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自学速成,用手机摄影的我,终于成为了朋友圈最会拍照的

avatar
关注

标题党一下哈哈,你看我都不敢用摄影一词。“最会拍照”算是夸张了,但是确实自学自己瞎拍瞎调了两个月,在朋友圈的亲戚朋友中,可以被称为“很会拍照的”了,也有朋友私信说想学一学。发个贴算是记录一下自己学习的过程,也给有缘的JRS分享一些速成的经验。

设备:Iphone 7P

嗯没看错,用的是家里人剩下来的老Iphone,一直拍到现在。

调色APP:美图秀秀+Adobe Lightroom(免费版)

不会PS,美图秀秀用来抠图,调整构图,LR用来调色。


风格化的夜景(所谓的黑金,其实主要是青橙的思路)

蓝调时分(所谓的冰蓝调色,主要还是青橙)

其他调色风格的尝试

照片主要还是夜景多一些,一方面大多数都是下班后在回家路上随手拍的,另一方面,自己也比较喜欢夕阳和夜景。

坦白说Ip7s拍出来的照片是不太能放大的,微信票圈又会压缩图片,但是如果是以制霸朋友圈为目的,或者和我一样悦己为主,我觉得设备不是阻碍,随手都能拍。

我算是从0开始的,之前一点艺术基础都没有。开始拍照主要是受了这个帖子的启发,https://bbs.hupu.com/40953063.html。差不多是2月底看到这个贴子,被LZ的作品感动,同时被青橙这样的表现手法震撼了(说实话,几个月后再来看LZ的帖子,更“看得懂”LZ的作品了,很强)。于是上B站看了很多教摄影的视频,下了LR开始做一些尝试。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初学心得,愿大家也可以拿起手机,爱上摄影~


看到有JR说,想了解一下手残党的技巧。哈哈,大概我们手残党之间更容易有共鸣,毕竟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做朋友圈最会拍照的嘛~

我就拿我和同事“接力合作”完成的一张图作为例子,简单讲一下后期调色的思路(不只是滤镜)。

刚好4月份的时候同事去西藏旅游,拍了一些照片,回来要发朋友圈,想要让我帮忙调整一下。

原图:

调整后:

同事说他在拍原图的时候,已经很努力避开同旅行团的叔叔阿姨们了,但是拍下来的结果他觉得还是很平淡。我提出了我的问题,同事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同事回想了一下,他想要表达那种雪山上孤寂的感觉,同时风很烈天很冷,有一种原始的粗狂的美,但是同时又让他觉得很圣洁。

先看原图,有几个需要调整的地方:1,下方游客太明显。其实我们除非要表现出烟火气,一般都不太喜欢游客出现在我们的镜头中。游客一出,花花绿绿一片,体现不出孤寂的感觉。2,主体不明确,想拍标志性的碑,同时左后侧的雪山也不错,有右前侧大片的山体避不开。最糟心的是,上方有大片的灰扑扑的天空,看上去画面有些脏,没有通透的感觉。

好了,同事用微信发我原图后,我们打开APP lightroom(免费)就按照这个思路开工。

第一步,裁剪

目的是把拍摄的主题突出出来。首先先把下方的游客裁掉~因为后侧雪山,碑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把这个水平线调整到最中间位置。有考虑过是否把碑调整到画面的正中间,试了下如果正中,显得有些平淡。最后决定把碑的位置移到三分之一处,能表达出一些动态。

第二步,调亮

直接点击下方工具栏的“自动”按钮,LR会自动根据直方图调整明暗关系。

我们来看看LR做了哪一些调整:

基本就是对比度提升一点,高光和白色部分调暗,阴影和黑色部分加强

LR的自动调整功能堪称神器了,一般调整就是这个思路。但是我们回到这张图本身,图没有太多过曝(过度亮导致图上的细节丢失),或者死黑的部分(过度暗导致细节丢失),本身的白平衡就属于正常,但是呢显得有些太平淡。

所以我在自动调整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我个人风格的微调,同时加了一点S型曲线:把暗部调的更暗,亮部更亮,增加对比度。

第三步,增加效果

在LR效果一栏,提升纹理,清晰度,去朦胧,提升清晰度和对比度,去除那种灰扑扑雾蒙蒙的感觉。

同时增加晕影(-30),用来增加氛围感,突出主体。

第四步,调整颜色(注入灵魂!)

一般网上教程都把这部称为注入灵魂哈哈。为了表现出天气的冷,同时表现出雪山的通透感,我们来到颜色这一步,要做这么几件事情。

1,调整色温,将这张照片的色温靠向蓝色调,色温-5

2,在分级中,给阴影和高光加一点深蓝色

在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自己又试了试,其实给高光加一点橙色也很不错,有一点点圣洁感

然后呢,我个人很喜欢这张原图中那一点点橙色的灯火。所以我在颜色-混合中,为橙色加了一点饱和度。

一般来说,我会选择把那些不相干的颜色干掉,所谓的去除杂色。也就是把用不到的颜色,饱和度拉到最左,明亮度拉到左边一半。因为这张图颜色没有那么多,所以不需要太多其他处理。

于是我就完工啦!

按照他的思路调整完,发回给同事,他就可以发票圈啦~

实际调整操作的时间,大概在5分钟左右吧,如果是基于预设,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滤镜,大概更快(调色玩多了,没有那么依赖滤镜,主要是自己看想要表达什么)。其实大部分照片的调整原则都差不多:

1,总体原则是突出主体,通过剪裁,曲线增加对比,同时增加晕影,去除不相干的颜色

2,尽可能多的表现细节,注意过曝和死黑

3,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青橙色调

大概就是这样啦

步行街主干道摄影摄像
阅读 2523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日落只是一种隐喻楼主

醒事较晚我一直认为,当还在用滤镜的时候,就还没有上道。从技术上直观地看入门没有,有几个方法:大太阳下用闪光灯、随身带着三脚架、镜头前面黑漆漆一片。大太阳下用闪光灯,说明知道了强光比下进行补光,婚纱照的反光板也是这个道理。用三脚架,知道了有些时候需要慢速快门或者长曝光。用减光镜,会长曝光。要说创意,那是技术熟练之后的事了。收起

从技术上讲,您说的确实是非常对的,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搞清楚快门曝光ISO是基础的基础。对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呢,我觉得技术只是扩宽了表达的门槛,有观察的眼睛,有表达的欲望,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些媒介被表现出来,同时表达被认可被看到,才是摄影,也是一切艺术真正的目的。就拿摄影来说,我坚持认为哪怕什么都不懂,只有手边的手机,也能够愉悦自己,带给别人感动。

亮了(11)
查看回复(3)
回复