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村夫

avatar
关注

公众号:土拨鼠的大耳朵

说起我国民间影响力最大的古典小说,非四大名著莫属。

而论及四大名著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诸葛亮纵然不是第一,想必也在前三。


《三国演义》


拜脑残粉罗贯中先生所赐,中国人民纵然没通读过《三国演义》,必然也知道“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郎”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说一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不同年龄段眼中的《三国》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有言“诸葛智多而近妖”。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初见刘备即有“三分天下”的战略。

初出茅庐就火烧博望坡,杀得夏侯惇溃不成军。


火烧博望坡


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愣是靠打嘴炮闻名江南。

赤壁之战“借东风”火攻曹操,战后靠神机妙算把周瑜、鲁肃玩弄于鼓掌之中,并有了民间津津乐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和“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


赤壁


刘备去世后辅佐幼主,内平孟获、六出岐山。

可惜知天易、逆天难,天不假年,五十多岁就病逝在北伐前线的五丈原。


龙坠五丈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能力和品行令人崇敬,事迹和结局使人惋惜。

笔者小时候读《三国》,以诸葛亮为偶像。

丞相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三气周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乃至死后还能搞出“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剧情,妥妥的爽文男主角。

随着年龄增长,迫切想做个大人,当一回“理中客”。

大家都吹诸葛亮,我说他不行,那我岂不是很了不起?

于是先把老生常谈的“读《三国演义》只是图一乐,真学历史还得看《三国志》”抬出来。

空城计是假的。

草船借箭也是假的。

舌战群儒纯属杜撰。

然后紧跟诸多历史发明家的步伐。

什么“诸葛亮北伐劳民伤财”啊。

“诸葛亮架空阿斗当野心家”啊。

“刘备白帝城托孤阴谋论”啊。

仿佛把诸葛批倒批臭,就能体现自己的历史造诣之高深。

薛定谔的诸葛亮

如今,有了自己的一点点独立思考能力,再看诸葛亮,思维的转变伴随疑问而来。


武侯祠


若北伐当真劳民伤财,为何“武侯祠”至今香火不绝,两千年过去成都市府驻地依旧名“武侯”。

若诸葛亮当真架空阿斗当野心家,为何在诸葛亮去世后阿斗痛不欲生

讲个笑话,两千年前就有个叫李邈的人在诸葛亮死后搞投机,说诸葛亮坏话,被刘禅砍了脑袋),还把女儿下嫁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霍光、张居正:???)

把刘备白帝城托孤当阴谋论,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备有多好的家底呢。


三国鼎立


荆州、虓亭两战季汉精兵名将损失殆尽。

北有曹魏对汉中虎视眈眈。

东有孙权层层逼近。

南还有一片蛮邦揭竿而起。

汉朝能坚持下去不亡国已经是奇迹了,搞阴谋论是要阴谁呢?

诸葛亮是谁,辅佐他从新野一隅到三分天下。

要真有野心和阴谋,打不过就加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曹魏,当个司马懿第二。

或是当初就投靠孙权,岂不美哉?

一万个读者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们要评价诸葛亮,首先该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米八四的山东大汉

受诸多影视作品影响,大家似乎都觉得诸葛亮是个文弱书生。

其实不然,按史书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约合一米八四,是个妥妥的山东大汉。


诸葛亮


年幼随兄长从山东跑到荆州投奔荆州省委书记刘表。

按他的话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直到二十六岁遇到刘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在遇到刘备之前,他干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躬耕。

靠种地自给自足——这也是敌对者蔑称他“诸葛村夫”的由来。


古隆中


但这儿要明确一点,诸葛亮可不是什么农夫。

他的父亲诸葛珪官至泰安市长。

叔叔诸葛玄是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

诸葛亮本人妥妥的官二代,亲戚也非官即富。

种地纯属业余爱好外加享受生活。

二、学习。

完成知识储备,初见刘备就把天下形势分析得清晰透彻。

三、相亲。

和荆州土豪黄家闺女结婚。

诸葛亮和黄氏堪称天作之合,两人都是天下闻名的才子才女。

黄氏的父亲和荆州省委书记刘表是连襟,两家标准的门当户对。

史书记载,黄氏长得很丑,而诸葛亮当时也尚未出将入相。

但他们却走到了一起并白头偕老。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似乎女人丑和男人穷都成了原罪。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该相信爱情。

四、交友。

他认识了荆州的权贵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以及司马德操,以至于还未出山就名满荆州。

大家都知道南阳有个满腹经纶却高冷傲娇的诸葛孔明。

百折不挠的皇室后裔

而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真挺惨的。


刘备


皇室血统在“推恩令”的影响下早就无关痛痒。

刘备年少时以编草席为生。

黄巾起义后,立志报国,招募军队“讨贼”。

前期被张角痛打,后期黄巾军乏力跟着收割了几波人头。

刘备在论功行赏时当上了一个小县的公安局长——在搞举孝廉制度的汉朝,平民百姓唯一的出头之路就是参军转业。

年纪轻轻就是副处级干部,不说前途无量,至少衣食无忧吧。

起初刘备也是这么想的。

谁知道东汉朝廷财政紧张,竟然想出了裁撤公务员的主意,第一刀就砍向刘备这样的转业干部。

刘备很生气,暴打了来执行命令的钦差,辞职了

(罗贯中把暴打钦差的任务交给了张飞,张飞说:我冤啊!)


张飞打督邮


一千多年后,同样财政困难的大明朝也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陕北一个贫困县的邮政局干部李自成同志被迫下岗。

结果怎么样不用我多说了吧?


刘备辞职后投奔了公孙瓒,因为得不到基层地主们的支持混得不好,再度跑路,南下投奔徐州省委书记陶谦。

徐州是战略要地。


汉末群雄割据


当年刘邦在这里击败项羽夺得江山。

后来李宗仁在这里击败日本人。

我党则在这里击败了国民党奠定了统一的基业。

既然是战略要地,那自然大家都想抢。

在陶谦与周边势力的角逐中,刘备表现抢眼,得到了陶谦的认可。

陶谦同志身体不太好,病危后把省委书记的位置传给了刘备。

刘备刚当上官,就被袁术盯上了——那么好的地方,你一个织草席的也配拥有?


袁术


在袁术攻打刘备的过程中,历史有名的二五仔吕布先生搞出了背刺的戏码。

刘备不但失去了徐州,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丢了。

(吕布当了婊子又立牌坊,为了体现自己是好人,又把老婆孩子还给了刘备)

刘备走投无路,投奔曹操,在曹操的帮助下报了背刺之仇。

眼看小日子要走上正轨了,“兴复汉室”的梦想突然强烈,竟然联合几个外戚想推翻曹操。


曹操


事情很快败露,再度跑路投奔袁绍。

袁绍心胸狭隘,刘备心里不自在,三十六计走为上,跑到了荆州投靠刘表。

刘备的前半生,就是一个到处给老板打工又不断跳槽的奋斗者形象。

遇到诸葛亮时,刘备已经四十六岁了。

刘备的理想与现实

刘备在刘表麾下过得还算满足。

刘表把新野划给刘备,四十六岁的刘备总算有了自己稳固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


三顾茅庐前形势图


但刘备是什么人?

立志兴复汉室,一个小县城怎么能装得下他的理想?

于是刘备天天去找刘表,要他出兵讨伐曹操。

刘表可不愿意干这种事情。

我在荆州当土皇帝不香么?

兴复汉室是什么?

再说了皇上现在在许昌吃得饱睡得香,难不成你想把皇帝换了自己单干?

刘备郁郁不得志,直到听说了“卧龙”先生的大名。

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毫无工作经验和成功事迹却名声在外。

一方面刘备是好奇,另一方面也是求贤若渴或者说病急乱投医。

三顾茅庐

关于“三顾茅庐”,一向惜字如金的陈寿先生在《三国志》中只用了五个字来概括: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


诸葛亮则在《出师表》中写道: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只是一个乡下种地的农夫,刘备看得起我,亲自找我谈论国家大事。

我很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因此决定出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为了实现刘备的理想和我的人生价值。

刘备和诸葛亮的第一次见面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那诸葛亮是凭借什么奠定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的呢?


诸葛亮


答案是靠自己对时局的精准分析和对未来的宏观决策。

刘备见到诸葛亮,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朝廷是一年不如一年。

皇上被人从长安撵到洛阳,又从洛阳撵到许昌。

现在皇上在许昌是如坐针毡,甚至老婆都被曹操拖出来杀了。

我一直有着兴复汉室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是能力不太行,到处给人打工到处被嫌弃。

但我一直坚信我能实现理想,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史书上短短几句话能看出刘备百折不挠的韧性。

也许这就是人格魅力吧,不然为什么关羽、张飞、赵云愿意追随他呢?

隆中奇策

诸葛亮也不谦虚,答道:

自从董卓造反后,大家似乎都不太听朝廷的话了。


董卓


本着“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原则,占领了几个市就可以当土皇帝。

曹操这个人看上去各方面都不如坐拥四个省、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然而却能以弱胜强。


袁绍


原因当然不是运气好,人家还是有真本事滴

(要打败他,还得请外援)。

孙权已经三代人占着江南那个地方了。


孙权

江南地势险要,他还重用了大批有本事的人。

这个人您可以和他合作。

荆州这个地方交通发达。


荆州地图


东面连着江西、北边靠近中原、西边还紧挨着四川,土地肥沃。

但他的主人是个废物。

您有没有兴趣把荆州据为己有呢?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


益州地图


当年高祖皇帝就是从益州起家统一全国的。

而且他的主人胆小懦弱,注定干不成大事。

将军您是皇室后代,声望很高,大家都知道您的大名。

如果能占领荆州和益州,守住基业,和西边、南边的少数民族处好关系。

再联合孙权,同时搞好建设,静待时机。

曹操他们这种利益集团,时间长了内部肯定会出问题的。

等到他们出问题,将军就可以派一名将军从荆州北伐占领中原。

同时将军亲自北上占领关中,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支持将军呢?

谁赢,他们跟谁!

如果真能这么做,汉室一定能兴复,将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备听到诸葛亮的一番高论作何反应,这番高论对刘备集团意味着什么,我们且下回分解。

发布于云南阅读 642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烧鸡亦我中意食zz

· 广东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人臣模范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