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团]在依靠三分球和上篮争锋的时代,真正的答案却可能蛰伏在二者之间

avatar
关注

注:本文全文约8100字,大概需花费21分钟阅读。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也请点击一下右下角推荐,给同为JR的译者一些鼓励。

虽然当今各支球队都在进攻魔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像克里斯-米德尔顿这样中投技艺精湛的球员却正在成为每支争冠球队都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如果你想试着用凯文-杜兰特最擅长的比赛方式打败他,那么这样的想法显然是有点天方夜谭,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和这个时代最难防的球员用单打一决胜负。虽然如此,但如今的克里斯-米德尔顿却必须背负起这份责任,而且要为此尽力一搏。有的时候,这样的任务看起来像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毕竟杜兰特是一个如此不可思议的球员,他不仅拥有着超越他所属时代的技术,而且甚至有着异于常人基本比例的身体天赋。相比之下,米德尔顿职业生涯的立足之本只是一系列关于投篮的肌肉记忆。他的比赛风格并没有什么绚丽夺目之处。

“我知道我不是场上速度最快或者运动能力最强的球员,”米德尔顿说,“但我的身高臂展还是有些优势,因此我可以迎着对手的防守命中投篮。”于是他开始耐心地打磨自己的长处,潜心寻找在中距离创造得分机会的方法——虽然中距离区域的进攻如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许多NBA球队所抛弃,但对于联盟中的那些在季后赛里最能致人死命的得分手来说,中距离投篮从来都是必备的进攻手段。“只要能找到一点点能够让我进入攻击位置并完成出手的空间或者角度,我就能够投篮得分。为此,你需要设法让防守人失去平衡。只要有几个相应的技巧,就可以让我有开火的空间了。”要想做到这些,凡人往往需要穷尽毕生之力去钻研技术,而杜兰特本人或许连个花招都不用就能直接击破你的防守。

以上这些因素也让米德尔顿这样的球员变得更加可贵——他也是个球星,但杜兰特作为球星的成色远胜于他。可即便如此,米德尔顿却能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打破僵局,其风头有时甚至还能压过杜兰特。在季后赛次轮系列赛的第三场比赛中,雄鹿正是凭借着米德尔顿在最后阶段一个接一个的高难度投篮才最终击败了篮网。他先是干脆利落地射中一记距篮筐18英尺的干拔中投,然后又以一敌二强行抛投得分,最后又以一记上篮造成篮网的干扰球违例。而杜兰特在最后时刻虽然也连续发威,但得分还是比米德尔顿少了5分。结合当时的情境来看,米德尔顿在最后时刻与杜兰特的对飚似乎有点荒谬:在这个受疫情影响进展不顺的赛季中,一支争冠球队竟然会选择在关键时刻让他们经验丰富的主力控卫靠边站、让身为两届MVP得主的大当家去当掩护人,而把他们宝贵的球权一次次地交给米德尔顿。

在年少时节,即便科比-布莱恩特所在的球队与他的居所隔着三个时区,米德尔顿仍然会不惜熬夜去欣赏科比一次次在最后时刻收割比赛的精彩表演。全国的小球迷们肯定不会以相同的狂热程度去追捧米德尔顿在对阵篮网时打出的那一波得分潮中所使用的技巧,他的球风相对朴实和沉稳。对于一个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得分手来说,米德尔顿给人的印象相当低调。作为一个球星,他既没有大球市的加成,又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在身。然而,在比赛中的那些最为重要的时刻,雄鹿还是会仰仗米德尔顿去创造出手得分的机会,因为队里的其他人在这方面都不如他。

“这就是他的长项,”当米德尔顿在季后赛首轮G1的最后时刻命中那记杀死比赛的后仰跳投后,扬尼斯-阿德托昆博曾做过如此评价,“当米德尔顿这样的球员持球进攻时,你知道会发生什么。”

防守他的对手们自然也对此心知肚明。米德尔顿绝不会因为篮网不重视他而得到半分便宜,所有的对手都知道他对雄鹿的用处,也都知道他想要创造出怎样的投篮机会。但是,在这样一个球员们需要不惜一切地保护篮筐和拼命追防三分射手的时代,当米德尔顿进入他的区域并在一两次运球后就拔起投篮时,防守人是很难限制他的。没人会专门为防御距篮筐19英尺远的投篮而打造防守体系,也正因此,这个距离上的投篮才会在季后赛的无数僵持局中经常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任何关于中距离投篮的讨论都不会脱离一个框架,那就是NBA的三分革命确实已经结束,而距离更远的三分球必然是其中的胜利者。即便是本赛季三分出手比例最低的球队(华盛顿奇才),放到2014年也足以成为全联盟投三分最频繁的队伍了。不过NBA的风格越偏向魔球化的出手分布,那些第一流的中投高手也会变得越有价值。

“如果你能投三分,那么现在的对手就一定会提防你的三分球,比如逼迫你往里突破。”米德尔顿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三分射手,本赛季常规赛的三分命中率达到41%,“现在,你可以看到联盟中如此多的攻防体系、执教风格和进攻套路,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创造投三分和上篮的机会,而防守方大多数时候也会觉得你进了三分线就会直取篮筐。因此,如果你先尽可能逼真地假装突破,然后忽然一个急停,只要别自己失去平衡,就能获得一个大空位的中投机会了。这是因为防守人只会一直想着你会如何突到篮下去。”

重视中距离跳投算不上什么拨乱反正,但却可以算是一种逆向思维:球队当然需要尽可能地仰仗效率更高的出手形式,直到他们无法仰仗的时候——一旦理想中的进攻体系遭受到季后赛强度的现实阻碍,像米德尔顿这样更加全面的得分手就能用中投给予球队一条有望通行的新道路。米德尔顿的存在本就是现在这支雄鹿队的一种固有特质,他们在最初规划时就想过要这样打球了。

2018年,在得知雄鹿队正式邀请他接任球队主教练职务的几个小时之前,迈克-布登霍尔泽与字母哥和米德尔顿共进了早餐,并向他们解释了自己对于球队未来建设的思路。这顿早饭也成为了缔造如今雄鹿队的一个部分——布登霍尔泽的入主不仅让雄鹿的常规赛战绩从一年前的44胜飞跃至当年的60胜,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字母哥,并让他成为了NBA中威慑力最强的造物。按照当时对布登霍尔泽计划的预测,米德尔顿应该会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一个戏份有所减少的角色,主要负责拉开场上的空间。在布帅计划的体系中,字母哥应该会是独立于其他人之外的绝对核心。而在这之后,雄鹿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转变历程。

刚刚接手球队几个月后,布登霍尔泽就开始做出了一些妥协:作为一个手段多样的得分手,米德尔顿很难适应如此单调的角色,到头来连自己擅长的东西都快要不会用了。于是布登霍尔泽开始偶尔让米德尔顿打一些低位进攻,以便让他找回往日的感觉。在二人合作的第一个赛季期间,这样零星的出手安排日渐增多,并且逐渐填满了米德尔顿投篮分布图上的空白位置,就像是一片森林在被伐光之后又一天天地恢复了茂盛。自那之后,米德尔顿的中距离出手次数逐年上升,进而带动了雄鹿全队中距离出手数的增长——要知道雄鹿曾经可是联盟最坚定的“魔球队”之一,但随着几次季后赛失利带来的鞭策,他们也开始努力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了。

“我认为我们只要让布登教练感到满意就可以了,”米德尔顿说道,“他会看我们的数据统计,根据我们能否把球投进来认定相应进攻选择的性质。如果你投不进球,那就证明这样的出手选择很可能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也来看看数据吧。长两分确实是一种众所周知且没什么异议的低效出手,在当今的NBA坚持这样的出手方式也经常会让人觉得有点固执——原本后退一英尺到三分线外就可能多拿一分,但你却偏不要。然而,长两分在某些时候却绝对是一种更切实的手段。根据PBP Stats的统计,米德尔顿在过去两个赛季里的长距离两分球命中率达到了49.5%,这个成绩在联盟近两年的诸多中距离发烧友中仅次于克里斯-保罗(51.5%),而保罗在这几年——尤其是过去几周的两轮季后赛中——都经常能以一己之力击破那些让大中锋蹲守篮下的防守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杜兰特今年的长两分命中率也达到51.2%,但由于错过之前的整整一个赛季和今年的大量比赛,所以因样本数量不足而没有被纳入相应榜单。

杜兰特、米德尔顿和保罗都是能以个人能力赋予中距离投篮长久存在价值的球星之一,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个“被联盟极力排斥”的攻击区域内命中绝大多数的投篮。这样的球星在当今的联盟中已然所剩不多了。“有时候,中投或许才是特定回合中最好的出手选择。”米德尔顿说,“你必须要坚决的把球投进,而不是为了只想投三分球和上篮的问题感到担心。”

即便NBA已经在大量淘汰“低回报”的中距离投篮,并以三分球取而代之,但那些在场上影响力最大、肩负球权最多的球星仍在继续开发着他们的中距离投篮,其比例与以往也是大致相同的。一个球星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能打这种球,其他的东西或多或少也就是那老几样:标准的挡拆、空位投篮,以及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冲击篮筐。

随着布帅执教雄鹿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在进攻中给米德尔顿的“巨星球”权限也越来越高了。在对阵篮网的比赛中,米德尔顿不仅成为了全队在阵地战中的第一持球选择,而且他与字母哥的双人小配合也成了雄鹿关键时刻最可靠的进攻基石。米德尔顿近在眼前的投篮威胁使得防守这两人的挡拆变成了一个困难的任务。当他在弧顶接球并呼叫到一个任他指使的高位掩护时,他就能逼迫对手去猜测他每一步的动向——防守方先是得扑上去防他的持球三分,然后要紧紧贴防以遏制他的中距离,期间还不能给米德尔顿去篮下的空间或者足够找到待机队友的视野。米德尔顿今年常规赛场均送出5.4次助攻,它们有一半以上都是塞给了篮下的队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给联盟中最出色的终结者送去的空接或者妙传,使后者得以肆虐篮筐、威风八面。

“他能发现很多不同的防守策略,并且能很好地察觉他所发现的信息并采取对应的行动。”米德尔顿在谈及自己的挡拆伙伴时说道,“我所要做的就是信任他,如果他叫我把球往天上扔,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接住;如果他让我突进去,那么我肯定就有突破的机会。”

即便当篮网尝试以换防拆解米德尔顿发动的挡拆时,也只能是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放任米德尔顿去进行他所喜欢的错位进攻。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能用步法创造出空间,然后再用干拔完成终结。对于他来说,那些干拔中距离或许就像上篮一样轻松。“这些出手算是对方放给我的,但我很有信心。”米德尔顿在上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我的投篮足够出色,我为了能投进这些球而进行了很多训练。”

在NBA,那些顶尖的投篮手常常也会是顶级的决策者——他们几乎都有一种独特的高超技巧,并且能以此来改变决策背后的计算过程。米德尔顿最喜欢的得分方式似乎就是在低位坐打那些勤勤恳恳的小后卫,然后证明他们试图防住自己投篮的努力都是徒劳。根据Synergy Sports的数据,米德尔顿本赛季目前的所有低位进攻回合中有86%都占有体型优势。一套全面的技能表只有对于一个知道如何见招拆招的球员才称得上是实用的,致命的中距离投篮也只有在理解中投在现代篮球进攻中具体作用的射手那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当雄鹿队在季后赛第一轮期间用各种各样的新操作征服了热火的“人墙防守”之后,他们的完全体就已经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字母哥的进攻选择更加精致,并因此成为了一柄效率更高的攻城锤;朱-霍勒迪作为雄鹿今年最重要的补强不负众望,成功探查到了对方防守最脆弱的地方。他的突破仿佛是中世纪史诗电影中的那些缓慢却生动的变焦镜头,总能够悄悄地逼近热火坚固堡垒下方的那些老到生锈的暗道。然后就是米德尔顿,他远远地在城垛上拉开长弓,施放出一支支冷箭,热火众将对他的攻势完全无能为力。

过去两年的季后赛中,雄鹿都是在半途折戟沉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于死板地坚持着单一的比赛策略——因为数据证明这种策略能让雄鹿成为常规赛战绩最好的球队。既然这样行不通,雄鹿就要确保本赛季不能重蹈覆辙,他们也确实做出了改变。霍勒迪的交易是一个开始,但最令人感动的积极要素莫过于雄鹿有了主动扬弃他们在常规赛用得顺风顺水的防守策略的意愿。他们开始尝试着进行换防,并且最后还交易来了PJ-塔克,从而使得球队有能力进行更多的换防。

雄鹿所采取的努力中有一部分看似是草率和不平衡的,不过对于一支需要从上到下学习自己的“第二种篮球语言”的球队来说,这可能也算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当年雄鹿的防守效率是联盟第一,今年却已经下滑到只略高于联盟的平均水准了。“虽然如此,但我觉得我们正在做调整。”字母哥在今年二月份时曾经表示,“我认为现在我们的理念更加开放了。”雄鹿在进攻端的空间转变了,字母哥本人的防守任务也改了。至于米德尔顿,而现在的他则大幅转型为雄鹿事实上的控卫,捡起了他在高中时期的老本行(高中时的他打过场上从控卫到中锋的所有位置)。雄鹿还让他和霍勒迪在关键时刻更多地加入战局,从而给字母哥带来了解放。布登霍尔泽仍然是个秉持“以我为主”执教风格的教练,但雄鹿队的比赛方式已经开始了进化——此时此刻也是如此。

“这就是一切的关键,”米德尔顿说道,“我们不能只以一种方式打球。”

雄鹿新秀乔丹-沃拉第一次听米德尔顿的话是在球队三月份西征洛杉矶之前,后者提醒他给全队人带好甜甜圈;至于第二次,则是源于一次座位分配——他和米德尔顿一同坐在了飞机的前排,两人一同观看了前一晚的比赛录像。对于沃拉来说,这段录像的内容可谓是异常丰富:在度过了几个月的“管理饮水机+垃圾时间敢打敢拼”的生活后,他终于在这场比赛中得到了一个首发位置以及充足的上场时间,对手还是个季后赛球队级别的强敌。

“我记得那场比赛我打了37分钟,对手是尼克斯。”沃拉说,“我们把每一分钟的比赛都仔细看了一遍。”

当沃拉在去年11月的选秀大会上被雄鹿选中后,米德尔顿正是队里最早联系他的几个人之一。沃拉的签位是第45顺位,而米德尔顿2012年中选时的顺位也不过只比他高了6位而已。尽管司职前锋的沃拉身高达到6尺8寸且投篮精准,还靠着无球打法打成了路易斯维尔大学的得分王,但球探们对他却并不感冒,认为他没有足以支撑自己进攻的速度和运球技术。来到雄鹿时的他是一位天生的得分手,但他的技术却欠缺几分米德尔顿的细腻和狡黠。

于是,沃拉和米德尔顿在训练营期间开始一同训练,练的不只是技术动作,也有思想观念。身为全明星球员的米德尔顿很有耐心,他告诫沃拉一个新秀球员在赛季中肯定会有起伏,也给他讲了关于新秀墙的危机。他努力帮助沃拉寻找着自己的节奏。他们开始谈论哪些技术在NBA赛场上能发挥作用,哪些则不能——两人就这样在离地面4万英尺的高空中热烈交流,米德尔顿还帮沃拉分析了他在对阵尼克斯时每一个回合的表现。

“他真的是掰开揉碎地帮我分析了一通,”沃拉说道,“他非常想帮助我变得更好。”这位新秀在随后的赛季里出场寥寥,除非发生意外的话应该也不会在季后赛中获得什么有意义的出场时间。说实话,他确实还没准备好面对这些呢。不过在雄鹿常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沃拉一口气拿下了34分和14个篮板,打出了远强于平时替补席边缘人身份的表现。他用精心修炼的后撤步投篮一次次击败防守者,也掌握了大学时期还比较生疏的中距离抛射。他以往有个毛病,就是在面对防守人的贴防时喜欢快速抢投三分,但如今却学会了慢下来制造身体接触并博取罚球。当出现往里突破的机会时,他也已经能够施展出一套很“米德尔顿”的慢速突破步法了。

如果沃拉被某支别的球队选中(甚至是被雄鹿队在不同于当今的时期选中),他或许很快就会被改造成一个作用单一的“工具人”。就眼下而言,不论在密尔沃基还是其他地方,他上场后最好的定位大概还是靠边站。但米德尔顿并没有把分析录像的时间花在教沃拉如何站底角上,而是帮沃拉仔细分析了他球权最多的一场比赛,告诉他该怎样计算自己在远中近三种区域内的出手选择。他把自己的经验都传授给了沃拉。

不过,在NBA球队大名单末尾的某些地方也总是会有这么一些球员:他们没有身为全明星球员的老大哥罩着,只能走向一个更加“流水线”化的方向,最终丧失了自己本身的特点,变成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球员、比如米德尔顿自己,他哪怕稍微晚几年进联盟的话,只要赶上了三分球大行其道的时代,他这样一个二轮秀出身、当年活塞没用多久就主动放弃的家伙还有机会练成一个球星吗?他会不会只能像对面篮网队的乔-哈里斯一样,成为一个只能在外线不断跑位的纯射手呢?

总的来说,所谓“中投已死”的观点带来的恐慌达到了荒谬的程度,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也不只是无数单调的图表和不断在晚间相互发送出去的表情包,大家说这事都说累了。同样地,对于“失传的中投艺术”所发出的挽歌也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篮球世界中浮现,并且如今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针对任何“被人们认为是错误的”体育文化的广泛解释。“球员们都在练习三分球,即便这种离篮筐20英尺开外的投篮难度很高。可与此同时,却没几个人肯在中投上下工夫了。”这句话是现为公牛主教练的比利-多诺万在24年前说出来的,当时的他还在佛罗里达大学执教。“很多球队都再也没有会用中距离跳投的人了,孩子们的出手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看到迈克尔-乔丹在场上满天飞扣,于是就都去练这个了。”

多诺万的话在当年可能有点偏颇,而且如果Instagram上的集锦可以作为证据的话,这话在今天也不能算对。中投并没有彻底消亡,只是一般只能活在球星的身上了。虽然如此,如果有球员在当今以三分命中率评估一个复杂个体的“风潮”下遭到了忽视和误解的话,那么他们的处境就与刚进联盟时的米德尔顿乃至离校参选时的沃拉比较类似了。如果未来有人能成为下一个杜兰特,那他想怎么投中距离都可以;但下一个米德尔顿呢?还有谁会在审视一个二轮秀的时候能不拘泥于他对团队进攻的融入程度,而是能够鼓励他把中投技巧也打磨到联盟顶尖吗?

对于球员来说,正确的选秀队伍和正确的技战术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机会一旦错过可就惨了。在NBA季后赛的系列赛中,各支球队会做很多的调整,但身材高大且可以自主开发进攻的侧翼球员绝对是最能经得住折腾的那类球员。你再深入地研究录像也不可能完全防住科怀-伦纳德在肘区附近的干拔,而这个概念在杜兰特身上更是会成为一个反常的真理。就官方身高来说,伦纳德和米德尔顿的身高(6尺7寸)与杜兰特(6尺10寸)差了三英寸,但这三英寸之差足以让人家够不着你了。前几年的勇士是NBA史上最能赢球的球队之一,而当他们签下杜兰特之后,更是奏出了篮球运动诞生以来最华美的进攻乐章。勇士在杜兰特加盟后立刻重新调整了他们富有流动性的进攻套路,使KD得以潜心磨练他的转身跳投。事实证明,他们这样做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说地球人在与一个极其擅长单人防守的外星种族对决时能有机会幸免于难的话,那么人类肯定会愿意让杜兰特去承担这个拯救世界的任务。

“说老实话,我也看了很多KD的比赛录像和集锦。”米德尔顿说,“看这些就是为了向他学习。”

当我们谈到侧翼位置上的那些无死角得分手时,如果你觉得杜兰特实在太非人类,那么米德尔顿可以算是个更加有启发性的例子。米德尔顿的身高基本和NBA小前锋的标准值相符,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运动能力。他从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个冷门球员,存在价值也常常被人们低估,但今年的状元大热凯德-坎宁安却坦承自己曾仔细研究过米德尔顿的录像带,正如米德尔顿自己当年研究科比和杜兰特的录像一样。“我希望能从很多不同的球员身上学到各不相同的东西,”坎宁安今年三月曾在接受The Athletic选秀专家Sam Vecenie的采访时这样说道,“我会观看克里斯-米德尔顿、保罗-乔治、勒布朗、卢卡(东契奇)以及所有高大持球人的比赛——不止是那些高后卫,也包括那些能够自己创造进攻机会和组织进攻的高大持球手,因为他们都可以创造出他们想要的得分机会。”

疯狂砍分并不算是米德尔顿的本职工作(当然了,雄鹿绝不会介意他下场球再拿个35分),他的任务是把全队发动起来,让球队保持平衡,并在必要时刻去砍下其他人得不到的分数。正如坎宁安所说,每当有需要时,他要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球队把球投进去。许多伟大的得分手在季后赛中都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当对手悉心准备并突然找到窍门之后,很多球星的统治力就会在季后赛的聚光灯下面目全非。其中有些人过于依赖三分线外的走位或者是逼近篮筐的程度,也有些人太过于依赖队友的准星、裁判的尺度或是特定的季后赛环境。而米德尔顿的过人之处(也是他对于雄鹿季后赛征程的重要之处)就在于无论对方的防守体系和人员配置如何,他都有能力改变方向、采取应对措施并找到创造机会的新方式。

在2018年的一场迎战雄鹿队的比赛前,杜兰特曾经这样评价过米德尔顿:“他可以用背身去打任何对手,也可以在任何对手面前投篮。他可以打挡拆,可以传球,既会接球三分也会持球三分。另外,如果单说中投这一样技术的话,我觉得他的功力完全不在我之下。”当然了,杜兰特自己也能做到上述所有事情,而且他的能力不止于此。他就像一面镜子,同时也能映出米德尔顿不可思议的投篮能力:他们的投篮无视任何防守,对方很大程度上只能祈祷他们自己无法命中。

米德尔顿在谈及杜兰特时则说道:“当我防他的时候,我能做的只有盼着他投丢。”

发布于北京阅读 59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asjkfj楼主

翻译作品链接:https://bbs.hupu.com/43866354.html招工链接:https://bbs.hupu.com/43620812.html原文标题:The Answer to the NBA’s 3s-and-Layups Era Lies Somewhere in the Middle原文作者:Rob Mahoney发表时间:6.15原文链接:https://www.theringer.com/2021/6/15/22534471/khris-middleton-kevin-durant-nba-playoffs分级:2级 招工:asjkfj审核: asjkfj翻译: asjkfj备注:本文风格跳脱且废话较多,请理性阅读

亮了(1)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