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作业 - 2021 Volvo S90 T8 智雅一万公里小结

avatar
关注

前言

去年10月提了人生的第一辆车。每天上下班、周末上上高速,陆陆续续也开了一万公里了。上周去做了首保,顺便整理一下提车到现在的使用感受给旁友们分享分享。

我始终认为车无完车,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一、驾驶观感

看着是一辆五米长的车,得益于双叉臂,在城区里开的时候,灵活度实际上更趋向一辆B级车。而且由于 T8 的电池包置于扶手箱处,而不是像一般插混车型把电池包放在后桥附近。这就导致了 T8 的前后配重实际上更平衡,在做紧急变线的时候,不会有过大的侧倾。而电池包的位置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80 多匹动力的电机在 Pure 纯后驱的模式下提速相对较慢的问题(因为放在后面后桥会更重)。

转向的话,方向盘虚位较少,基本能做到指哪打哪。油门踏板是风琴式的,刹车踏板是悬吊的,不论是给油还是给电,控制得好的话配合 8AT 基本都能得到平顺的加速体验。T8 的刹车盘比燃油版(现在应该叫轻混版)大了一大圈,在下脚的时候的反馈还是很有信心的,不用担心车重刹不住的问题。T8 配备的是 PS4,雨天、地库潮湿的环境下,开四驱不会出现打滑的问题(如果在 Hybrid/Pure 下后轮打滑了,电脑会瞬间启动发动机让前轮也参与动力输出)。

T8 接近 400 匹的综合动力,配合着机械增压的性感猫叫,以及紧接着涡轮增压的低沉嘶吼,毫无疑问这套动力单元已经完全溢出了日常买菜车的能力范围。不过有趣的是,即便是有了这套动力,我还是比较喜欢开着 Hybrid 在城区里面享受不打火的安静车厢氛围(其实是怕开太快触发 City Safety 的急刹)。在 21 款新增了双层夹胶玻璃后,S90 的宁静程度瞬间跃上了一个台阶,跟改款前已经完全不处于一个量级之中了。特别是 T8 在纯电行驶时,良好的铺装路面上,能更感觉到高级的用车体验(杭州这个垃圾路况除外,还不如我老家的国道)。

不过笼式车身带来的问题就是,A柱异常粗壮,特别是在向右转向时,如果身体不去调整前后来观察侧后方来车的话,盲区会特别的大(搭配着 Blis 盲区监测食用会好一些,可以帮你规避一些看不到的非机动车)。

有待提高的是,在 Hybrid 模式且电量即将耗尽时(初次油电切换时),由于发动机处于一个「热车工况」,转速会比正常行驶状态更高一些,并且由于电池的电量不足,也需要发动机去补充一个充电的能力,这就会导致在低速行驶中出现一些闯动的感觉,而且车身会有一些抖动的状态(因为在充电),这种状态会伴随着未来频繁的油电切换而减弱。

悬挂避震调教方面,我觉得是偏软的,在过单个减速带时,底盘很有韧性,只会出现两下干脆的砰砰声;但是在连续过坑时,过软的悬挂会放大车身左右摇摆的幅度,导致开船的感觉。在转向过坑时,这个感觉会相对而言更为明显,明显在已经行驶过了那个坑后,车身却还在有小幅度的晃动。不过有一说一,虽说比较软,但是侧倾抑制的还算不错,如果感觉屁股在过弯时会滑动,试试看把座椅两侧的包裹调整一下。

油耗的话,我的使用场景是,上下班总路程在40km左右,能基本覆盖纯电的行驶里程(冬天除外),每天充电,如果不太重视峰谷电的话,一个月大概需要80左右的电费。日常上下班油耗为 0;半油半电均速50左右的城区油耗大概在 6 左右;纯油城区大概在 9 左右;高速纯油+电量保持的油耗在 8 左右。


二、外观和内饰

21 款的 T8 智雅外观,说实在的,我感觉是所有沃尔沃车型中,最丑的,没有之一。水箱罩上的镀铬感觉像是设定成了粗体,生怕别人看不到;还有那条横贯式的下唇镀铬……(是在 cos 蜘蛛王吗?搞一把空气刀?)。从纸面上来看参数,按照 T8 的动力水平,给一个运动版的外观我觉得会比豪华版的更好(省得我后面去改运动中网以及把镀铬全贴黑)。不过尾部全 LED 的维京之斧相较于上一代增加了灯内的细节,外加流水转向灯,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廉价了。

不知道是战略导向还是其他原因,T8/P8 的尾标统一改成了白色的大豆腐块,涵盖了车型、Recharge、AWD 三种内容,识别感下降了。更可气的是,Polestar Engineered 的尾标竟然没有做统一的尺寸调整,仍旧是按照旧款的那一系列尺寸进行设计的。

内饰的话,见仁见智。4s店保有量最多的应该是棕色风格的内饰,这导致很多意向买车的用户感觉 S90 内部环境就偏向老气,从而放弃她。其实 S90 可以选择沃尔沃经典的米色(S80 上就是这一套,质感风格非常出色)以及灰色(我自己选的这一套)还有新增的羊毛内饰,这三套相对而言就比较年轻化一些,对了,羊毛内饰无法选择座椅通风,有些旁友需要注意一下。

关于内饰我想吐槽最多的是两点:几乎放不下任何东西的扶手箱和极度遮挡视野的后排扶手。由于电池包全都放到了扶手箱位置,导致剩下的空间屈指可数,我日常手机都只能竖着倒插到扶手箱开关的凹槽里,再放上两瓶水,最多把一些票据和小的东西收纳好,就几乎再也放不下任何东西了。在轻混版本后排的扶手是短的那种,而顶配则是超长的、长出后排头枕的豪华扶手,这导致在收起时,后视镜中 30% 的视野只能看到突兀的中间头枕(我宁愿要低配的那个扶手……)。

有很多人会去吐槽 S90 的后排座椅长度,但是实测来看,并不是长度不够(和同级 BBA 相当,甚至比某些牌子更长),我认为是包裹感和靠背斜度不太符合国人的习惯。前排的座椅由于可以调整靠背角度和腰靠位置,驾驶侧还能调整腿托,所以相对而言前排的乘客可以调整到舒适的姿势。沃尔沃的座椅系统是由骨科医生设计的,支撑感极为出色,特别是长途中,只要调整好一个合理的坐姿,搭配上 PA,真的能让你做到下车不乏。但偏硬也就代表着后排乘客无法体会到「陷进去」的感觉,从而衍生出后排坐起来不是很舒适的感觉。

哦对了,氛围灯。沃尔沃的氛围灯你们可以理解为几个小灯粒,对,连灯泡都算不上。


三、电子系统

上面提到了内饰,那我就从空调和 CleanZone 开始说吧。T8 提供了四个独立分区空调,后排出风口位于 B 柱,这一点我很喜欢,毕竟吹到整个身体总比直吹下体来的舒服吧。沃尔沃车机可以去下载中心找到 AQI 的空气质量软件,这算是 CleanZone 系统的一部分。当外部环境极其糟糕,已经影响到空滤的过滤效果时,CleanZone 会自动切换成内循环防止有害的颗粒和气体进入车室,让你每一口能享受到纯正的北欧空气(真尼玛像广告)。

PA 目前我会在高架、高速上使用。从功能上来说,沃尔沃这套几年前的辅助驾驶方案并没有领先身位的惊叹之处,但是从细节上来看,确实又比一些品牌调教的出色一些。在减速、刹停、重新起步以及保持车距方面,系统对车速和G值的控制把握得比较好,不会出现急加速、急刹的场景。使用上来说,开着 PA,如果想控制车速(踩油门),系统会启动切换成 ACC 模式,松油门后,会重新开启车道保持,并调整与前车的距离;在方向盘上,短按增减 5 km/h 的车速,长按则增减 1km/h,方便进行微调(手柄玩家狂喜)。

车载导航和语音控制部分,如果你是一个苹果用户,请老老实实使用 CarPlay,使用 Siri 时请长按语音按键。如果是真的想体验一下导航又不想生气的旁友,可以使用 Volvo Cars 预先设定导航目的地并发送到车机上,千万不要用自带的语音进行搜索,真的,千万不要。

至于宝华韦健,我想说的是,虽然 B 站上有所谓的军备竞赛,但是如果是真正想要买车、开车的潜在车主,请慎重考虑音响的水平是不是你买车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核心需求。身临其境的音响确实是开车时的一种享受,但是忽略了驾驶感受,买了一辆你并不太爱开的车子的话,本末倒置也不太好吧。


四、其他细节

缺少备胎这件事,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车企喜欢从这个地方减配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不能保证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一定不会出现问题,我只能保证在每次长途前,都会去检查一下各个轮胎的胎压,并祈祷老天不要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吧(吗的连胎压数值监测都减配,说好的安全第一呢)。

说一个比较少人提到的细节:速度和车内的噪音与音响的音量是有关联的。当过坑过坎时,如果噪音比较大,音响会提高一些音量而后又恢复正常(但是有延迟);开高速时,音量会随着车速而提高,从而减弱外部的风噪声。不过有趣的是,音量的 UI(也就是调整音量时显示的那个进度条)并不会根据以上两个点的音量升高而进行调整。所以在自动音量增强的环境下,你是比较难以做到进行音量的微调的。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有关 21 款 S90T8 智雅我的使用感受了,希望能帮到想要买车的朋友们。

最后上一个 T8 的豆腐尾标












汽车区沃尔沃S90系列大讨论
发布于浙江阅读 8092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老铁不扎心

· 安徽

刚看一个xc60t8的 这又来一个s90t8

亮了(70)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库里克莱轮科尔

· 江苏

好帖绑定

亮了(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