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从网球的规则和场地看网球运动的本质(一)

avatar
关注

球类运动本质就是一种游戏,比赛双方遵照一套共同认可的规则,比较得分高低决定胜负。得分的规则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即入网得分型和落地得分型。入网得分型的典型代表就是足球、篮球和冰球等,落地得分型的典型代表是羽毛球、网球和排球,其他各种得分方式都可以视作这两种基本形式在时间或者空间的稍微修改,但最终都会归于这两类。

落地得分型的比赛又可以分成一跳得分和二跳得分,排球和羽毛球都是一跳得分,即本方只要使球越过球网落入对方场地即可,球只要落在界内就立刻得分,而网球和乒乓球就是二跳得分,允许球在对方半场落地一次,当球在第二次落地的时候才能得分。

有了这个基本的划分,网球这项运动的复杂性就体现出来了。网球和羽毛球的区别,首先在于得分方式是二跳得分和一跳的区别。但我认为这并没有真正揭示这两项运动的不同。

网球的复杂性在于规则允许球员在球落地之前和之后进行击球,如果是在落地前击球,那就是截击(Volley),如果是在落地后击球,那就是回球(Shot)。任何体育比赛都是规则催生打法,如果以截击为主,就产生发球上网型打法,典型代表是麦肯罗、埃德伯格、贝克尔和03年以前的费德勒,如果主要击球都是回球,就产生底线型打法,典型代表是伦德尔、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和穆雷。

发球上网打法和底线型打法最大的区别在于球员的位置,前者基本处于球网和底线之间,后者除非机会非常好否则一般在呆在底线,击球点基本上都在底线之后。正是因为底线型球员的存在,导致网球比赛和羽毛球有了本质区别。从场地上看,羽毛球比赛里球员基本不可能离开球场,因为只要成功判断对了对方击球会落入界外就可以直接得分,但网球的击球点在场外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纳达尔的接一发的时候经常退到底线之后5米,和司线差不多肩并肩了,而球员打出outside-in制胜分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

场外击球的存在,除了让网球比赛的观赏性和复杂性提升之外,还扩充了对选手的包容性。网球的众多环节里面,发球是不会被对手干扰的,而发球的优势极大,因此会产生保发、破发决定比赛胜利归属的说法。因此网球总体来说还是高人的运动,身体素质是打网球的基础,伦德尔、桑普拉斯、三巨头的身高都处于185-190这个区间,在保证发球优势的前提下不失移动能力。但一些先天条件不足的球员也可以加强移动死守底线,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比如张德培、休伊特。

场外击球对网球运动的另一个改变在于,为了保证球员有足够大的空间完成场外击球,网球比赛实际运需要用到的空间通常远大于场地本身的面积。以美网的法拉盛球场为例说明,蓝色部分是场内区域,绿色是场外区域,场内尺寸是23.77米×10.97米(双打),但加上场外面积,则总共占地670平方米(长36.60米×宽18.30米),而篮球场仅仅是420平方米(长28米,宽15米),网球(1v1、2v2),需要的面积超过了篮球(5v5)的1.5倍,从建造者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一项奢侈的运动。如果我是城市建设者,肯定会优先建造篮球场,因为同样一块场地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多地少的国家,网球运动就更加不可能发展起来。

(待续)

发布于广东阅读 1335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模范男孩辛纳楼主

· 广东

真的服了虎扑这个分段了,试了好几次还是这样文字堆在一起,有没有朋友知道怎么分段?

亮了(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发球败赛局

· 江苏

建议你在电脑上做好文档改成图片,这样怎样排版分段比较自由

亮了(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