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彪马CLYDE HARDWOOD 实战测评——外观休闲 性能绝不休闲
PUMA的这双HARDWOOD发售蛮久了 整双鞋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外观
众多自媒体也都对它进行了测评 给出的评价出奇的一致——打着篮球鞋名号的休闲鞋
但我在实战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之后 觉得它是一双越穿越香的实战鞋 起码是对于我自己来说
前后买了两双
第一次买了白粉配色 但是实在是太怕脏了
第二次又买了一双黑白配色
关于这双鞋大家应该也都还记得 是发售了两批配色的
第一批就是白粉色白绿色那几个颜值较高的配色 价格一直挺高的
之后又发售了一批价格相对便宜的配色 基本就一直在500上下
两批前后发售的hardwood 其实在细节用料方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名字上也有做区分
第二批价格便宜的配色在毒上写的是clyde hardwood team 而第一批配色是不带team的
先来看一下外观吧 也对比一下team和非team的区别
白粉配色真的是超级帅啊(但也是真的真的超级不耐脏) 尤其是后跟翻毛皮这块质感无敌
黑白team配色就朴素一点 好处是比较百搭
起初买这鞋来 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喜欢它这种复古又不止是复古的外观
去打球在一众花花绿绿的球鞋当中 穿这样一双远看和板鞋一样的实战鞋
就容易产生一种我穿板鞋就能打爆你穿aj35的优越感哈哈哈
非team和team配色最容易察觉到的区别就是鞋面的用料不同
首先是鞋头网面的用料不同
其次是鞋身后半部分的皮质部分用的皮材质也不一样
黑白的team配色的皮质是偏硬的那种 用指甲去扣也扣不出啥痕迹
图片里的黑白配色我在拍照时已经是实战了快30场了 依然没有任何的折痕
而白粉的非team配色用的皮质就是比较软
有点类似aj12上的那种皮质(比aj12触感还要软一些)
用指甲去扣 我都怕用点力会扣破……
图片里的白粉配色是全新的没实战过 就能看到后跟那里已经有一条折痕了
(那里是因为有一块内置的tpu 就自然出现这样的折痕了)
当然整体质感方面绝对是这种软的皮质看上去摸上去更好的
第二个区别就是鞋舌上穿鞋带的孔
team配色是直接在鞋舌上缝了一小块布充当孔了
而白粉非team配色则是在皮质鞋舌上切割出穿鞋带的孔
第三个区别是白粉非team配色的鞋口收的比黑白非team配色更紧一些
白粉配色在后跟的内衬中间是有一条沟的黑白配色则没有
总的来说team和非team配色的区别仅仅是用料质感和配色上的区别
上面说的三个区别实战起来没有任何影响都一样
便宜的黑白team配色那几个改动纯粹就是为了省成本和工序罢了
接下来就详细说一下实战感受
我是1月份买的黑白配色 到现在6月底
这双鞋是我在众多实战鞋里实战的次数最多的一双
以往我的测评贴里都会比较直接的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但这双鞋在很多地方我是认为非常的适合我打球的习惯
但并不会适合所有人 很难说某些点是好还是坏
所以就按照从下往上 外底 中底 鞋面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吧
首先是外底
抓地力无敌!吹爆!不夸张的说真的是穿篮球鞋十几年来抓地最牛的一双鞋
前几个月装备区里只要提起抓地全部都在推荐库里7 这双hardwood的抓地表现比库里7还要强一个档
这么说吧
阿迪这几年以马奎为代表的简单粗暴人字纹大底党的抓地如果评级为A的话
库里7就是A+ 那么这双hardwood的抓地就是S级别的!
无论是塑胶地还是室内木地板
无论是有灰的没灰的
无论是干燥的还是因为下雨天的关系略潮湿的所有场地
这双鞋的抓地表现都吊打百分之九十的实战鞋
在保养比较好的室内木地板上这双鞋的抓地甚至可以用“钉住”这个词来形容
超屌的抓地我分析了一下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简单粗暴的人字纹外底
前半段最需要抓地的地方 人字纹弧度大又密集 纵向横向都做了相应的设计
其次就是外底材料了
去彪马淘宝店看了介绍 宝贝详情只是说了用了独家的防滑外底
具体怎么独家也没说
用手指用力的去摸 我也找不到啥精辟的形容词
外底材质摸上去很顺滑没有杂质感但是阻力感极强
大家如果手上有库里7也可以摸一下
库里7的外底材质其实也是有这种触感的 但是这双hardwood上这种触感会更加明显
这双鞋外底还有比库里7强的一点就是
库里7的底但凡是沾上一丢丢的水之后就会抓不住地
(而且因为库里7外底纹路是做了高低间隔的设计那个水还没法一下子就完全抹干净)
这双hardwood如果沾了水往地上蹬几下摩擦几下水直接没 可以继续放心干
但实战了多次之后这种外底材质还是有缺点的
首先是比一般的外底材质更容易氧化
这张图应该是能看到鞋面和外底连接处
已经有一圈比较明显的氧化发黄了
实物发黄的程度比照片还要明显 摸上去也是氧化发黄后那种又滑又硬的触感
这鞋买来到现在也才半年不到......这种氧化发黄的情况是我始料不及的
其次就是耐磨了
可以对比一下全新的白粉色的外底和这双实战了30次左右(基本都在室内木地板塑胶地打了4次)的黑白配色的底
磨损还是比较明显的
不过好在外底起主要作用的人字纹的纹路还是挺深的
即使是磨损了 抓地力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依旧强劲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在木地板上去打
去塑胶地打的话每次打完 外底都是会有肉眼可见的明显磨损
水泥地的话还是算了
(前几天抢到了大三角 还是有点期待大三角的抓地能不能比这双hardwood还屌)
接下来说一下中底
全掌的ProFoam缓震材料 ProFoam这材料挺一般的
因为我之后还买了一双rs dreamer 那双鞋是全裸露的ProFoam试穿后的感觉是略微软弹偏韧 简单来说就是一缓震极限更高的李宁云
这双hardwood在本就脚感一般的中底内外侧都进行了塑料tpu和上翻的外底包边
只在最不需要缓震的内侧足弓处进行了材料的外露
脚感可以说全靠O记鞋垫了
缓震对于180斤的我来说也是不太够用的
每次强度比较大的打一晚上之后 第二天小腿脚踝和之前受过伤的左膝盖都会酸
中底的前后掌高度差挺小的
基本没有啥下陷空间的中底 加上上面提到的超强的抓地
带来的好处就是在做快速稀碎的防守脚步时非常的稳定并且干脆利落
当然这一点也仅仅是针对我个人情况来说
因为平时也基本不锻炼所以自身腿部力量不是太足
像kd12这种前后软弹感爆炸的鞋我反而是带不动它+脚步就会非常拖沓
这双鞋的前掌外侧 个人觉得对于变向党来说是可能存在一定侧翻风险的
当然对于我这种模板是西蒙斯能背身就绝不变向的人来说没啥任何影响
(毕竟我穿音速7都觉得没啥大问题哈哈)
接下来说一下鞋面部分
首先是鞋带系统非常的复古 没有任何的花里胡哨
前半部分网面上的两对鞋带是死的 不起任何的拉紧包覆作用
因为前掌鞋面那两处类飞线的设计 实际内里是完全不和鞋面有连接的
是夹在外部鞋面和内衬中间能随意活动的
整个鞋带系统能提升包裹的只是后面三对皮质鞋面上的鞋带
系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而且鞋带不会散开
当然了 毕竟用的是比较复古的皮质鞋面
随着实战时间的增加 后半部分的鞋带带来的包覆是会变松的 需要解开重新系一下
不过因为系起来非常的快速方便 所以不太会出现你蹲地上慢慢调整鞋带其他人都站在那里把目光聚集在你身上的轻微社死状况
(闪击6市售版本的鞋带及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整体鞋面的支撑性是挺不错的
皮质鞋面在这方面基本不太会出错
上面提到的中底材料外包的塑料tpu 也都是全方位上延到鞋面的
在横向支撑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后跟的tpu真的是用料很足
内置一块 外置一块 加上中底的塑料tpu
等于说后跟几乎是全方位的被tpu给包住的
这里得着重说一下前掌
因为单看外表的话 材质一般的网面会让人对它的支撑和包裹产生怀疑
但实际体验下来 可以说是相当得稳的
首先是前掌的包裹是做的很不错的
静态包裹相当OK 鞋面不高也不压脚背正正好好地贴在你的脚背上
两侧也一样 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 但也不会挤压到脚趾抽筋的程度
整体的静态包裹非常的“温柔”并且“负责任”
因为用的是比较普通的网面材质
动态包裹比起静态包裹略差一点 没有编织材料那么的时时刻刻贴合你的脚
但是也绝对够用
因为鞋面材质也没啥延展性 加上延伸到鞋面的塑料tpu(这个起主要作用)
横向的支撑也是到位的
不过缺点是我图里圈出来的那个位置会有点顶小脚趾
实战时间久了会有点膈应
我的脚型还算是正常的 脚宽的基本可以劝退了
总结一下这双hardwood并不是一双像HD一样适应人群和打法非常广泛的鞋
很多地方的设计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适合的人非常适合 不适合的人会觉得贼垃圾(除了顶级的抓地这一点没得黑)
说来也觉得好笑 别人说球鞋就像自己女朋友一样
我对于这双hardwood却表现的极其渣男
平时实战鞋买的比较多 我都是喜新厌旧的
而这双hardwood永远像个万年备胎一样是被我放在背包里做备用的
但往往很多新鞋在某些点上却不适合我
就毫不犹豫的拿出这双hardwood上场实战了
它对于我来说永远不是第一选择 到最后却是我选择次数最多的一双鞋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的老哥如果觉得OK的麻烦点个推荐再走啊~
段叉叉本叉
· 湖南顶
Hersrich楼主
· 浙江还有一大堆实战过的没实战过的鞋还没来得及写测评各位如果对哪双鞋感兴趣可以留言 争取一周一个测评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