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观察室】如果你不知道莫拉塔的价值,那就来看没有他的西班牙比赛吧
西班牙开场第七分钟就取得领先,让人有一丝诧异的同时不免让人对他们本场比赛的表现有了更高的期待。
瑞士队不仅刚开场就丢球,更要命的是后场被摁死,前场接不到球,彻底陷入了西班牙的迷魂阵。
如果两队一直按照这个剧本打下来,比赛多少会显得有些无趣。
果然恩里克率先发威,换下莫拉塔为本队整体节奏设置一点障碍,随后进入体力瓶颈期的布斯克茨在拉锯中出现暂时性短路,随后后防线准时爆雷。瑞士队安排了一整场的前锋+翼卫集体冲击终于等来了大礼包。
足球场上的一切比拼,或偶然或必然,归结到底还是实力的真实展现。
1.相较于此前面对西班牙的球队,瑞士队本场比赛并没有完全的“以彼为主”排出或者安排翼卫深度回撤形成5后卫。坚守4231的底气一是来自阿坎吉领衔的集体格和速度一体的后防线,一是来自双后腰的强跑动覆盖。
也就是其他球队受限于本队球员盯人或移动的不足更多考虑在低位布置防守人数优势,而瑞士队防线上的阿坎吉和后腰位置上的扎卡利亚、弗鲁勒在上下的盯人回位和横向上的协防保护都很出色,搭配着前场的高位逼抢,瑞士队更多想在中圈至本方大禁区间的位置限制西班牙队的传跑推进。(下半场弗鲁勒的红牌是有其必然性的)
—无论是扎卡利亚对佩德里在左路拿球的限制,还是阿坎吉对莫拉塔回撤的盯防都体现了瑞士队本场比赛的思路。
这也就意味着瑞士队通过保留前场完整进攻小组而将最大的防守压力传导到了中后场,一方面是对己方后场球员的实力信任,一方面怕也是笃定西班牙后防的孱弱。应该说在红牌出现之前,至少在本方的30米区域中,瑞士队的防守是做的不错的。除了阿坎吉的突出作用之外,双后腰的发挥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西班牙的这套阵容中,左路是破密集的重要通道,在第一步缺口打开后,后续的门前跟进就是完成进攻回合的最后一步。而这一步通常是由双线抢点完成的,即莫拉塔+右边锋为门前的第一线,科克作为二线在点球点至禁区线埋伏。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并不是持球一侧的萨拉维亚和防守人,而是中路区域与科克来回斗法的瑞士队8号弗鲁勒。我们可以看到在佩德里接应到飒拉维亚的传球想向拉回来的科克进行传球时,在他身后紧盯的人就是弗鲁勒。而在西班牙队把球再次倒回左路完成地平传中时,在科克身前完成这一脚关键性解围的人仍然是紧盯着他的弗鲁勒。
本场比赛瑞士队的双后腰承担了大量像这样的盯人+重点区域的覆盖工作,保持了全力运转,但很多时候球员间的差距就在于持久性如何。弗鲁勒本场比赛的表现很出色,但他的红牌下场应该说是体力注意力完全无法再继续维持高运转的必然结果。
2.而在对方的后场,两队不约而同的都会进行高位压迫。从实际效果来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瑞士队很长时间难以将球传到两边和沙奇里的脚下,导致进攻受阻。而西班牙这边,虽然一提这个标签外界的第一反应仍是传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支西班牙的传球水准尤其是受压迫下的精准出球与前辈相比差距很大。
西班牙的高位逼抢既是传统与战术的传承和要求,更是对己方后场的解压疏导。通过AZP这个边中卫的使用可以很好的保护右侧的扇面。而三前锋和科克佩德里更多是用积极的跑动给对手的后场出球带来压力,布斯克茨凭借他的球商和预判承担一个防守自由人的角色。在上半场整体体能状况满槽的情况下,有效的缓解了瑞士队的进攻压力。(但那粒后卫互相撞墙配合送对手大礼的丢球证明,弱就是弱,可以掩盖但不代表不存在。)
在丢球之后,瑞士队随即开始背水一战,整体阵型前移,压制西班牙的后场出球。后腰位置专职盯防回车接球的科克和佩德里,前场四人一字排开,压迫中后卫和布斯克茨的接球。而防线四人跟着西班牙的三名前锋选择落位。而这一代的西班牙球员果然让人不失所望,除了守住没丢球的底线,将自己的狼狈展示的一览无余。
—从科克这脚半高球回传开始,西班牙队员就开始了互相挖坑,最后传导到保托雷斯这一环,面对恩波洛对抗不占上风可以理解,但提前卡住身位的情况下竟然还能被挤开送一粒角球,实在让人有些想念拉莫斯。
3.这支西班牙队的核心是谁,前在莫拉塔,中在布斯克茨,至于后,只有凤雏。
纵然此前对于屡失良机的莫拉塔,外界质疑乃至嘲讽颇多,但哪怕是只看过一场西班牙比赛的人都知道他之于这支西班牙队的意义。而对于仍然不相信的人,恩里克选择了用眼见为实的方法向外界证明——换下莫拉塔。这或许是出于体力保存或许是出于战术调整,但由他无他前后的对比确实肉眼可见。
—莫拉塔之于西班牙的价值,一半在于接球一半在于前插。而这个画面可以大体体现他的作用。先是深度回撤中圈,不停的尝试接球,然后是拿到球后完成向弱侧的转移,最后全速前插完成纵向空间的接应。
而类似的莫拉塔三重奏可以发生在中圈附近,可以发生在左右边路,甚至可以出现在本队的后场。而在莫雷诺替换莫拉塔上场后,类似的由前锋回撤接应来完成两侧站位的推进画面逐渐销声匿迹。
而莫雷诺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背身和脚下技术,同时兼具不错的柔韧性。他在回撤接球和反跑那一下的速率上是不及莫拉塔的。而也就是这一点的差异导致他承担这个角色会被对手更快更容易的盯防和限制。而恩里克对他的用法也别出心裁,去到边路面对边为打出差异化优势,传中时进入禁区积极抢点。
而布斯克茨的重要性也可以从有无他的比赛中一窥,他在组织进攻时的站位、直塞和过顶球,在逼抢时对球路的预判和对持球人的纠缠,在落位时对边路的覆盖,无可取代。但我们也应注意到的是布斯克茨的年龄和体力问题,前60分钟得益于自身和队友的协助不用太过担心。但60分钟之后呢?原本就偏慢的移动速率会更慢,原本占有优势的预判下脚身体会跟不上意识等等。如果这一时期两队相安无事那最好不过,但往往这个阶段就是对手全场发力的关键节点。本场比赛的丢球其实也与这一点密切相关。
而至于后防线,我坚信恩里克是决然清楚后防球员的实力的。否则就不会在前两场需要增加后场出球点时在物尽其用后将加西亚换下,否则也不会有AZP上位对右侧这一扇面的保护,也不会有保托雷斯的两下两上。但调整可以规避风险却始终无法避免风险。在此后更强对手的对抗中,这条后防线能给球迷和恩里克带来多大的惊喜恐怕无人可知。
—西班牙队的这粒丢球可以说是球队弱点的全方位暴露。首先是刚换上场的莫雷诺与队友的配合失误导致丢球,其次是抢回球权后处在体能恢复期的布斯克茨被抢断(这次完成上抢的正是拿到红牌的弗鲁勒),最后再是后防两兄弟在自家门前的撞墙配合送礼。
一切看起来都很偶然,但一切也都来自必然。首先是莫雷诺替换莫拉塔上场,球队需要适应两个球员不同的跑动路线和拿球习惯,对球队整体节奏有一定的干扰。其次布斯克茨这一点在高负荷后必然身体必然需要恢复,这一步的缓慢就导致被对手断球,最后最关键的后防线出现的高难度失误,如果给西班牙队一个阿坎吉,我相信西班牙队能成为欧洲杯冠军。
4.红牌之后,比赛的走势就很难向瑞士队倾斜了,最后的结果要么是西班牙队再进球,要么就是拖入加时。而显然瑞士队更希望后一种结果,沙奇里和塞弗洛维奇的下场也都是向着这个目标靠近的。自此瑞士队形成了441的站位,但由于少一人的缺陷,在横向覆盖和纵向的盯人上总会出现漏洞 。
而恩里克的对症下药也很及时,一方面安排奥尔默更多的向中路带球和跑动,打击瑞士队的横向漏洞,一方面奥雅萨瓦尔和略伦特更多的尝试前插瑞士队的防线空档。最后应该说效果有,但结果没打成。
—瑞士队由于缺少一人导致的横向覆盖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瑞士队22号中场的跑动感受,在西班牙队员在左路传导时他移动到此区域完成空间填补,而在他随球移动到中路后,西班牙队再次将球发展到左路,此时他已布防无时,而瑞士队的右边卫需要面临一盯二的局面,最后防空了阿尔巴导致了对手极具威胁的射门。
—可以看到在最后阶段瑞士队两线间的空档非常之大,这是体能节点的原因也是少一人的必然。
此役过后,西班牙队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尤其是相比小组赛前两场的平局,他们已经没有了什么成绩上的压力。而瑞士队显然有一定的遗憾,但无论从球迷角度还是路人角度都会不觉为他们在本届比赛的表现而鼓掌。
西班牙队到底还能继续走多久,特劳雷的使用恩里克到底还要思考多少,球队的成色到底足不足,相信下一场,一切就都见分晓了!
12页
· 重庆莫雷诺上场之后的表现,确实让我认识到了莫拉塔有多伟大。
菜菜的球
· 上海他要是进球多些,早成巨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