以纠怠慢也。”——李贤注《后汉书》引胡广曰
而夷人的税收又不是按人口来的:“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夷俗安之。”——《后汉书·哀牢传》
所以这些地区的官员就开始用蛮夷充数,而且虚报人口这事在汉代很常见:“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掩匿盗贼。”——《后汉书·和帝纪》
就是曹魏的66万户,特别菜,菜得极其明显。
前秦苻坚灭前燕慕容暐,入邺,阅其名籍,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口九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五,
不用计入前秦人口,前燕就超了曹魏一倍有余。
北魏:户三百三十七万五千三百六十八,曹魏5倍以上。
北齐: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曹魏四倍以上
后周: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曹魏两倍。
最大的荣幸
· 四川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荫户最多的时期。《魏书·食货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很多人口根本统计不到,这和曹魏的统治基础与世家大族绑定严重是相关的,所以66万户肯定不可能。
逆袭约修亚
· 浙江曹魏为了夺取政权,向世家大族妥协太过了。这些隐户不交税,不当兵,不服徭役,于国无益而且给编户造成双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